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池陽雜詠十七首
其一
尋芳武穆馬蹄輕,直筆青天寫姓名。一覽池陽千古秀,齊山頂上翠微亭。
齊山位于池州市貴池市區。岳飛《池州翠微亭》:“經年塵土滿征衣,得得尋芳上翠微。好水好山觀未足,馬蹄催乘月明歸。”包拯任池州知府時曾手書“齊山”二字,刻于寄隱巖。
其二
衣香鬢影勝春芳,車馬輕狂柳正黃。最是秋風蕭瑟瑟,平天湖上月如霜。
平天湖位于池州市貴池市區。李白《秋浦歌》其十二:“水如一匹練,此地即平天。”
其三
天生裊裊復盈盈,養在深閨不出名。同是清溪水和月,詩仙詠后便通靈。
李白《清溪行》:“清溪清我心,水色異諸水。”
其四
風流每仗出群才,贏得江山勝跡開。利祿功名付流水,釣魚臺伴讀書臺。
貴池區清溪河景區有昭明太子釣魚臺,李白釣魚臺和讀書臺。
其五
一方水土一方天,家在清溪岸上邊。釣罷歸來詩下酒,讀書傲對古今賢。
其六
四五百年同守望,陰晴風雨各從容。百牙塔與清溪塔,不棄不離不附庸。
百牙塔和清溪塔位于貴池城區,分別建于1538年和1601年。
其七
坐擁書城南面王,世人笑我太荒唐。始皇家業渾如夢,文選樓高日月長。
昭明太子與池州極有淵源,相傳其在池州城西秀山文選臺讀書、編《文選》。
其八
有詩有酒有佳人,逃利逃名逃暴秦。老朽夢中歸隱處,桃花源與杏花村。
杜牧《清明》:“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初邑人郎遂編著《杏花村志》。
其九
中年況味鬢蕭蕭,過眼繁華剩寂寥。游子不知錦城樂,杏花故國太妖嬈。
末句用清末民初舞鸞鄉(余故鄉晏塘鄉前身)人紀伯呂題安慶大觀樓聯:“東望石城春,杜牧何之,故國杏花太零落;南招彭澤隱,淵明在否,隔江楊柳要平分。”
其十
杏雨清溪十里天,花團錦簇到人間。村風醇厚文風盛,好蘸春潮繪美篇。
藏頭格嵌“杏花村好”。
其十一
羅裙秀色兩芬芳,城市鄉村總斷腸。民俗民風民樂調,歌吟飛躍渚湖姜。
藏頭格嵌“羅城民歌”。
其十二
貴賤高低氣不平,池邊岸上演人生。儺神歌舞留瑰寶,戲曲今傳化石名。
藏頭格嵌“貴池儺戲”。
其十三
樓山碧血貫長虹,義烈空留舊面容。四百年來浩然氣,至今郁郁石灰沖。
吳應箕(1594~1645),明末貴池人,字次尾,號樓山。1645年在貴池起兵抗清,被害于涓橋石灰沖。相傳“其就刑處,至今血跡猶存,灑之不去”;《池州府志》載清兵割其首,“頭入郭門如生,三日不變”。(“灑”,古同“洗”,洗滌。)
其十四
貴池二妙數吳劉,一死一生各壯遒。史學江南開局面,春風好玉足千秋。
劉城(1598—1650),字伯宗,晚字存宗,號嶧桐,貴池人,與吳應箕合稱“貴池二妙”:“吳鼎革死殉,劉則遁世以完發卒,高風亮節,千古同欽,為貴池最有聲譽者。”《光緒貴池縣志》卷二九《人物志·隱逸》載:“劉城,字伯宗,改字存宗,善詩、古文辭,與吳應箕齊名,而折節溫恭,人比之春風好玉。”池州學院章建文教授《明末清初貴池的史學傳統》認為吳應箕、劉城對貴池史學傳統有開創之功。
其十五
退隱林泉去就分,如霞如火更如云。梅山一脈寒香骨,自賞清高不贈人。
郎遂《杏花村志》卷四載:沈昌,號野航,鸞鄉人。弘治間以歲薦廷試第一。不樂仕進,歸隱梅山下。其自題詩曰:“我是梅山舊主人,寒香惟我得平分。年年分得知多少,欲獻君王羞自云。”所著有《池陽懷古》詩,合前后兩集,共二百首;杏花村名勝俱有題詠。長林楊暹得之村塾,余錄而傳之。
其十六
杏花開處鬧春風,沉醉晚霞照影紅。一種清幽揮不去,小橋流水月之東。
明代沈昌《杏花村》:“杏花枝上著春風,十里煙村一色紅。欲問當年沽酒處,竹籬西去小橋東。”
其十七
世家耕讀好時光,先祖詩名傳四方。揚子江中換風水,晏塘本是舞鸞鄉。
晏塘乃筆者老家,現劃歸烏沙鎮。先祖詩指明朝沈昌公《杏花村》。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