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山西石樓欲建“沁園春文化園”,望借助紅色旅游脫貧致富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1936年2月,紅軍東征,在率領部隊奔赴抗日前線的途中,毛澤東寫下了這首意氣風發、廣為傳頌的《沁園春·雪》。
時隔八十余年,在位于山西呂梁山區的石樓縣,當地政府打算在距離縣城西20公里處的義牒鎮留村貨棧建設一個“沁園春文化園”。
9月13日,“第十三屆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成員抵達呂梁市石樓縣。石樓縣文物旅游局局長曹哲源告訴澎湃新聞(www.kxwhcb.com),1936年2月,毛澤東率領紅軍東征抗日先鋒東渡黃河,踏雪沿官道山行進30余里,順利達到山西石樓留村,并在此地寫下他一生最為快意的神來之作《沁園春·雪》。
曹哲源強調,這段歷史在多部典籍中有明確記載,比如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長征紀實》、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的《向毛澤東學習》、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走進山西》等作品,均提到《沁園春·雪》創作于山西石樓留村。
基于這段特殊歷史,多年來,石樓一直希望把“沁園春·雪”的牌子打出去。在曹哲源看來,這樣做,一方面是為更好地紀念偉人,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宣傳石樓、借助發展“紅色旅游”帶動老百姓脫貧致富。
曹哲源介紹,最近幾年,縣里出資購置并陳展了毛澤東在留村居住過的窯洞,并征用周邊十余畝土地,計劃將“沁園春文化園”打造為全國性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曹哲源透露,據初步估算,“沁園春文化園”建設總投資約1.5億元人民幣。作為山西一個深度貧困縣,石樓全年地方財政收入僅2000余萬元,完全由政府承擔并不現實。因此,從2017年8月起,縣文物旅游局將“沁園春文化園”作為文旅項目對外招商,希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
一年過去了,招商進展緩慢,前來問詢的企業有限。曹哲源認為,眼下最大的制約瓶頸就是交通滯后。石樓至今沒有高速公路,不通火車,進出比較不便。
曹哲源并不打算放棄,他表示,未來將加快推進“沁園春文化園”,繼續對外招商。同時,把該項目與石樓特有的“黃河奇灣”等旅游資源優勢互補、整體開發,進一步推進轉型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有關《沁園春·雪》的創作地,晉陜之間至今存在爭議。
2017年2月,汪建新曾在《學習時報》刊文,論述《沁園春·雪》發表的前前后后。文中提到,1936年2月,毛澤東來到陜西省清澗縣高杰村附近的袁家溝,面對銀裝素裹的大好河山,不禁豪情滿懷,寫下了壯麗詩篇《沁園春·雪》。
在陜西省清澗縣政府官網,亦有多篇文章提到,《沁園春·雪》誕生于清澗縣袁家溝、高家洼村一帶。
來自《榆林日報》的報道顯示,2013年起,清澗縣以《沁園春·雪》誕生地為切入點,以“北國風光、領袖情懷”為主題,啟動了“北國風光景區”建設項目。2017年國慶長假期間,該景區8天共接待游客2.8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24萬元。
對此,曹哲源坦言,有關《沁園春雪》的創作地,確實存在不同說法。
但他同時也認為,目前有豐富的資料能夠證明這首詩是在石樓創作的。“我們更想把‘沁園春雪’作為發展紅色旅游的一張名片。”在曹哲源看來,眼下的石樓亟需發展,與其去打“口水仗”爭論,不如專注于把自己做好。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