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廣東省自制浸泡酒調研報告》發布:“三無”產品隱患大
一直以來,民間都有自制浸泡酒的風俗習慣。“養生”之風流行后,對素來注重養生又“什么都敢吃”的老廣來說,自制浸泡酒自然成為他們養生清單上的重要一項。然而,泛濫的自制浸泡酒背后,是頻頻引發危及飲用者生命的安全隱患:前不久,廣東韶關市翁源縣就發生一起“斷腸草”自泡藥酒中毒事件,3人死亡、4人急救。廣東河源紫金縣15名工人也曾因喝“斷腸草”所泡藥酒,導致3人死亡、12人中毒。
近日,廣東省酒類行業協會、廣東省健康產業研究院、廣東省中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南方日報共同發布《廣東省自制浸泡酒調研報告》,旨在通過對自制浸泡酒行業亂象及安全隱患的深入調查、報道,引起社會及政府部門的重視與監管,并對民眾進行理性消費引導。
亂象重重:“三無產品”泛濫,賣10萬賺10萬
在河源市區一條800米不到的街道上散布十幾家出售自制浸泡酒的商家。其中一家規模較大的店鋪內,墻邊的四層架子上每排放著10-12瓶自泡酒。自制浸泡酒的種類繁多,果酒包括青梅酒、楊梅酒等,動物酒包括螞蟻酒、地蜂酒,其中以藥材酒最多,里面放置的原料包括瑪咖、鹿筋鹿鞭、北芪杜仲、雞血藤等。

調研人員發現,這些在市面上銷售的自制浸泡酒的外包裝上完全沒有產品信息,除了配方不清、功效不明外,生產日期也是空白,大部分都沒有任何商標、標識,屬于典型的“三無”產品。
自制浸泡酒近年發展迅猛,其根本原因在于利益的驅動。以廣東韶關的地窖酒為例,其利潤甚至可以翻倍。10斤裝的地窖酒,批發價是100元左右,在外地可以賣到180元,如果包裝精美的話,10斤可以賣400元。“作為生產商,要保證銷售點賣10萬元的酒能賺回10萬元的利潤。”一位地窖酒老板如此表述地窖酒高額的利潤。而地窖酒的銷售范圍也從前五年的珠三角城市擴大到廣西、河南等省份,而且都是大批量的進貨。以廣州為例,地窖酒商家在淡季的時候一個月往廣州送貨5-6次,旺季的時候平均3天往廣州送一次,主要提供給白云、天河等地區的煙酒行。

這意味著獲得《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登記證》,并且類別為“白酒制造”的小作坊實際上只能釀造白酒,無權自制浸泡酒并用于銷售。此外,已經取得《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登記證》的小作坊也只是少數,據梅州蕉嶺當地一位小作坊主介紹,當地有上百家釀酒的小作坊,但其中有《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登記證》的不足10家。小作坊不但大多無證經營,衛生條件也令人堪憂:在翁源的一家地窖酒小作坊,15畝田地上散發著陣陣禽類的糞便腥氣,而薄薄的一層泥土下就是密集的酒壇;調研人員在梅縣山坳的一個小作坊,走進用作發酵室和儲存室的兩個小房間,霉味撲鼻而來。
隱患堪憂:鉤吻生物堿中毒成廣東省食物中毒主要致死病因之一
不少人認為,動物要活的泡藥效才更好,抓到老鼠、蛇、貓頭鷹,不拔毛,酒精沖洗,直接放入酒中浸泡。對此,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藥學部主管中藥師姚媛表示,貓頭鷹、老鼠是否有藥用作用不明確,不經處理的動物羽毛、皮膚中可能含有寄生蟲或者蟲卵,直接泡酒飲用有很大風險,用新鮮動物尸體直接泡制藥酒的方法,肯定不可取。

今年5月,重慶男子舉辦生日宴喝自配藥酒 15人中毒,其中5人身亡,中毒原因為誤喝了含有中藥“雪上一枝蒿”的藥酒。“雪上一枝蒿”,學名短柄烏頭,主要藥效是祛風除濕,其中含有的烏頭堿幾毫克就能要人命。烏頭堿是存在于川烏、草烏、附子等植物中的主要有毒成份,是自泡藥酒導致中毒的最常見一大“殺手”,在廣東惠州也曾發生過一起用草烏自制泡酒,導致4人中毒送入ICU的事件。
除了烏頭堿,“斷腸草”亦如此,草如其名,令人肝腸寸斷、生不如死。“斷腸草”并不是一種植物的學名,而是一組植物的通稱,名氣最大的當屬馬錢科鉤吻屬的鉤吻。廣東人愛喝“五指毛桃湯”,而五指毛桃根與鉤吻的根很相似,廣東省疾控中心曾經專門就“斷腸草”(鉤吻)發布食物中毒警示: “廣東省2007-2011年共發生4起鉤吻生物堿中毒事件,中毒人數共29人,死亡3人,為廣東省食物中毒主要致死病因之一。”
專家建議:政府要加大監管力度、制定行業標準以及加強公眾科普
對于自制浸泡酒的亂象,以及其中存在的巨大安全隱患,專家呼吁相關部門應當加強監管,進行嚴查,并對廣大民眾進行科普教育,不要盲目自制、飲用自泡酒,不喝無標簽標識、浸泡藥材成分不清等來歷不明的自制浸泡酒,而應選購正規酒類生產企業的產品更有安全保障。
廣東省酒類行業協會會長彭洪表示,自制浸泡酒嚴格來說是無證生產,不能流通,不能銷售。政府職能部門對自制浸泡酒的問題要高度關注,應該禁止銷售,并廣泛宣傳“三無”產品的安全隱患,讓群眾理解。“現在所謂的養生酒大行其道,在大排檔、飯店,三四線城市特別多。不規范的自制浸泡酒,尤其是藥酒,在廣東不僅是高速發展,也是很畸形的發展。”廣東省健康產業研究院院長張詠建議相關部門加大查處力度。
藥酒行業魚龍混雜,規范行業標準迫在眉睫。廣東省中醫院鄒旭教授建議,企業應該主動和有關部門溝通,國家標準委應組織、協調、聯合有關部門逐步解決標準統一問題,盡快出臺藥酒相應標準,規范快速發展的藥酒行業。產品標準的制定,應根據我國藥酒行業的實際情況,認真征取綜合中藥材種植、藥酒生產和經營消費等各相關方的意見,制定出具有先進性、適用性、完整性、通用型的產品標準。要完善藥酒生產標準實施保障體系,完善與產品標準配套的藥酒功效成分、有害成分、添加劑等物質的檢驗方法。
鄒旭教授認為,為確保國家標準的嚴肅性,使保健食品質量真正有所保障,應進一步明確通過GMP認證,是藥酒企業從事藥酒生產的最基本條件。企業從原料、人員、設施設備、生產過程、包裝運輸、質量控制等方面按國家有關法規達到衛生質量要求,以確保最終產品的質量符合法規要求。
(文章轉載自:新華社網,原標題為:《廣東省自制浸泡酒調研報告》發布:“三無”產品泛濫 亂象重重隱患大)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