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國內首例!上海醫生為癲癇患者植入具感知功能的“腦起搏器”

腦深部電刺激儀示意圖。 本文圖均為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供圖
近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完成國內首例在癲癇領域的擁有腦感知技術、可程控的腦深部電刺激儀(俗稱“腦起搏器”)植入術(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9月1日,患者李先生康復出院。
9月2日,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從中山醫院獲悉,17年前,李先生在一次發熱中突然失去了意識,牙關緊閉、雙眼上翻、并伴有四肢抽搐,整個過程持續了近半小時,緊急送醫后被確診為病毒性腦膜炎及癥狀性癲癇。

8月16日,中山醫院治療團隊為李先生實施了國內第一例在癲癇領域的支持核磁掃描、擁有腦感知技術、可程控的DBS植入術。
經過治療,李先生腦膜炎雖已痊愈,但由此繼發的癲癇發作從此同夢魘般纏上了他,偶有“倒地抽搐”,經常出現發愣并伴隨無意識的言語和動作,記憶力下降。
李先生找到中山醫院癲癇多學科團隊求助,該院神經內科教授丁晶和神經外科主任醫師胡凡為他進行了全面的檢查評估發現,患者發作起源復雜、影像學未顯示明確的致癇病灶,不適合做常規切除性手術。此后,經中山醫院神經內科、神經外科、放射診斷科、核醫學科等多方評估,認為可以采用腦深部電刺激術來嘗試控制李先生的病情。
中山醫院專家介紹,在現有抗癲癇藥物的治療下,仍有約三分之一的患者的病情無法得到有效控制,成為難治性癲癇。近年來,神經調控技術蓬勃發展,其中,DBS為難治性癲癇提供了新選擇。DBS是一種植入式神經調控技術,它通過微創手術將刺激電極植入特定的深部大腦核團(靶區),再連接到脈沖發生器,從而將電刺激傳導到這些核團,能在靶區內抑制異常神經活動,幫助恢復癲癇患者異常腦網絡的功能狀態。
8月16日,中山醫院治療團隊為李先生實施了國內第一例在癲癇領域的支持核磁掃描、擁有腦感知技術、可程控的DBS植入術。手術中需將兩個刺激電極精準植入于患者的雙側丘腦前核,通過埋于胸前的脈沖刺激儀發出電信號,精準調控癲癇患者的異常的神經網絡。
專家表示,丘腦前核是癲癇環路中的“關鍵哨點”,也是難治性癲癇DBS手術最常選擇的靶點。其手術難度較大,電極需要穿過腦室等復雜顱內結構,避開鄰近血管,往往只有1毫米左右的空間,一旦出現偏差,很可能會引發顱內出血,嚴重時將危及生命。
手術5個小時后,電極被成功植入,李先生顱內的電極順利而精準地抵達了目標“營地”,這標志著此次植入手術圓滿成功。

9月1日,李先生康復出院。出院前與治療團隊合影。
專家解釋,以往的DBS只負責“單向”給予刺激,無法得到大腦神經元的“反饋”,而癲癇患者的腦電生理網絡的監測對病情評估和調整刺激參數至關重要。李先生植入的這臺則是國內首次引入“感知”功能的DBS,不僅能指揮“生病了”的腦網絡“走向正軌”,還能感知腦內與癲癇相關的特定腦電信號,通過智能算法分析,讓醫生能及時調整“指令”,精準“調控”患者的大腦網絡,減少癲癇發作次數。
中山醫院表示,術后李先生恢復良好,腦起搏器的感知功能也得以順利開啟,9月1日康復出院。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