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講座預約丨“云岡模式”的典范——維摩詰造像

時間:2023年9月16日 周六下午14:00
主講人:趙昆雨 云岡研究院研究員、云岡石窟博物館館長
地點:吳文化博物館二樓多功能廳
人數:100人
直播平臺:微博@吳文化博物館
b站:吳中博物館
佛教自印度翻越蔥嶺后,首先流布我國新疆地區,再經河西一路傳入中原,影響中國石窟寺造像藝術的佛教造像粉本與此相隨。然而,有一種題材例外,那就是維摩詰。
《維摩詰經》源于印度,不過印度并無此造像。那么,就維摩詰造像粉本而言,其上游是斷流的,新疆地區維摩詰造像題材晚于敦煌,而維摩信仰興盛的敦煌地區,維摩詰造像晚于云岡,迨至隋唐始見,個中原因即緣于此。有道是,維摩詰造像創自中國,更確切的說,其萌于六朝,經西秦短暫過渡,最終在云岡開創了新樣式、新題材、新時代,由此產生的維摩詰圖像模式對北朝諸石窟寺形成了廣泛深遠的影響,即便隋唐,猶存余緒。
主講嘉賓

趙昆雨
云岡研究院研究員、云岡石窟博物館館長,從事石窟藝術研究近40年,著有《云岡石窟佛教故事雕刻藝術》《云岡石窟之謎》《釋俗之間:云岡石窟故事圖雕刻藝術》《不可錯過的云岡》,發表《古道西風別樣薰——北魏平城時代的胡風樂舞》等學術論文40余篇。
報名方式
在吳文化博物館官方小程序上報名參與。
注意事項
1. 本場講座限額100人(以單人為單位),采用線上預約的方式,現場出示預約碼進行核驗。
2. 活動開始前,您最晚可以提前5個小時取消活動。活動當天,可憑預約碼(無需參觀預約)最早可提前1小時核驗進場,無法在活動開始后15分鐘入館,再核驗進場,即遲到15分鐘以上,均視為未如約參加活動。(預約碼僅可使用一次,如需反復入館則要另行預約)
3. 請您注意:如您在半年內累計達3次未履約,預約系統將自動觸發黑名單機制,一年內將無法報名我館的任何活動,請您合理安排出行時間。

統籌:吳文化博物館
技術支持:蘇州多棱鏡網絡科技
原標題:《講座預約丨“云岡模式”的典范——維摩詰造像》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