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一周觀展指南|從杭州到東京,看兩宋審美的綿延

澎湃新聞記者 黃松 整理
2023-09-10 09:07
來源:澎湃新聞
? 藝術評論 >
字號

兩宋審美延續至今,影響極巨。浙江美術館將于9月13日舉行“意造大觀——宋代書法及影響特展”,匯集自宋以來“尚意”書法;與之相對的是東京國立博物館“常盤山文庫的名寶”展,以文物講述宋代禪宗、瓷器對日本審美的影響。

此外,天津博物院推出建館以來的首個古籍專題展覽,展出的百余件館藏古籍珍品中大部分為首次公開亮相,新開館的浙江省博物館之江館區、甘肅簡牘博物館推出“浙江歷史文化”和“絲路簡牘”常設展,紹興博物館則推出了“筆無常法 雅麗豐繁——任伯年繪畫作品展”。

在海外,持續一年的“畢加索慶典”帶來輪番展覽,柏林博德博物館將館藏西班牙古典作品與博古睿博物館畢加索作品“對話”,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即將展出畢加索為委托人住所繪制的室內裝飾畫。

澎湃藝術呈現這一周值得一觀的藝術展覽。

上海

磯崎新:形構間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3年8月26日—11月19日

展覽是普利茲克建筑獎得主、已故日本建筑師磯崎新全球首次大型回顧展,將展出模型、手稿、裝置、繪畫、影像等,全面呈現磯崎新不同階段的設計作品,以及他超越建筑本身的文化與思想實踐。

摩登巴黎1914-1945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3年7月22日-10月20日

展覽以豐富交織的視角回溯現代性在巴黎上世紀黃金年代的萌生與蓬勃。此次展覽呈現建筑模型、繪畫、珠寶、攝影、電影、時裝等300余件作品,幫助參觀者體驗1914-1945年的巴黎的城市基建與物質文化風貌,感受海明威筆下的“流動的盛宴”。

為大眾的藝術——魯迅文物藝術品展

地點:魯迅紀念館

展期:2023年8月15日—11月15日

展現了140余件展品,包括60余件(組)珍貴文物,梳理了魯迅是如何從傳統文化中吸取養料,從國外美術作品中吸取新意,并開辦木刻講習所,舉辦展覽,促成中國新興版畫發展的。

實證中國:崧澤·良渚文明考古大展

地點:上海博物館

展期:2023年6月20日—10月8日

展覽聚焦距今5800年至4300年以崧澤文化、良渚文化等為代表的第一個文明發展高峰中最偉大的成就。展覽匯聚全國19家博物館、考古機構珍藏的出土文物超320件組,從古國、稻作、手工業和玉器四大 板塊講述“文明”的故事,帶領觀眾穿梭時光,走進東山村、凌家灘、良渚、福泉山等著名考古遺址,領略長江下游史前文化藝術的魅力。 

與時偕行——金石傳拓技藝

地點:上海博物館

展期:2023年7月7日—10月8日

展覽共展出37件/組文物,以上海博物館藏品為主,亦向上海圖書館借展文物6件(分3件/組)。展覽分為“文化傳承的實用技藝”“拓墨入畫的藝術表現”“金石傳拓技藝的傳承保護”三個部分呈現金石傳拓技藝的歷史發展和在當下的保護應用。

千帆競發——虹口·art deco爾冬強江南田野調查(城市考古)文獻展

地點:朱屺瞻藝術館

展期:2023年8月15日—10月7日

展覽通過史海鉤沉,尋覓舊影、故紙,結合歷史影像和當下創作,用文獻、器物和圖像重構虹口art deco(裝飾藝術運動)豐沛的歷史樣貌,探討城市更新、街區活化,在歷史遺存與現代生活的碰撞中啟發人們的思考。

火星,我們來了!與老馬的旅程

地點:上海攝影藝術中心

展期:2023年9月9日—12月31日

作為斯洛文尼亞攝影藝術家老馬(Matja? Tan?i?)在中國的首個大型機構個展,展覽將藉由47件攝影力作,為觀眾呈獻一段超越現實的視覺體驗。觀眾將跟隨老馬的鏡頭,發現不同的科學家和企業家團體如何為實現人類的太空之夢而蓄力,也可以感受到人們對于自身、對未來、對太空旅行和對地球上生命的無限想象與期待。

白日夢——稚拙派藝術家的奇妙世界

地點:上海久事美術館

展期:2023年8月1日—11月2日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以亨利·盧梭為代表的“稚拙派”藝術家們拋開了嚴謹的學院派技巧以及創新奔放的印象派畫法,以最直接的方式表達自然與真實。展覽以亨利·盧梭、塞拉芬·路易、安德烈·鮑尚等9位代表性藝術家的50余件作品來呈現生活的本質。

素人策展計劃(第一季)

地點: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

展期:2023年7月20日—9月17日

醫院重癥監護室護士、注冊分析師、退休教師、大學教授、物業經理,五組六位來自不同行業的普通人,根據各自策展主題,從中華藝術宮近2萬件館藏中挑選出72件作品進行展出,呈現出了一場與眾不同的展覽。

歷史的星辰——近現代海派書法大展

地點: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

展期:2023年7月25日—9月25日

展覽匯聚了趙之謙、吳昌碩、沈曾植、李瑞清、康有為、沈尹默、吳湖帆、劉海粟、張大千、沙孟海、潘天壽、王蘧常、白蕉、謝稚柳等100位著名書法家及100件書法精品力作,是第一次大規模地對海派書法進行了代際的梳理、藝術的評析、學術的研究及文獻的呈現。

肖像的映象——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三)

地點:西岸美術館

展期:2023年7月21日—2024年11月5日

展覽以“肖像”為線索,探索現當代藝術發展史,畢加索、培根、考爾德、基里科、賈科梅蒂、瑪格里特等藝術家的作品將齊齊亮相。這也是繼“時間的形態”“萬物的聲音”之后,西岸美術館“現當代藝術史三部曲”的終章。

隈研吾:五感的建筑

地點:復星藝術中心

展期:2023年7月21日-10月6日

展覽以日本建筑師隈研吾提出的“五感的建筑”觀念為脈絡,打造由設計手稿、建筑模型、空間裝置、數字多媒體、實驗音樂、文獻、香氛等構成的沉浸式空間,力求觀者能夠在多重感官體驗中領略到隈研吾建筑的魅力,并開啟對建筑和自身所處環境的思考。

現代主義漫步:柏林國立博古睿美術館館藏展

地點: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館群上海空間

展期:2023年6月21日—10月8日

展覽匯聚了畢加索、保羅·克利、馬蒂斯、賈科梅蒂、塞尚、布拉克等6位20世紀現代藝術巨匠的近百件作品。此次展覽以時間為序,通過編年結構對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及多種抽象表現形式的呈現,追溯20世紀歐洲現代藝術的發展歷程。通過時間線觀眾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藝術家在同一時期的面貌。

六百年之巨匠:來自提森-博內米薩國立博物館的杰作

地點:浦東美術館

展期:2023年6月21日—11月12日

從文藝復興的拉斐爾、巴洛克的魯本斯、洛可可的華托、現實主義的庫爾貝到印象派的馬奈、梵高,直至現代藝術布拉克、馬蒂斯、康定斯基、夏加爾、歐姬芙、懷斯……70幅來自近70位藝術大家的繪畫杰作云集黃浦江畔,展覽以八個空間梳理自文藝復興至戰后的“西方美術史”。

波提切利與文藝復興

地點:東一美術館

展期:2023年4月28日—10月15日

展覽是中國大陸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波提切利主題展,將展出十件波提切利以及其他文藝復興藝術大師的共48件稀世真跡,包括波提切利的著名杰作《三博士朝圣》和《女神帕拉斯·雅典娜與半人馬》。這兩件經典杰作分別取材于圣經和古希臘羅馬神話,《三博士朝圣》畫面宏大布局的右側前景中,波提切利巧妙地融入了自身的自畫像,這種獨具創意的繪畫風格至今仍散發著迷人的光輝。

“何止海派”近現代海派書畫主題藝術展

地點:海派藝術館(閔行區新鎮路)

展期:2023年9月8日—2023年10月8日

以“江山·人民”為主題的新時代中國畫學術邀請展近日在上海閔行海派藝術館亮相,馮遠、蕭海春、張培成、袁武、崔振寬等30位當代中國畫名家攜百件精湛之作參與本次大展。展覽分“江山如畫,歲月如歌”“山河入夢,人間有情”“丘壑再勝,筆墨重光”三個版塊,呈現了藝術家們為祖國山河立傳,為人民傳神寫照的藝術探索新成果。

本源之畫——超現實主義與東方

地點:西岸美術館

展期:2023年4月29日—9月24日

展覽溯源此前未曾被充分討論過的超現實主義與東方文化的關系,藉由胡安·米羅、安德烈·馬松、趙無極等諸多超現實主義和抽象主義畫家的作品,著重展現這一藝術流派的抽象特性,另辟維度審視超現實主義,引領觀眾步入一趟追尋20世紀人類思想文明軌跡的精神之旅。

中國當代藝術年鑒展(上海)2022

地點: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

展期:2023年8月12日—10月6日

此次年鑒展覽是對2022年中國當代藝術總體情況的回顧和展示,根據對全年2341場展覽和7796位藝術家的廣泛調查、閱讀和深入的研究,結合3329種文獻,經過統計選出100余位藝術家作為代表,并以11個集中的議題來呈現2022年度中國當代藝術最新的整體發展。

文峰嘉脈:法華塔歷史主題展

地點:嘉定博物館

展期:2023年8月28日—10月31日

展覽由嘉定博物館與上海博物館聯合策劃,共陳列86件(套)展品,包括36件在法華塔地宮和天宮發現的文物,引領觀者了解法華塔的歷史變遷,及其與當地文物、文脈、文人和百姓的故事。

丹甲青文——中國漢字文物精華展

地點:奉賢博物館

展期:2023年5月26日—10月8日

展出的文物類型包括青銅器、陶器、石器、骨器、瓷器、書畫、竹木等各時期承載漢字的實物,集中表現漢字的肇始源流、發展演變、內在力量與悠長意蘊。

因心造境——上海中國畫院院藏明清人物畫研究展

地點:程十發美術館

展期:2023年7月13日—10月18日

展覽聚焦明清名家,精選畫院藏珍品40余件/組,展出有陳洪綬、華喦、黃慎、高其佩、羅聘、任伯年等名家作品,涉及寫真、高士、仕女、道釋等不同題材的人物畫。

“重返自然”國際藝術群展

地點:明珠美術館

展期:2023年6月30日—10月7日

26位中外藝術家帶來了100多件自然主題創作,囊括繪畫、裝置、雕塑、影像、攝影、行為藝術等多元媒介。

草堂傳燈——馮超然繪畫藝術及余脈傳承特展

地點:陸儼少藝術院

展期:2023年7月15日—10月8日

展出馮超然及其弟子陸儼少、鄭慕康等的作品。馮超然生前從未辦過個展,這也是其首次大型展覽,主辦方同時舉辦了相關研討會。

尺素驚艷——余啟平作品展

地點:梵赫德藝術空間(莫干山路50號3號樓106室)

展期:2023年9月9日—10月18日

余啟平1957年生于南京,80年代初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1991年以藝術家簽證旅居日本,2010年后回到上海生活。中國傳統文人繪畫的氣韻、日本繪畫題材體例的研讀、西方藝術的觀摩,讓余啟平找到自己的實踐方式。

楊乙嘉:俯身觀水

地點:工作室畫廊(長樂路888號)

展期:2023年8月12日—9月17日

楊乙嘉于1992年出生于浙江,2018年從英國留學后回到上海。她把夢境、旅行經歷中的風景體驗作為靈感來源,通過不同的材料和筆觸尋找畫布之上、虛實縫隙之中的詩意空間。展覽主題“俯身觀水”取自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威廉·華滋沃斯的長詩,展品涵蓋了楊乙嘉近三年的繪畫。

劉天憐——人間蜃景

地點:玉蘭堂(上海)

展期:2023年9月2日- 10月10日

此次展覽展出她的近20件新作,以一名觀察者視角凝視那不斷在人世上空浮涌的層層幻境,如那海市蜃樓,正是一種人間的折射。

“那得不長年”邵琦山水畫展

地址:黃浦區茂名南路1號二樓

展期:2023年9月2日-9月28日

邵琦1963年出生于上海。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現為上海師范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上海美術家協會會員。此次展覽的策展人為劉驊。展覽策劃為史軍萍; 視覺設計李雁;主辦機構大滬聯合藝術空間。

北京

茶·世界——茶文化特展

地點:故宮博物院

展期:2023年9月2日—11月30日

展覽匯集國內外30家考古文博機構的代表性藏品,展品總數達555件(組),以鮮明的主題、宏大的規模,立體展現穿越歷史、連通地域、融合民族的中華茶文明。

中國古代玉器(改陳提升)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北19展廳

展期:常設展覽

新版展覽分為“玉出東方”“玉禮堂皇”“吉玉琳瑯”“瓊華滿堂”“鏤冰雕瓊”五個單元,遴選館藏玉器480件(套),展現中國古代玉器從飾品到神器、禮器再回歸世俗用玉的發展軌跡以及古代制玉工藝流程與審美意境,挖掘闡釋古代玉器所蘊含的精神文化、民族心理、審美意趣。

何處尋行跡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古代繪畫中的人與自然

地點: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展期:2023年9月8日-10月20日

展覽以古人與自然共生的智慧和理想為切入點,從“四時景物”“意象玲瓏”“人境相偕”三個角度,展示順應四季物理的人民生活、飽含文化情思的自然生態,以及寄情林泉煙霞的暢懷人生。展覽從館藏歷代繪畫中精選了元明清山水畫和人物畫五十余件,既包括張雨的《山水圖》、沈周的《云水行窩圖》、藍瑛的《白云紅樹圖》、任伯年的《秋林覓句圖》等經典名作。

時代的容顏——東京富士美術館藏西方人物繪畫精品展

地點:國家大劇院藝術館

展期:2023年8月5日-11月12日

展覽主題從16世紀宏大的宗教神話題材到以權力與財富為象征的貴族宮廷繪畫;從反映現世生活的世俗作品,到20世紀具有先鋒精神的現代主義肖像畫,囊括了安東尼·凡·戴克、戈雅、雅克-路易·大衛、德拉克羅瓦、布歇、夏加爾、安迪·沃霍爾等52位藝術名家的原作,讓觀眾通過欣賞不同時期畫家筆下的藝術作品,感受不同時代的“容顏”。

馬蒂斯的馬蒂斯

地點:北京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展期:2023年7月15日-10月15日

此次展覽從法國北方省省立馬蒂斯美術館館藏中精選280余件涵蓋油畫、雕塑、素描、紙上墨水、版畫、剪紙、書籍插畫、織物等多元媒介的作品與藏品,完整呈現包括馬蒂斯自學生時代開始,到成為野獸派的代表人物、直至后期的剪紙藝術,再到晚年旺斯禮拜堂設計在內的全部藝術創作生涯。

尺素情懷:清華學人手札展

地點: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3年7月13日-2024年5月

“尺素情懷”是清華藝博2016年開館展之一,本次經過調整后重新展出,匯集超過100位清華學人的親筆信札、手稿和講義,參觀者既能從中了解清華學人們為20世紀中國學術與社會發展做出的貢獻,亦能窺見他們個人性格與日常生活的點滴。

微刻奇觀:古陶文明博物館藏漢代骨簽

地點:古陶文明博物館

展期:2023年8月26日-2024年6月9日

展覽是骨簽文物發現以來的首次專題展覽,將展出骨簽、書法家臨摹骨簽作品、骨簽放大的細節照片以及拓片、摹本等,從作用和功能、使用方法、文字內容及書法藝術等角度對骨簽加以全面介紹。

河北

高枕無憂——中國歷代枕文物特展

地點:河北博物院北區

展期:2023年7月22日—10月22日

展覽展出南越王博物院藏枕196件、邯鄲市博物館藏瓷枕5件和河北博物院藏瓷枕17件。其中,南越王博物院有50余件文物是首次在院外展出。以枕為媒介,體現古人與自然萬物之間的和諧共生。

山西

大唐東都——唐代洛陽文物精品展

地點:山西青銅博物館

時間:2023年9月16日—12月17日

展覽通過陶器、金銀器、石刻造像等各類唐代文物100余件/組,引領我們重回“天下之中”追古探今,在領略大唐盛景的同時,感受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汲取民族復興的自信與力量。

大河流金——黃河流域青銅文明特展

地點:山西博物院

展期:2023年9月16日—12月17日

展覽黃河流域青銅文明的發展和中華禮樂文化的演變作為展覽的明暗線索,匯集三十余家文物收藏機構百余件文物,利用黃河流域的青銅器講述青銅文明的故事,通過精品文物、歷史文獻、輔助圖片以及數字化技術等實物與手段,展示黃河流域青銅文明的豐富內涵。

琴瑟有清聲:古今伉儷書畫展

地點:山西博物院

展期:2023年8月31日—11月30日

展覽將呈現元明清及近現代6對藝壇伉儷的逾30件書畫作品,涵蓋書法、山水、花鳥、人物等內容,形制有卷、軸、成扇及扇面等。參觀者可以在欣賞書畫作品的同時,了解創作者相濡以沫、攜手丹青的愛情故事。

天津

縹緗琳瑯——天津博物館藏古籍珍品展

地點:天津博物館

展期:2023年8月31日起

展覽從館藏5萬3千冊古籍中遴選100余件古籍珍品,其中多數古籍屬首次公開亮相。展覽分為“載籍薈萃”“斯文在茲”“薪火相傳”三部分,包括了唐宋元明清各個時代的珍貴典籍。《唐七佛所說神咒經第二》《宋版妙法蓮華經》《元刊資治通鑒》《明萬歷本草綱目》《明萬歷四色套印世說新語》等珍貴古籍均將展出。

霸業——山西博物院藏晉國青銅文物特展

地點:天津博物館

展期:2023年8月26日—11月15日

展覽匯聚了山西博物院珍藏的兩周時期青銅器之精粹150余件(套),它們造型多樣、紋飾華麗、工藝精湛,展現了晉國六百余年歷史的發展脈絡、晉式青銅器的獨具特色以及我國古代青銅文化的輝煌燦爛;同時,本展覽也是山西地區多項重大考古發現的一次集中亮相。

聚賞珍玉——館藏中國古代玉器陳列

地點:天津博物館

展期:2023年8月1日起

展覽匯集320余件玉器珍品,以歷代玉器的造型、紋飾及其文化內涵為專題亮點,全景展現從新石器時代至清代中國歷代玉器及玉文化發展的風貌。

浙江

意造大觀——宋代書法及影響特展

地點:浙江美術館

展期:2023年9月13日—10月13日

展出來自故宮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吉林省博物院、天津博物館、湖南博物院等全國多家文博機構所藏宋元明清歷代書法名家作品近100件,包括宋代書法碑拓和歷代名家墨跡精品,是匯集自宋以來一千年中國書法經典的一次特展。

浙江一萬年——浙江歷史文化陳列(新館新展)

地點:浙江省博物館之江館區

展期:常設展覽

展覽以時間為序,選取浙江各個歷史時期代表性文物遺存2000余件,萬年稻米、上山彩陶、良渚玉琮、3D復刻的吳越石窟等均亮相展覽,生動呈現浙江地區歷史文明發展脈絡。

茶中日月長——亞洲茶文化展

地點:中國茶葉博物館雙峰館區

展期:2023年8月9日—11月12日

展覽以時間為軸,將中國和亞洲其他地區茶文化穿插交織,呈現出不同時期中國與亞洲各地的飲茶文化特色,兩者交相輝映,相映成趣。

禮記·中原夏商周禮樂文明展

地點:良渚博物院

展期:2023年7月7日—10月15日

展覽以中原出土夏、商、周三代的青銅禮器為核心,匯集全國8家文博單位的逾100件文物,清晰再現中國古代禮樂文明從初現到成熟,從輝煌到衰弱的全過程。

湖山勝處——16至20世紀杭州書畫特展

地點:杭州博物館

展期:2023年5月17日—11月19日

展覽聚焦館藏明清至現代的杭州書畫、金石文物,以“山水長情”“清音永雋”“無問何年”三個單元構建起杭州城的山水與人文情懷,透過文人墨客之“眼”、之“筆”、之“情”看百年來杭州城的風姿、風韻、風骨。

筆無常法 雅麗豐繁——任伯年繪畫作品展

地點:紹興博物館

展期:2023年9月9日—12月9日

 展覽分別介紹任伯年人物畫、花鳥畫、山水畫的藝術成就,并兼及其師友傳承、對后學的影響。這也是全國首次系統地介紹任伯年藝術風格的源流,揭示以他為代表的海派繪畫包容、開放、多元的特點,為觀眾全方位地了解任伯年和海派藝術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筆無常法 雅麗豐繁——任伯年繪畫作品展

地點:紹興博物館(徐渭藝術館)

展期:2023年9月9日—12月9日

這是我國首次系統地推出任伯年的書畫大展展覽匯聚了故宮博物院、中國美術館、上海博物館、天津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沈陽故宮博物院等24家文博單位的158件(組)書畫藏品,全面展示任伯年的藝術特征,及以他為代表的海派繪畫包容、開放、多元的特點。

江蘇

師友如光 微以致遠——文徵明及其師友后學書畫特展

地點:南京博物院

展期:2023年8月起

展覽以文徵明的書畫作品為依托,梳理了他的家族、師友、學生等社會關系,以展示明中期蘇州地區文人士大夫藝文創作的軌跡與風貌。

永恒的絢美:希臘時代彩陶及普利亞藝術文化特展

地點:六朝博物館

展期:2023年7月26日—11月12日

展覽匯集意大利8家博物館的逾140件(套)古希臘文物,以古希臘神話中的6位神祇為敘事線索,為觀者呈現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2世紀普利亞地區的生產生活與文化藝術。

動靜無盡:花卉靜物三百年

地點:德基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3年8月26日—2024年3月17日

展覽以19世紀后半葉至今的全球現當代藝術發展歷程為主軸,甄選自印象派以來近百位中外藝術巨匠創作的百余件以“花卉”為主題的經典之作。

經典與范式——平城實力和云岡時代

地點:吳文化博物館

展期:2023年7月1日—10月8日

吳文化博物館聯合云岡研究院、大同市博物館、定州市博物館、沁縣南涅水石刻博物館,共同呈現展覽。展覽分為三個單元,以娓娓道來的敘述方式,講述平城時代、創造經典,再到成為范式的云岡故事。

關山戎馬到江東:甘肅馬家塬遺址出土文物展

地點:蘇州博物館

展期:2023年6月20日-10月11日

馬家塬遺址是一處戰國晚期西戎貴族墓地,地處甘肅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桃園村,臨近溝通甘肅與關中的汧隴古道。此次展覽呈現102件(套)珍貴文物,講述以馬家塬為代表的西戎族群對西北土著文化的繼承,以及他們與秦人、胡人的交往。

微笑千年: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展

地點:蘇州博物館西館

展期:2023年7月1日—10月8日

1996年,在青州龍興寺遺址(青州博物館南鄰)出土的北魏至北宋時期600余尊佛教造像,一經發現,即被列為當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此次展覽遴選四十余件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精品與殘塊,其中既有背屏式造像,又有圓雕佛像與菩薩像。

四川

星與火——四川美術館·神州版畫博物館館藏左翼木刻專題展

地點:四川美術館

展期:2023年8月4日—11月5日

左翼木刻的歷史本質上是一部二十世紀中華民族覺醒、自強的歷史。展覽將呈現由左翼木刻家代表力群、古元、李樺等人創作的40余件最具代表性的左翼木刻作品,探索木刻版畫如何塑造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戰爭時代美術的現代主義早期內涵。

遼寧

榷陶清暉——館藏康雍乾官窯瓷器展

地點:遼寧省博物館

展期:8月29日起

作為新中國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藏有數量眾多、不同歷史時期的陶瓷器,已陸續舉辦“明清瓷器精品展”“遼代陶瓷精品展”等展覽。此次“榷陶清暉——館藏康雍乾官窯瓷器展”中展出的這74件/組,均未在其他展覽中展出過。

河南

“丹青奇韻”津豫博物館藏揚州畫派作品展

地點:河南博物院

展期:2023年6月29日-9月28日

展覽呈現13位揚州畫派畫家的76幅作品,系統展現揚州畫派的藝術成就。重點展品包括鄭燮《蘭石圖》、華喦《采蓮圖冊頁》、邊壽民《瓶菊圖軸》、李鱓《花卉蔬果圖冊》、高鳳翰《半亭對菊圖軸》等。

山東

安東尼·葛姆雷個展:有生之時

地點:青島西海美術館

展期:2023年4月28日-12月10日

展覽圍繞安東尼·葛姆雷“將身體作為轉化與交流之所”的藝術理念展開探索,作品涵蓋他近40年的創作生涯。

西安

盛世唐音——唐代樂舞文化展

地點:陜西歷史博物館國寶廳

展期:2023年8月15日—11月14日

展覽以樂舞典型代表唐三彩載樂駱駝俑為主,結合大量反映唐代樂舞題材的圖文資料,從“絲竹之音”“瑞彩蹁躚”“中西交融”三個單元展示唐代樂舞藝術的最高水平,勾勒中外樂舞交流、文化融合的發展歷程,彰顯大唐盛世兼收并蓄、樂于創新的時代精神。

江衡:花無期,春常在

地點:西安崔振寬美術館

展期:2023年9月9日—10月6日

江衡現任教于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展覽呈現江衡三個時期的系列作品,包括“花開花落”“物語”“我把身體分成像素碎片分給你”,作品涉及綜合繪畫和裝置等多種藝術形式。

甘肅

甘肅簡牘博物館基本陳列(新館新展)

地點:甘肅簡牘博物館

展期:常設展覽

常設展分為“簡牘時代”“簡述絲路”“邊塞人家”“書于簡帛”四個單元,展出1000余枚見證漢代絲綢之路繁盛的珍貴簡牘,同時輔以圖文解說、影像互動、場景復原等展示手段,生動展現甘肅簡牘里的絲路文化與中華智慧。

廣東

盤龍城——長江流域的青銅文明

地點:南越王博物院王宮展區

展期:2023年8月22日—12月10日

共展出205件(套)精美文物,分為濤起城池、卓卓商邑、古粵文明三大部分,通過文物資料與文獻研究的結合,系統地展示盤龍城遺址考古發掘數年來的工作歷程與重要研究成果,勾勒出盤龍城從興盛到衰落三百年的歷史脈絡。同時,展覽結合嶺南地區受中原文化輻射下的歷史遺存和先進原始瓷制造技術向北擴散的考古例證,充分展現了中華文明內部的碰撞與相互交融。

東方微笑——麥積山石窟展

地點:深圳市南山博物館

展期:2023年7月7日-10月29日

匯集了來自麥積山石窟的各類珍貴文物及臨摹品131件/組,囊括造像、壁畫、文書等多種形式,并復原了44窟、62窟、123窟三座麥積山石窟的特窟。

澳門

造化在手——故宮、上博珍藏惲壽平書畫特展

地點:澳門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3年7月7日-11月12日

展覽遴選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兩家所藏惲壽平等作品180余件,通過“南田真跡”“南田後學”“同道藝友”三部分內容集中展現惲壽平的藝術成就及其深遠影響。

臺北

院藏清代歷史文書珍品:阿哥養成記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展期:展至2023年11月5日

展覽以“阿哥上學去”“阿哥的功課表”“阿哥的老師們”三個單元,通過院藏文獻檔案,帶領觀眾一探清代阿哥學習生活的真實面貌。

院藏善本古籍選粹:彩繪圖籍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展期:2023年8月8日—2024年2月18日

展覽展出臺北故宮博物院部分彩繪圖籍,主要來自明、清宮廷寫繪或地方進呈,以地理圖冊與占卜、占候類書籍最多,但佛教寫經則相對精妙。此外,乾隆、嘉慶兩父子詩文集里的肖像畫也別具風格,很可能借用了部分來自西方的肖像畫與書籍裝飾的概念與彩繪技法。

海外

美國

畢加索:布魯克林的立體主義委托作品

地點: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3年9月14日—2024年1月14日

展覽講述畢加索為委托人Hamilton Easter Field的住所繪制室內裝飾畫的故事,現場將集中展出故事中出現的6件畢加索委托畫作,結合藝術家、委托人及其住所的檔案材料,探討立體主義與裝飾繪畫傳統、建筑空間的關系。

樹與蛇:印度早期佛教藝術

地點: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3年7月21日—11月13日

展覽以“印度佛教藝術”為主題,展出超過140件文物,時間跨度從公元前200年至公元400年,包括佛像、佛塔、石雕等,藏品借展自印度、歐洲和美國逾20家博物館機構或個人收藏家。

生命周期:當代設計材料

地點: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3年9月2日—2024年7月7日

展覽將關注設計產品所用材料的生命周期,強調設計師與自然界日益增強的協作關系,探索“設計”在“再生”方面發揮的力量。展陳亮點包括牛糞制成的臺燈外殼、農作物廢料和菌絲混合制成的磚塊、蜜蜂搭建的蜂巢花瓶等。

英國

格溫·約翰:倫敦和巴黎的藝術與生活

地點:英國帕蘭德之家美術館

展期:持續至10月8日

格溫·約翰在20世紀初的巴黎遇到了馬蒂斯、畢加索、布朗庫西、里爾克等現代藝術的領軍人物,但她更喜歡獨自繪寫。將這位女藝術家置于現代巴黎的中心,她為女性肖像帶來了新的視角——它們是充滿控制力、自我認知和巨大感情的作品。

丟勒的物質世界

地點:曼徹斯特惠特沃斯美術館

展期:持續至2024年3月10日

展覽將作品與丟勒所在的時代和地點鏈接,邀請觀眾從“物質世界”的角度解讀500年前的德國日常生活。策展人認為,邂逅這些版畫,讓我們感到雖然與丟勒有著無法彌合的時間距離,但又可以如此接近。

蘇格蘭女性藝術家:250年來觀念挑戰的歷程

地點:愛丁堡鴿舍美術館

展期:持續至2024年1月6日

展覽展示了蘇格蘭諸多“第一”——凱瑟琳·里德(Catherine Read,1723-1778)第一個受過正規培訓的蘇格蘭女性藝術家;“格拉斯哥女孩”(The Glasgow Girls,1890-1930)是蘇格蘭第一代在藝術領域受過專業培訓的女性……展品主要來自弗萊明收藏。

德國

西班牙對話:柏林博古睿博物館藏畢加索作品展

地點:博德博物館

展期:2023年7月13日—2024年1月21日 

作為柏林博德博物館“西班牙對話”系列首展,主要通過館藏14至18世紀西班牙藝術品與柏林貝博古睿博物館借展的畢加索作品之間的“對話”,探討兩者的連續性和割裂感,進一步反映西班牙藝術史對畢加索藝術實踐的影響。

日本

常盤山文庫的名寶

地點:東京國立博物館

展期:2023年8月29日—10月22日

今年是常盤山文庫創立80周年,展覽共展出83件(套)文庫藏品,包括“禪僧墨跡”和“中國青瓷”等,其中有南宋禪僧劍門妙深、無準師范等的墨跡,有著純凈無比粉青色的青瓷筍形花瓶,以及來自南宋杭州官窯的罕見“米色青瓷”。

“臉”主題展

地點:藤田美術館

展期:2023年8月1日—10月31日

展覽以“臉”為關鍵詞,呈現藤田美術館收藏的相關畫作和面具,帶領觀者欣賞藝術中的多元面孔,探索一張張面孔背后的故事。重要展品包括《雪舟自畫像》摹本、《豐臣秀吉像》、干漆伎樂面“醉胡從”。

秋季藏品展:白·黑·單色

地點:五島美術館

展期:2023年8月26日—10月15日

展覽以“白·黑·單色”為主題,呈現約50件五島美術館和大東急紀念文庫的館藏作品,品類涵蓋水墨畫、禪畫、書法、陶器等,帶領參觀者體會墨線濃淡相宜的和諧之美以及黑白相撞的沖突之美。

————————

延伸閱讀|第六屆世界華人收藏家大會暨陶瓷收藏文化國際研討會十月召開

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講話以及“建好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打造對外文化交流新平臺”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挖掘中華陶瓷文化價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鑄牢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魂”,由上海市歸國華僑聯合會、上海市國際文化傳播協會和江西省景德鎮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六屆世界華人收藏家大會暨陶瓷收藏文化國際研討會,將于2023年10月中旬在江西景德鎮市召開。

本屆大會的主題是“新時代中國陶瓷價值再發現”,將圍繞陶瓷收藏理論創新、保護傳承創新、收藏創新和科技創新等四方面展開交流研討。景德鎮這一極富東西方文化交流傳統和氛圍的城市,可謂文明互鑒的最佳樣本。活動將充分利用景德鎮陶瓷這一千年品牌,以文化交流合作為紐帶,深度融入“一帶一路”,促進中外文化交融,講好新時代中國陶瓷故事。活動期間,還將舉辦《第六屆世界華人收藏家大會陶器收藏精品展》,邀請20多位陶瓷收藏家展示多年來收藏的百余件陶瓷藝術精品。

據悉,本屆世界華人收藏家大會暨陶瓷收藏文化國際研討會已列為由商務部、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20屆國際陶瓷博覽會重要系列活動。大會組委會秘書處正向海內外收藏家發出邀請,屆時,海內外100多位專家、學者和收藏家將齊聚景德鎮,共襄盛舉,共同見證中國陶瓷文化和景德鎮陶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責任編輯:顧維華
    圖片編輯:張穎
    校對:施鋆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偃师市| 全椒县| 开封市| 罗江县| 会昌县| 吴旗县| 商河县| 新宁县| 永川市| 上犹县| 田东县| 马尔康县| 大埔区| 阿拉善左旗| 黄梅县| 湟源县| 龙胜| 昌江| 吉木乃县| 微山县| 河间市| 长春市| 探索| 芷江| 疏附县| 九龙县| 株洲县| 淳安县| 金寨县| 清徐县| 称多县| 北海市| 山东省| 育儿| 始兴县| 仙游县| 屯留县| 新和县| 景洪市| 久治县| 蒙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