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外墻、屋頂、高架……立體綠化在上海的N種打開方式

膠州路青山綠墻。上海市綠化市容局 圖
驅車行駛在上海,膠州路的一座幼兒園圍墻裝點了火焰南天竹、金葉石菖蒲等植物,起伏的綠色猶如連綿山峰;恒豐路有一處高達9米、長超50米的綠墻,遠遠望去,一個“鯨魚寶寶”鑲嵌其中;延安高架沿口的三角梅紅得嬌艷,橋下,綠色植被沿著橋柱向上攀援……立體綠化見縫插針散落于城市中。
立體綠化,包括屋頂綠化、垂直綠化、沿口綠化和棚架綠化。近年來,上海市綠化部門以“需求導向,因地制宜”為原則,結合城市微更新,在許多建筑外立面建設了“綠墻” “花墻”,用越來越多的空中“繡花功夫”,為街區空間增添綠意。
對標“十四五”期間全市新建立體綠化200公頃的目標任務,截至2023年8月底,上海已建設完成約116公頃。

恒豐路“鯨魚寶寶”垂直綠墻。上海市綠化市容局 圖
家門口變成了風景線
平型關路300弄居民繆正發在街區住了50年,近兩年,他發覺家門口的環境越來越好。附近都是居民區,平型關路以往有不少三輪車自行車占道亂停放,墻角處有人隨地小便,沿路有不少衛生死角。

平型關路300弄居民繆正發坐在沿街座椅上休息。澎湃新聞記者 陳悅 攝
現在,鳥巢蕨、金葉石菖蒲、鴨腳木等植物裝點著沿街墻面,墻角處建造了小花壇,沿線還有多處座椅。“更新以后,平型關路變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繆正發說,他特別點贊了沿路的座椅,設置兩種高度,“老人小孩走累了都可以停下來歇一歇”。
靜安區綠化管理中心副主任章棟賢介紹,平型關路(洛川路—柳營路)原先有些臟亂差,結合城市微更新建設了綠墻,墻面綠化面積有160平方米,花壇面積148平方米,植物品種林林總總約45種。
該路段緊鄰閘北公園,靜安區綠委辦挖掘閘北公園歷史文化名園的底蘊,將園內的亭、臺、樓、閣景觀元素和牡丹、梅花等植物元素融入到綠墻設計、花壇造景和座椅造型之中;并通過銹鋼板裝飾的古詩詞與公園內古樹相呼應,“叢林樹影”與園內多年生長的喬木林樹影互相映射。
燈光運用也別出心裁,一方面滿足夜間行人通行安全,另一方面勾勒出街區綠化景觀線條,增添街區亮色。“不同地段,立體綠化會結合文化、藝術、歷史,以及燈光進行設計,讓老百姓走進街區像在公園里一樣感受綠化。”章棟賢說。

平型關路綠墻。澎湃新聞記者 陳悅 攝
平型關路(洛川路—柳營路)人行道算不上寬敞,墻面綠化的選擇經過考量。通常,墻面綠化的厚度為30厘米,花箱寬度為60厘米,花壇寬度為1.2米,立體綠化可以在節約空間的基礎上增添綠意。
章棟賢表示,靜安區整體立體綠化量達四五十萬平方米,現按照每年2.5萬平方米的速度在增加,一部分由政府承擔,一部分附屬于商業開發項目。立體綠化建設因地制宜,需要滿足一系列條件,比如小區圍墻必須是實心墻,人行道寬度達到2米以上,項目長度在100米以上,能夠接水接電,道路有一定的人流量等。
立體綠化講究可持續、低維護成本
站在虹橋綠谷最高處俯瞰,滿眼綠意,樓頂、地面處處有綠植,其間還有些粉黛亂子草、凌霄花。
上海眾合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胥超介紹,虹橋綠谷廣場位于虹橋商務區核心區,是集辦公樓、商業、酒店等于一體的現代城市綜合體,規劃之初就引入了綠色街區理念。園區綠地總面積13577.8㎡,其中屋頂綠化面積7100㎡、沿口綠化面積877.5㎡,所植苗木的品種170種。

虹橋綠谷。澎湃新聞記者 陳悅 攝
根據屋頂綠化技術規范,屋頂層覆土層達到了1米以上,并具備雨水回收利用系統、自動澆灌系統、微噴灌、垂直綠化滴灌系統等節約型園林設施,使得運營過程中綠化成活率達到了100%。從種植到養護,整個虹橋綠谷的屋頂綠化由眾合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負責,并與企業約定裝修過程中不能破壞。
屋頂綠化與地面綠化的不同之處主要在于建設階段。上海市綠委辦秘書處立體綠化負責人盛露鳴表示,屋頂綠化首先要考慮承重,檢測確定哪些地方不宜覆蓋厚土或過多植物;其次是防水,屋頂綠化要做兩層防水,一層是普通屋頂防水,第二層是耐根穿刺防水;再次是植物品種選擇,要考慮可持續、低維護成本的植被,根據彩化需求,可以選擇輕質小灌木;最后還要考慮可持續養護問題,比如設計滴灌系統。
“關鍵在前期的建設,后期養護和地面沒有太大區別。”胥超表示,屋頂綠化和地面綠化的養護成本幾乎差不多。

平型關路綠墻夜景。上海市綠化市容局 圖
在平型關路,上海凱艷綠化有限公司平型關路立體綠化建設項目經理陳學仲也提到,道路兩側有行道樹和房屋,整體光照條件不佳,因此垂直綠化選擇了半陰植物,共生性較好、喜濕度相近的植物搭配在一起,同時兼顧色彩變化。這條路垂直綠化澆灌主要靠人工,養護成本每平方米約45元一年(不包括換苗)。
不同地段的垂直綠化養護方式有所不同。章棟賢介紹,平型關路項目墻面綠化不是很連貫,中間涉及多個小區出入口,而且穿插有花壇等地面綠化,所有都采用人工澆灌。而恒豐路綠墻,高達9米,顯然難以通過人工方式,所以在建設時就配備了滴灌系統。植物選擇上,通常選用耐熱耐寒、可持續生長、不會蔓生的植物,減少更換和修剪成本,一平方米垂直綠化的養護成本通常在四五十元一年。
多元發展,立體綠化扮靚城市
上海市綠化市容局介紹,上海探索立體綠化發展之路始于上世紀80年代。2014年,市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推進本市立體綠化發展的實施意見》,此后,上海從法規、政策、規劃、技術等層面均有突破。2015-2018年,立體綠化連續四年納入市政府實事項目,取得顯著社會效應。這項工作也一直作為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之一延續至今。
對標“十四五”期間全市新建立體綠化200公頃的目標任務,截至2023年8月底,上海已建設完成約116公頃。立體綠化逐步成為多維度拓展生態空間的重要增長點。當前,上海立體綠化主要呈現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類型多樣。屋頂綠化、垂直綠化、沿口綠化和棚架綠化四大類型并行發展,由點及面,成片區統籌推進。
二是載體多元。立體綠化實施載體產權多元,在推進過程中得到了相關部門、屬地街鎮、社區以及社會單位的支持。橋柱、變電站、體育場圍網、公共廁所、工地圍墻、立體停車庫等建(構)筑物的灰暗面,逐漸“靚”起來。
三是更加貼合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上海的立體綠化從成本投入角度來看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經濟適用型,在經費有限的條件下,種植爬山虎、絡石、凌霄、金銀花等攀援爬藤植物,并將預制網片裝配在墻面或輔以其他方式用于牽引,簡潔且生態效應好。另一種是精裝型,植物應用更加廣泛,色彩構圖更為豐富。立體綠化與建(構)筑物共生共融、“+文化”、“+藝術”等立面空間的疊加效應,讓老百姓有更多的生態感知度和獲得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