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核電站抵御“山竹”的秘訣是啥?中廣核:設計時留足防洪空間

第22號臺風“山竹”(強臺風級)于9月16日17時在廣東省臺山海宴鎮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4級(45米/秒,相當于162公里/小時),中心最低氣壓955百帕。
面對這場強度極強、破壞力極大的臺風襲擊的威脅,中國廣核集團(以下簡稱“中廣核”)大亞灣、陽江、臺山、防城港四大核電基地人員平安,18臺核電機組均保持安全狀態。核電基地成功應對強臺風的秘訣是什么?除了臺風,地震、海嘯等其他自然災害是否會對核電站的安全造成影響?針對上述問題,中廣核新聞發言人黃曉飛作出了如下解釋。
“山竹”帶來的風暴潮會不會給核電站的安全造成影響?
“山竹”這種強臺風帶來的風暴潮不會對核電站的安全造成影響,主要是基于以下幾點:
我國大陸核電站選址時,都會分析廠址地區300公里~400公里范圍內,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熱帶氣旋(臺風),推算出廠址海域可能發生的最大風暴及臺風帶來最大損害的演進路徑,在設計中有針對性地留有足夠的防洪裕量。
同時,核電站反應堆廠房的結構剛度大、強度高,具有足夠的安全性。
核電站防波堤采用了包絡設計,充分考慮了設計基準洪水位、最大臺風浪及相應風速下的越浪量。以大亞灣核電基地為例,大亞灣核電基地防波堤和廠址地坪高度是按照抵御千年一遇的風暴潮來設計的,且考慮了安全裕量。大亞灣核電基地的廠址地坪標高為6.5米~7米,防波堤的高度達到13.8米~14米,而本次臺風“山竹”帶來的風暴潮(百度數據1米~3米)遠小于設計基準,不會對核電站的安全運行產生影響。
另外,我國核電站根據國家法規,制定了自然災害下的應急預案,根據臺風級別、遠近、程度,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應對行動,保證核電站安全。
在強臺風登陸期間,核電站有必要停堆運行嗎?如果輸電線路受損,會有哪些應對措施?
核電站在臺風期間不需要停堆運行,因為在設計上已考慮臺風影響。本次臺風“山竹”登陸過程中,中廣核四大核電基地有8臺機組一直處于運行狀態。臺風登陸過程中,為了保證電網和輸電線路安全,核電機組通常會根據電網調度降功率運行,如100萬千瓦的機組會降功率到70萬千瓦~80萬千瓦運行。當然,這不是核電站本身安全問題,而是為了保證電網安全。
核電站一般有多條輸電線路(如大亞灣核電站有4條),單一輸電線路受損不會影響核電站安全。如出現極限狀態,即使全部輸電線路受損,核電站還設計了應急柴油機、移動柴油機等設備,這些設備將保證核電站安全運行。此外,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采用了大量非能動設計,即使全廠斷電,也可以利用重力、自然對流等設計確保核電站安全。這些設計進一步提升了核電站的安全性。
監管與應急體系如何保障公眾的安全?
我國政府建立了“以預防為主”的核安全監管體系,充分保障公眾和環境安全。核電站從選址、設計建設、調試到運行、退役5個階段均有嚴格的法律法規、標準和技術規范要求。國家核安全局對各階段均實施嚴格的許可證管理制度,有深入細致的技術審查和現場監督。
另一方面,在核電站廠址確定后,針對可能受到的影響,核電站的周邊被劃分為半徑5公里、10公里等不同的應急區域。在核電站建設和運營過程中,根據國家規定,必須建立完備的應急計劃、應急設備和應急體系,并進行定期的應急演習。核電基地自建設伊始,就建立了完備的應急計劃、應急設施和應急體系,并定期進行分類應急演習,以檢驗實際應急能力,包括:電站自行組織的單項演習、綜合演習,與地方政府共同組織的聯合演習。每年核電站均組織防抗超強臺風、暴雨、反恐等各類突發事件和極端氣象條件的應急演習演練,確保在極端狀況下減輕對電站生產的影響,使核電站維持良好的運行狀態。
以本次應對強臺風“山竹”為例,根據預警等級,各核電基地懸掛相應預警信號,以顏色為令,在臺風紅色預警發出后,基地應急總指揮宣布進入應急待命狀態,應急值班人員進入基地待命點,執行緊急狀態下突發事件的處理。核電人在一次次實戰中,嚴格遵循核安全文化原則,讓核安全得到切實有效的保障。
(原標題為《“山竹”來襲,核電站緣何能安然無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