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賦能上海|浙大校長吳朝暉:人與智能機器未來將展開高度互動
9月17日下午,在上海舉行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全體會議進入“人工智能:現狀與未來”主題演講環節,浙江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吳朝暉作為引言人對這一主題發表了看法。
“隨著第二次機器革命和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縱深推進,以人工智能為標志的智能、賦能和增強的時代正在到來。在這個時代,人工智能對世界的改變將與人們的個體和生活息息相關,從根本上增強了人類的日常生活及行為,加快了社會的根本性變化,這種變化將導致人類的體力勞動和部分體力勞動被替代或增強,表現在衣食住行醫各個方面。”吳朝暉說,“人工智能已經成為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和推動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各方都高度重視。”
從政府層面看,各主要國家均進行了戰略謀劃,出臺了戰略規劃。
從學術層面看,研究范式正在發生重大變革,符號主義、連接主義和行為主義為代表的各人工智能學派都在向大數據的研究范式轉變,使得一些人工智能模型算法,如機器學習等,在解決一些復雜的人類智能模擬,如語言翻譯等,得到了大的突破,從而大大鼓勵了學術界從更為廣闊的學術視野和維度開展人工智能的研究。
從產業層面看,人工智能推動了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轉型升級和融合發展,正在重構社會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各個環節,人工智能還將會賦能生活服務,提升城市品質,正在催生從宏觀到微觀各領域的新的需求、新的產品、新的服務和新的業態,正在推動社會生產力的整體躍遷。
吳朝暉指出,面向未來,人工智能正在引領新一輪的科技革命、產業革命和教育革命,正在引發鏈式突變,從而推動人類社會向更加智能化加速躍遷。可以預見,未來的智能將進一步增強和賦能,人與機將共存,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將更加交融和并行。
具體來說,人、物理世界兩元空間將變成人、物理世界、機器智能和信息世界的四元空間。在智能增強的時代,四元空間的人工智能必將迎來更加高級的發展形態,表現在:
一是將越來越顯示出智慧的特征。未來的人工智能在感知、記憶、推理等方面的功能短板有望得到補齊,人與智能機器不僅能在物理世界上開展交通對話,而且有望在未來的信息世界展開高度的互動。
二是將越來越多具備普世價值。人工智能成果將更加廣泛地運用于物理世界和信息的虛擬時間,從而進一步的連接起人類智能和機器智能,從而重塑行業和產業格局。
三是將越來越彰顯出顛覆的意義。人工智能發展將產生超級智能、融合智能等形態,將深刻改變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從而引發社會對智能機器的倫理道德等問題的全面思考。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