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內蒙古磴口縣治沙新策:從“就沙治沙”到“借光治沙”
磴口縣再次拿出了治沙新經驗。
9月7日至12日,中華環保世紀行2023宣傳活動走進內蒙古,采訪團一行前往磴口縣探訪烏蘭布和沙漠治理成效。
磴口縣位于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西南部,東臨鄂爾多斯高原、南依黃河、北靠陰山、西部是浩瀚的烏蘭布和沙漠。全縣面積3677平方公里,其中烏蘭布和沙漠面積2840平方公里,占比77%。
202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并在巴彥淖爾主持召開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座談會,對防沙治沙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力爭2030年實現縣域荒漠化治理全覆蓋?!表憧诳h發改委主任汪軍希望,在新時代防沙治沙實踐中,“磴口模式”可以不斷釋放示范效應。

磴口縣實施建設的“借光治沙”新舉措,實現“板上發電、板下種植”。 澎湃新聞記者 林平 圖
資料顯示,解放前,烏蘭布和沙漠年均向東移動10—15米,最快時達到70—80米,每年向黃河輸沙7000萬噸,大量流沙淹埋農田、堵塞道路、侵蝕家園,一度面臨“沙進人退”的嚴峻形勢。
新中國成立后,磴口縣把戰勝風沙災害、發展農牧業生產作為首要任務,提出建設“沿沙營造防沙林帶、沿河營造黃河護岸林帶”的“兩沿兩帶”工程,展開了一場全縣動員、全民上陣,有計劃、有組織、有措施的大規模群眾性防沙造林活動。
數據顯示,建國以來磴口縣累計治理沙漠210萬畝,沙區林草覆蓋度由0.04%提高到37.2%,治理重度沙化土地45萬畝,減少78%,向黃河年輸沙量減少到370萬噸,降低94.7%,沙漠治理呈現出“整體好轉、改善加速”的良好態勢,也因此形成了防沙治沙“磴口模式”。
近年來,磴口縣不斷豐富和拓展防沙治沙“磴口模式”,逐步走上了“以治促用、以用促治”的科學治沙道路。澎湃新聞注意到,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之下,“磴口模式”探索出了防沙治沙新路徑,也形成了新的經驗。
比如,利用烏蘭布和沙漠豐富的光能資源,發展光伏綠色清潔能源,實施光伏+生態治理,開啟了“借光治沙”新模式。
“磴口縣光伏+生態治理項目區位于烏蘭布和沙漠的腹地,是國家和自治區重點打造的新能源基地之一,同時也是黃河‘幾字灣’攻堅戰沙漠荒漠化治理的主戰場和前沿陣地。” 汪軍介紹,這一光伏治沙項目從2012年開始實施,經過多年的探索,項目創新采用林光互補的模式進行生態治理,通過拉大光伏板間距12米、抬高板前高度1.8米、板后4米左右,在光伏板之間預留空地栽植具有產業優勢的抗旱節水沙生灌木、肉蓯蓉等中藥材,實現板上發電、板下種植,為發展林草沙產業提供更大空間。
目前,這一項目已先后引進國電投、大唐、國龍等12家企業,建成光伏裝機容量77萬千瓦、面積近2.3萬畝,完成光伏板間種植梭梭、四翅濱藜、檸條等生態治理0.54萬畝,累計完成林草工程治理沙漠130萬畝。
“企業投資積極性比較高,凡是進駐光伏基地的企業我們都要求進行生態治理。”汪軍說,通過板上發電、板下種植,不僅可以達到生態治理效果,還能同時滿足企業的投資需求,“光伏項目投資建設周期比較短、規模大,通過種植經濟作物發展沙產業,可以持之以恒把防沙治沙生態治理開展下去,在短期內也可以迅速提升當地荒漠化治理的水平?!?/p>
目前,磴口光伏已被確定為烏蘭布和沙漠東北清潔能源大基地,先前已經批準850萬光伏指標,近期又有260萬獲批,總量達近1100萬以上,“今后可圍繞光伏治沙和產業治沙兩方面展開?!蓖糗娊榻B,這一項目建成后,磴口縣新增“光伏+生態治理”35萬畝以上,屆時沙產業產值將達到100億以上。
這一治沙新舉措讓“磴口模式”在新時代防沙治沙實踐中探出了新路子。“力爭2030年完成168萬畝的沙漠治理任務,實現縣域荒漠化治理全覆蓋,全縣林草覆蓋率達到50%以上?!蓖糗娤M?,在新時代防沙治沙實踐中,“磴口模式”可以扛起黃河“幾字灣”沙漠荒漠化治理的前沿陣地責任,不斷釋放新的示范效應。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