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北京中小學生將迎開學,不同時期開學第一天都是怎樣度過的?
在度過了愉快的暑假后,明天,本市中小學生將迎來新學年的開學第一天。如今的開學第一天,北京娃們或者和全國各地的小伙伴一起聆聽老師的教誨,或者在多姿多彩的活動中與同學們分享成長中的感悟。那么,在新中國成立后的不同時期,中小學生們的開學第一天都是怎樣度過的呢?

1959年,女十中在學校里建立了車間。新學期開學第一天,學生們上了第一堂勞動課。 馮文岡攝

1963年新學年的第一天,府學胡同小學高年級的大同學熱情地迎接著一年級的弟弟妹妹。 高宏攝

1980年9月1日,北京第一實驗小學學生穿著統一的校服上學。王寶琴攝

1989年新學年開學第一天,許多學校都舉行了莊嚴的升旗儀式。圖為朝陽區白家莊小學的少先隊員向國旗行隊禮。葉用才攝

2006年9月1日,呼家樓中心小學學生清理美化道路兩旁電線桿,為宣傳奧運文化做貢獻。方非攝

2014年9月1日,懷柔區實驗小學學生在軍訓中度過開學第一天。卜向東攝
開學典禮和迎新大會是“標配”

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的各項建設如火如荼,嶄新的社會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面貌。中小學每個新學期、新學年的開學第一天,也都充滿了喜氣洋洋的氣息,開學典禮和迎新大會幾乎是每個學校的“標配”。
據本報1953年9月2日2版《本市中小學校昨日開學》報道,開學當天,中央教育部部長專門通過廣播向全國小學生祝賀開學。北京師范第二附屬小學在舉行開學典禮的同時,還慶祝了新校舍的落成。本報在1956年9月2日1版《新學年的第一天》的報道中,生動地記錄了本市小學開學第一天的熱鬧場景:“天氣特別晴朗,街頭的無線電為孩子們廣播著特別節目。很多學校的校門上都插起了大紅旗,掛起了大幅標語:歡迎新老師!歡迎新同學!8點半鐘,開學典禮開始了,新來的一年級小學生排著隊,在老師的帶領下走到了操場。老同學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著這些小伙伴們。一年級小學生瞪大了眼睛好奇地四下張望,對他們來說,什么都是新鮮有趣的!唱國歌了,老同學們大聲地唱著,一年級的小學生呢?他們還不會唱,但他們的嘴巴一張一張的,想努力捉住每一個音符……”這一天,北京人民廣播電臺為這些新入學的小學生們準備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你好,一年級小學生”特別節目,早上7點到8點,廣播里不但播放了市教育局副局長祝賀他們上學的講話,還播放了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朱琳朗誦的、詩人艾青特為他們第一天上學寫的詩。(1956年8月31日《北京日報》2版,《你好,一年級小學生!》)
相比小學開學第一天像過節一樣的熱鬧歡喜,中學開學第一天的開學典禮和迎新活動則顯得沉穩成熟:第三十一中學組織了“青年修養講座”,初一各班還聯合舉行了以“我愛三十一中”為題的少年先鋒隊隊日,許多新同學聽了關于學校青年團員模范行為的介紹后,紛紛申請入團;第四中學的教師和高中同學們特為初一的新同學演示了物理、化學等實驗,使他們對這些學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第三中學在開學典禮上頒發了上一年度優秀學生獎章和進步獎,這些同學的名字被光榮地公布在紅榜上,成為新同學學習的榜樣。(1953年10月4日《北京日報》2版,《本市各中學加強新生教育工作 新生學習紀律較往年改進很大》)
由于上中學后不少學生都需要住校,因此開學典禮過后,幫助新同學熟悉校園也是開學第一天的重要內容。老同學會熱情地幫著新同學搬行李、鋪床鋪,陪著他們報到、注冊,帶著他們到校園各處參觀;第一中學、師大附中、第二十五中學等學校舉辦了展覽會,介紹學校的各種教學設施和課外活動;有些學校出了黑板報、墻報,貼出鮮明奪目的迎新標語,其中師大附中的墻報除了介紹學校的歷史,還發表了歡迎新同學的詩篇。到了晚上,不少學校還會舉辦迎新晚會和電影晚會。(1953年9月9日《北京日報》2版,《兩萬名中學新生分別入學 各校舊同學展開迎新熱潮》)
抓綱治校迎來“教育的春天”

時光荏苒。進入上世紀70年代末期,首都教育行業迎來了春天。
1978年,在五屆人大和五屆政協喜慶召開的日子里,本市城鎮中小學也正式開學了。經過一年多的抓綱治校,各學校面貌煥然一新。開學這一天,教室里的桌椅擦得干干凈凈,學生們坐得整整齊齊,瑯瑯的讀書聲清晰悅耳,墻上“學科學,愛科學,攀登科學高峰”的紅色大標語令人振奮。宣武區施家胡同小學的學生還拿著自己寫的慰問信,成群結隊地來到老師備課室,把慰問信恭恭敬敬地送到老師手中。(1978年2月28日《北京日報》4版,《春滿校園》)
1979年,北京城區中小學新學年的開學日期從之前多年不固定的狀況恢復到了傳統的9月1日,校園里重新升起了五星紅旗。據本報1979年11月12日1版《本市許多中小學校園重新升起五星紅旗》報道,各校都為新學年的第一次升旗舉行了隆重的儀式,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有的學校在舉行升旗儀式時,給學生講革命先烈高舉紅旗創建新中國的故事;有的學校組織學生到天安門廣場觀看升旗;有的學校請來各條戰線先進人物和學生見面,教育學生以實際行動為五星紅旗增光;還有一些學校開展了“我愛五星紅旗”征文比賽和主題校會。此后,升旗儀式便成為本市中小學開學第一天不可或缺的神圣環節,天安門國旗班的官兵也在這一天成為各校的“明星”,忙得不亦樂乎。據統計,僅1996年9月1日,就有40名護衛隊員分別到十一中學、丁香小學、東交民巷小學、北京二中等20所學校為師生舉行了升旗儀式。(1996年9月2日《北京日報》1版,《國旗衛士進校升旗》)
貫徹執行中小學生守則也成為那些年開學首日的必修內容。在1979年的新學年開學典禮上,宣武區各中小學讓班主任佩戴大紅花坐在主席臺上,教育學生要尊敬師長;六十中的校舍原來比較破舊,暑期中,國家花了幾萬元對教學樓進行了維修和粉刷,校長便以這件事為“活教材”,教育學生謹記《中學生守則》中的“熱愛集體,愛護公物”;(1979年9月11日《北京日報》2版,《抓好新學年政治思想教育第一課》)1989年新學期開學第一天,朝陽區安華里一小針對逢年過節小學生手中“壓歲錢”越來越多的情況,在各班開展以“如何處理‘壓歲錢’更有意義”為主題的班日活動,教育引導孩子遵守《小學生守則》中的“生活簡樸,不亂花錢”。在學校的積極引導下,很多孩子改變了用壓歲錢買玩具和鞭炮的主意,最終,505名學生拿出近4萬元“壓歲錢”參加了儲蓄。(1989年3月9日《北京日報》2版,《安華里一小教育引導學生懂得勤儉節約》)
那些年,重煥活力的教育行業還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格外關注和大力支持。1987年,市教育工作會議發出各級領導參加中小學開學典禮的號召,得到了各級領導的熱烈響應。據本報1988年9月2日1版《140萬中小學生喜氣洋洋迎來開學第一天》報道,當年9月1日,國家教委領導們來到師大實驗中學,參觀了校園、師生食堂,和師生舉行了座談,北京市各級領導也分頭參加了各學校的開學典禮。本市140萬中小學生與關心愛護他們的中央、市、區縣等各級領導一起,度過了難忘的開學第一天。
讓孩子們“腦洞大開”的“第一天”

伴隨著新世紀的到來,中小學開學第一天承載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
2002年,本市在中小學生中率先開展“五小”(即小幫手、小標兵、小伙伴、小衛士、小主人)活動,揭開了全國“小公民”道德建設計劃的啟動大幕;同年,隨著《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的實施,許多學校都將開學第一課鎖定在校園傷害預防上,請民警進校園給學生上交通安全教育課;2005年,本市80萬小學生每人都得到了一份珍貴的禮物——《新童謠》讀本,充滿時代氣息、清新活潑的新童謠從開學第一天便在校園中傳唱……除了全市的“統一行動”,各校的開學創意更是令人耳目一新:培新小學專門為一年級新生舉辦了開學節,“小豆包”們一進校園先手沾顏料,在大展板上按下“成長手印”,待學生畢業時,“成長手印”將連同“畢業手印”一同作為禮物送給學生,成為他們學習和成長的印證;匯文一小請來了當時創造深潛7000米紀錄的“蛟龍”英雄為孩子們講“蛟龍”入海的故事;(2012年9月2日《北京日報》1版,《“蛟龍”英雄送上新學年禮物》)呼家樓中心小學假期“科考隊”的孩子們變成“小老師”,開學時與同學們分享貴州、秦嶺科考成果;還有織染局小學的50米“閱讀長廊”、雷鋒小學新落成的雷鋒紀念館、北京十一中分校的機器人拜年、門頭溝區大峪第二小學的“太空尋夢”、黑芝麻胡同小學的“我的冬奧時間”(2018年2月27日5版,《百萬中小學生年味兒中開學》)……
最讓那時候的中小學生難以忘懷的,無疑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后留下的美好記憶。從2000年新學年的開學典禮開始,很多學校就發出了“綠色奧運”的倡議,那一年,“回收廢紙,使用再生紙,做綠色使者”的活動火遍全城。西城區孝友小學作為全市普教系統第一所推廣使用再生紙的學校,在開學典禮上給每位同學發放了再生紙學生用本,柳蔭街小學還將廠家代表請到學校給同學們介紹使用再生紙的意義;2006年,56中啟動了奧運健身卡活動,如果同學能夠堅持一學期天天鍛煉,就可以獲得一個福娃作為獎勵;2007年,呼家樓中心小學在開學典禮上收獲了一個大喜訊:由學生自己發明的“奧運撲克牌”被國際奧委會奧林匹克博物館收為藏品,這也是我國小學生的作品首次被該館收藏;2008年,東城區4萬名小學生收到了特殊的新學期禮物——奧運課程表,上面的場館圖片都是學生和老師自己畫的,已申報了奧林匹克教育遺產,并被奧運教育博物館收藏。(2008年2月26日《北京日報》1版,《小學生領到奧運課程表》)據本報2008年9月2日6版《課間 奧運歌曲在校園回蕩》報道,新學年的第一天,奧運冠軍楊凌等名將“趕場”般參加了多所學校的開學典禮,在北京奧運會上獲得盛譽的志愿者也成為中小學開學典禮上的嘉賓,北京二中的奧運收藏博物館也于開學首日揭牌。
“開學第一課”緊扣時代脈搏

2006年新學年,為了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本市各中小學校長親自上陣,為學生講述紅軍長征的故事。“講述長征的故事”,成為當年本市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第一課。其時,與上年讓同學們記憶猶新的開學第一課“唱響國歌”一起,利用“開學第一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已經成為本市開學第一天教育的一大亮點。據本報2007年11月23日2版《本市創新中小學德育工作》報道,2007年新學年,本市愛國主義第一課是全市60萬中學生“尋找身邊道德榜樣”,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三年來的經驗,被教育部在全國中小學中推廣。
2008年,央視經濟頻道《開學第一課》“知識守護生命”大型公益行動啟動。那一年的9月1日開學這天,鄧亞萍成為《開學第一課》的第一位老師。此次公益行動以生命意識教育為主題,推廣“知識守護生命的十條黃金法則”,向全國各地100萬名學生發放“生命錦囊”,倡議全國的幼兒園、小學和中學,每年每學期都上幾堂應對如火災、地震、洪水、臺風等自然災害的應急避險課,并逐漸成為孩子們一堂固定的課程。(2008年8月7日《北京日報》13版,《鄧亞萍央視講“開學第一課”》)在那一年,姚明、羅雪娟等“奧運群星”也紛紛來到央視“知識守護生命”《開學第一課》特別節目錄制現場,用自己的故事為全國的小朋友講解潛能、堅持、團隊、生命這四節課。(2008年8月27日《北京日報》11版,《奧運群星親授〈開學第一課〉》)
此后每年,“開學第一課”都有不同的主題:國旗護衛隊員講國旗故事、教育部長為孩子們講述“我愛你中國”、少先隊員們胸前佩戴著自己親手繡制的國旗……“幸福”“厚德”“北京精神”這些概念都被融入到“開學第一課”中。據本報2009年9月2日6版《開學第一課:我愛你中國》報道,形式多樣的“紅色禮物”已成為孩子們最熟悉的“開學禮”。當年,全國中小學生都通過電視同上了一節長達兩小時的“開學第一課”,課堂設在八達嶺長城,走上講臺的不僅有時任教育部部長周濟,還包括楊利偉、鄧亞萍、李連杰等各種榜樣人物。這一年,史家胡同小學每名少先隊員挺起的胸膛上都佩戴著自己親手繡制的國旗;和平里一小邀請國旗班的叔叔與少先隊員們一起將繡的小國旗繡在“童心愛祖國”的主題橫幅上;東城區兩萬多名少先隊員都把在暑假中自己繡制的小國旗,縫制在書包或衣服上,讓國旗每天都陪伴在自己的身邊;呼家樓中心小學每個班的墻報都被超大屏幕的電子屏所取代,天安門廣場、長城、祖國地圖呈現在每塊電子屏中,伴隨著孩子們的觸摸或者揮手,電子屏神奇地變幻出“祖國的歷史”“祖國的民族”“祖國的疆域”等不同專題;校尉胡同小學少先隊員和輔導老師共同繪制的60米長卷,完成了一部新中國60年發展的大事記……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對孩子的教育,關乎祖國的未來。從開學第一天內容的衍變,可以讓人看到那不遠而又美好的未來。
本版文字:李思源
資料來源:京報集團圖文數據庫
(北京日報)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