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把花事融入到平凡生活的日常
瓶花的出現,最早可追溯到魏晉南北朝以前,不過那時候多是同佛教藝術聯系在一起。
插花的緣起本與佛教供花淵源深厚,甚至可以這樣說東方插花藝術的起源就是佛前供花。

《五百羅漢圖·阿彌陀畫像供養》局部 日本京都大德寺藏
如圖所示,盤花或盆花是較之瓶花在寺院中是另一種常見的插花形式。“花瓶”一詞用來專指插花指瓶,出現于文獻的時間是在北宋。
南宋初期的溫革在《分門瑣碎錄》“種藝·雜說”中的記述,文中對牡丹、芍藥、蜀菊、荷花、芙蓉、菊花、蘭花等花卉的瓶插及瓶養之法多有記載:“冬間花瓶多凍破,以爐灰置瓶底下,則不凍,或用硫磺置瓶內亦得。”
同卷中關于鮮花插瓶的記載,如:“牡丹、芍藥插瓶中,先燒枝斷處令焦,镕蠟封之,乃以水浸,可數日不萎。蜀葵插瓶中即萎,以百沸湯浸之復蘇,亦燒根。”所記多是經驗的總結,由此可見當時的鮮花插瓶風氣之盛。

唐昭陵長樂公主墓壁畫
唐宋時代室內格局與陳設不同,由傳世繪畫和墓室壁畫可以檢出清晰的演變軌跡。
初唐的召陵長樂公主墓壁畫即有長頸瓶的形象。墓室甬道東壁的持物仕女圖中,女子手捧鼓腹撇口的長頸瓶,瓶口弟弟探出一枝蓮蓬和蓮花。
鮮花插瓶真正興盛起來在宋代,特點是日常化與大眾化。其原因有一個很重要的物質因素,便是家具的變化,居室陳設的以憑幾和坐席為中心而轉變為以桌椅為中心。高坐具的發展和走向成熟,精致的雅趣因此有了安頓處。

宋 佚名《盥手觀花圖》(局部)
天津藝術博物館藏
宋代的插花更是成為文士們雅集的主要題材。依據《洛陽牡丹記》的記載:“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
瓶花史與家具史適逢其時的碰撞,是鮮花插瓶順應后者的需要而成為室內陳設的一部分。
如果不是與家具史的線索相交匯,瓶花的發展很有可能會是另外的面貌。

南宋 佚名《膽瓶秋卉圖》
故宮博物院藏
宋紋扇頁《膽瓶秋卉圖》中的插花小景便是案頭插花的實例,圖中瓶架內置一青釉折沿長頸瓷瓶。
體現著雅趣的花瓶原是隨著桌、案的發達,因陳設的需要而興盛發達起來,為著與文案上的文房清玩相諧,它自然也以小而為宜。
文人書齋案幾上的瓶花,其瓶的體量都不甚大,一般僅選單枝數朵或單枝單朵的花來插,花卉的品種是單一的,花色亦單純雅致。人們對“花瓶”的審美也逐漸有了一定標準。“養花瓶亦須精良”。
美麗的瓶子裝點了愛花之人的生活,與此同時,也投射出自身曼妙的神韻及魅力。觀復博物館推出「碧落四芳花器賞瓶」。
“一部中國陶瓷史,半部在浙江;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龍泉。”
龍泉窯,始于三國兩晉,盛于南宋,是宋代六大窯系之一。它燒造瓷器的歷史長達1600多年,是中國歷史上制瓷時間最長的瓷窯系。觀復博物館取青瓷器色,仿古器型,手工制作而成。
「碧落四芳花器賞瓶」可搭配不同花材。形美流暢,細節亦極為講究。
插花藝術在宋代與焚香、點茶、掛畫共列為“四藝”。古人喜歡在桌案窗前擺上花木、時令鮮果、奇石、古玩、文房四寶。跟隨四季時節變化,變換花木的種類,再根據不同的時花,選擇不同的花器。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