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暖新聞|18歲的承諾實現,滬“95后”捐造血干細胞救患者

等了四年多,“95后”學生劉輝終于實現心愿,將造血干細胞捐獻給了一名香港血液病患者。
劉輝出生于1996年,畢業于晉元高級中學,如今是上海電力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的學生。
9月17日上午,躺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造血干細胞采集室,劉輝告訴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在高三那年學校組織的成人儀式上,他加入了中華骨髓庫,“那時,我就預感我會成為捐獻者。”

17日,來自香港的工作人員已抵達上海,完成劉輝的造血干細胞采集后,工作人員將乘次日下午飛機返回香港,患者將有望在19日進行移植手術,劉輝也成為上海第410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18歲成人儀式時加入中華骨髓庫
劉輝目前在讀大四,今年5月,他接到中華骨髓庫上海分庫的電話,得知自己和一名在香港的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詢問他是否愿意做高分辨血樣的復核檢查。
劉輝立馬打定主意,同意下一步的檢測。“十八歲的承諾,有了可以實現的機會,當時心里有些興奮,也有些激動,但對父母是否同意捐獻,也有顧慮和擔心。”劉輝一邊積極配合上海分庫做檢測,一邊收集捐獻的知識和捐獻者案例,在雙休日回家時與父母進行了長談。
父母一開始對捐獻有顧慮,可是勸來勸去,劉輝就只有一句話,“我當初的承諾,沒有改變,我一定要去做這件事。”
此后,在工作人員的專業說明和解釋下,父母同意捐獻。今年7月,劉輝在母親的陪伴下,鄭重的簽下了捐獻知情同意書。劉輝母親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兒子長大了,很多路要自己選擇,既然他做出了這樣的選擇,我們就會支持他。”
“今天我做的都是力所能及的。”劉輝說,他對高三那年的十八歲成人儀式記憶猶新,作為晉元中學多年來的傳統,歷屆學長學姐們都自愿加入了志愿者隊伍,他當時就很羨慕那些為他人帶去生命希望的捐獻者,心里暗暗許下了對生命的承諾,而能為對方重啟生命的大門,讓他的人生更有意義。
上海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劉輝是上海市紅十字造血干細胞第410例捐獻者,同時也是上海第3例捐獻至香港的捐獻者。
“90后”成為主力捐獻者
截至9月17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上海分庫累計在庫約16萬人,已實現造血干細胞捐獻410例,而在劉輝之后,另有兩名志愿者簽署了捐獻同意書并打動員劑,也將在本周等待捐獻。捐獻者平均年齡28.8歲,其中男性290人占70.4%。
這意味著,“90后”已成為上海造血干細胞捐獻者的主力群體。就在今年9月初,來自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病理科技師、“90后”女孩蔡靜(化名)就在登記捐獻的2年后,如愿成為一名捐獻者。
當前,上海分庫已與上海市血液中心合作,在上海全市的各個獻血點上開展血樣入庫工作,同時也開通“上海造血干細胞捐獻”微信公眾號,目前公眾號已實現手機報名,申領口腔樣本采集工具,查詢入庫資料,回訪調查等功能。
上海市紅十字會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健康要求如同獻血,即不能因捐獻造血干細胞影響捐獻者的健康,又不能因接受造血干細胞而使患者增加新的疾病。一般情況下,18-45周歲、身體健康的上海市市民或常住上海的外省市公民,在征得家人的意見后,都可報名參加造血干細胞捐獻。
“但有些特殊情況并不允許參加捐獻,如性病、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結核病患者、血液病患者、精神病患者以及內分泌疾病患者,還有乙肝、丙肝患者以及乙肝丙肝病毒攜帶者,有過敏性疾病及反復發作過敏者,此外還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如各種心臟病、高血壓、心肌炎等,嚴重呼吸系統疾病及消化系統疾病都不可以,做過重要器官切除手術者以及眼底有病變的8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者也不可以。”上述人士表示,造血干細胞目前可用于治療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重癥免疫缺陷癥等惡性疾病,造血干細胞移植也是目前國際公認的治療上述疾病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措施。
目前,上海除了2家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為造血干細胞采集中心,還設立了六大造血干細胞血樣采集室6家,一家設立在上海市血液中心,此外在成都北路、閔行七寶、閔行梅隴、虹口魯迅公園、普陀曹楊都設立了獻血屋,均為全年開放。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