- +1
頂科協獎“生命科學或醫學獎”獲得者:“聽說上海菜特別好吃”
·卡洛琳·盧格說:“聽我的學生說上海菜特別好吃。我只來過中國一次,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能再次造訪中國,我非常開心。”
·“我覺得全球科學家就像一長串的DNA,年長的科學家和年輕的科學家串聯在一起,組成了無數偉大的人類智慧。”

2023年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獎“生命科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圖片來源: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
“2023 年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獎‘生命科學或醫學獎’由三位科學家共同分享,他們分別是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教授、生物化學講席教授卡洛琳·盧格(Karolin Luge),英國劍橋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名譽課題組負責人丹妮拉·羅茲(Daniela Rhodes),以及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生物大分子晶體學名譽教授蒂莫西·J·里士滿(Timothy J.Richmond)。”在9月14日舉行的2023年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獎(WLA Prize,以下簡稱“頂科協獎”)新聞發布會上,美國科學院院士邁克爾·I·喬丹(Michael I.Jordan )宣布。頒獎典禮將于11月6日在上海舉行。
巧合的是,三位獲獎者都是在戶外旅行時得知了獲獎消息。據蒂莫西·J·里士滿回憶:當他得知自己獲得頂科協獎時,“我正好處在‘非’科研模式中。當時我在船上,停靠在巴拿馬西側的太平洋上,正準備開始上第一節沖浪課。”
而卡洛琳·盧格和丹妮拉·羅茲則正在登山。卡洛琳·盧格回憶:“那次的登山之旅比預期得還要好,因為我腳下有云。”在卡洛琳·盧格看來,做科研和攀登落基山脈很相似,會遇到很多“假山頂”。科學家想要登上山頂,“選定一座山峰并認為這是你的目標,但是登頂之后發現真正的山頂在一座、兩座甚至是三座‘假山頂’之后,還要再爬2小時。我始終認為我的科學發現之路也是如此——永遠有下一座更高的山峰,不應該一直抱著現有的成果停滯不前。因此,眾所周知,我從不固步自封。”
對于將于11月6日舉行的頒獎典禮,卡洛琳·盧格稱:“聽我的學生說上海菜特別好吃。我只來過中國一次,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能再次造訪中國,我非常開心。”丹妮拉·羅茲則稱,她或許將和家人一起參加典禮。
頂科協會副主席邁克爾·萊維特(Michael Levitt)對授予他們此項榮譽表示:這是為了表彰他們闡明了核小體的原子結構,為揭示染色質、基因調控和表觀遺傳機制提供了理論基礎。
萊維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出生于美國的蒂莫西·J·里士滿教授曾在英國開展研究,現又在瑞士任教,并獲得中國為其頒發的頂科協獎,我非常開心看到科學家們在全球開展自己的研究活動,這表明科學的確是國際化的,是屬于全球的。里士滿等教授的研究成果與DNA相關,在我看來,DNA非常漂亮,他們是大自然的奇跡,其實我覺得全球科學家就像一長串的DNA,年長的科學家和年輕的科學家串聯在一起,組成了無數偉大的人類智慧。”
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蘭迪·謝克曼(Randy Schekman)在現場發來解讀視頻稱:“細胞組織結構的重大謎題之一是:細胞染色體如何容納拉伸長度可達一米并攜帶近30億比特的信息量的DNA分子,20世紀70年代中期,這一謎題隨核小體的發現被逐漸解開。”但對于核小體的原子結構,我們依然未知全貌,首個突破來自于丹妮拉·羅茲的研究,在后續的研究中,盧格、里士滿與合作者揭示了核小體的詳細結構,“我們在此表彰三位學者所做出的杰出貢獻,他們在標志著人類解析染色體結構的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據悉,2023 年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獎“智能科學或數學獎”由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工業與系統工程學院講席教授阿爾卡迪·涅米羅夫斯基(Arkadi Nemirovski)以及比利時法語魯汶大學運籌學與計量經濟學研究中心、數學工程系名譽教授、高級科學研究員尤里·涅斯捷羅夫(Yurii Nesterov)兩位科學家共享。
頂科協獎是由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于2021年在上海發起創設、由上海世界頂尖科學家發展基金會承辦、由紅杉中國獨家提供永久資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學家評選的科學大獎,旨在表彰和支持世界各地杰出的研究人員和技術先鋒對科學的貢獻。頂科協獎設立“智能科學或數學獎”、“生命科學或醫學獎”兩個單項獎,單項獎金金額為1000萬元人民幣,最多可由4人共同獲獎并分享。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