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棄核、終戰、經濟:各方利益博弈下的“文金會”成敗之數如何

9月18日,韓國總統文在寅和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在平壤開始了他們自今年4月以來的第三次會晤。
自韓國建國以來,朝鮮半島南北的最高領導人最早一次會面是2000年金大中總統在任之時,第二次是2007年盧武鉉總統在任之時。和這兩次南北首腦會談相比,9月18日到20日舉行的第三次‘文金會’的意義和特點有著顯著的不同。
文在寅對朝政策:做朝鮮半島的“司機”
首先,之前的兩次會談都是在總統任期的中后期實現的,而文在寅則在5年任期前16個月已經舉行了三次“文金會”。
第二,南北首腦間會談與相互聯系實現常態化、制度化(9月14日,朝韓雙方在開城工業園內舉行韓朝共同聯絡事務所啟動儀式)。
第三,韓國通過與朝鮮的和平合作,比如基礎設施建設和鐵路建設等,朝著開拓“歐亞大陸”新經濟領土的方向邁進。這并不是把南北經濟合作局限在發展對朝政策項目,而是通過與韓國國內經濟聯動,甚至利用“新北方政策”,來強化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和與俄羅斯經濟合作的戰略。
第四,和朝鮮關系的改善與發展不僅僅是韓國政府對朝政策的一環,也就是文在寅政府重點促進的國家發展戰略的“國策”。
第五,作為南北經濟合作的大前提,在“朝鮮半島無核化”問題的解決上,韓國并不是作為直接當事人站在朝鮮的對立面,而是在朝鮮和美國之間扮演“中介者”的角色。
通過“文金會”可以確認文在寅政府對朝政策的主要意義和特點,這可歸結為文在寅的“朝鮮半島司機論”。這里的重點在于,韓國希望站在掌握方向盤的司機的立場,在駛向“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繁榮”的目的地時,努力確保不讓朝美關系的發展中斷。
為了實現該目標,文在寅上臺以后一直到目前為止對朝鮮沒有直接提及與朝核問題有關的具體措施,而是在朝美之間主動扮演者“中介者”的角色,另一方面繼續通過“南北經濟合作”與朝鮮接觸,積累相互信任。其次,“無核化”的實際實現需要通過美國與朝鮮直接對話來完成。即使在朝鮮無核化過程中朝美關系發生迂回曲折,韓國也不會放棄或停止其已經走過的路程,但也不會重蹈過去的覆轍、沿襲以往的弊端,而是通過“南北經濟合作”這一張“軟牌”(soft card),為朝鮮和美國提供繼續接觸的機會,不讓朝鮮半島走向和平與繁榮的進程止步。
韓國的這種政策在此次平壤會談中的體現,就是文在寅從三個方面提出第三次“文金會”深入討論的議題。第一,南北關系的改善與發展(南北經濟合作與民間交流)。第二,為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促進朝美對話,并對此發揮中介作用。第三,結束南北間的軍事緊張和戰爭威脅(“終戰宣言”)。
一言蔽之,這次“文金會”平壤會談的大主題,可以歸結為“朝鮮半島的和平繁榮與無核化”。
第三次“文金會”能否解開美朝間僵局?
對于韓國來說,此次會談的關鍵是“朝鮮半島無核化”問題,特別是文在寅在首腦會談上能夠提出多少具體的與朝核問題相關的措施,這是此次會談最重要的內容,也將決定此次平壤會談的成敗。例如,與朝鮮就核相關物品(技術資料、核物質、核彈頭、核設施和導彈等)的清單和申報,以及無核化的時間表進行協商,并形成明文化的協議。根據平壤會談結果,才能進一步觀察此后朝美第二次首腦會談等朝美接觸是否能順利展開。
然而,從朝鮮的立場上看,這次平壤會談的關鍵是 “終戰宣言”,并且可能提議韓國就此問題勸說美國,即:沒有終戰宣言就無法實現無核化。朝鮮認為無核化的先決條件是“終戰宣言”。第二,朝鮮認為朝鮮半島無核化談判的直接當事者是朝美雙方,在這個問題上,很可能最大程度避免和文在寅提及有關具體措施。第三,在國際社會對朝制裁還沒有完全消除的情況下,朝鮮為了自身經濟發展,很可能向韓國提及4月27日發表的《板門店宣言》,以“南北經濟合作”為重點和韓國政府進行討論和協商的可能性很高。
因此,這次平壤會談在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的具體協商中 ,韓國對自己該持怎樣立場會相當困惑。另外,作為朝美的“中介者”,韓國追求的“朝鮮半島司機論”所面臨的最關鍵的困難在于,美朝雙方如《莊子》中所說的那樣“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各自堅持以自己所“是”(正確)來否認對方所“是”。美國對朝鮮的要求是“先無核化,后終戰宣言”,而朝鮮對美國的要求是“先終戰宣言,后無核化”,在這兩種完全相反的要求中間,如何讓朝美互相都能夠滿意,把朝鮮半島無核化進程重新拉回正常的軌道?
朝鮮半島無核化問題長期無法解決的重要原因,首先在于朝鮮半島有關當事國之間缺乏政治互信;其次,對朝鮮是否真的可以造出核武器的過低評價,結果朝鮮真的研發出了核武器;第三,有關國家,比如美國,并不將解決朝核問題作為目的,而是以其為杠桿,作為牽制其他國家的手段。
但是,就連現在研發并持有核武的朝鮮也在國際社會上公開贊成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這樣的話,問題的答案反而更簡單。相關國家應該跳出“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的小格局,為了實現朝鮮半島有關當事國都贊成的“朝鮮半島無核化”目標,各國應該建立有連帶保證的朝鮮半島“集體安保體制”。否則,朝核問題在目前形勢下若仍然久拖不決,其產生的負擔將越來越大,并落到朝鮮半島有關各當事國頭上。
朝鮮半島周邊的東北亞國家是“生死存亡之一體的共同體”,以朝鮮半島無核化的實現為契機,可以成為一起建設和平與繁榮的未來的真正伙伴。朝著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這一共同的(所有當事國都已同意的)一個目標,相關當事國家需要傾力合作。希望文在寅政府的“朝鮮半島司機論”也朝這一方向繼續前進。
(作者是韓國籍學者,博士,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韓國研究中心執行副主任)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