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拿了offer、不能入職,留學生的“專屬”難題

又是一年入職高峰期,各位留學生的入職材料準備齊了嗎?
據中國教育部數據,2022年大陸赴海外留學生達66.21萬人,預計今年繼續回升。“學成”之后,大部分同學選擇“歸來”。
有調查指出,超六成留學生選擇回國就業,在雇傭方,八成企業HR認為留學經歷是候選人的加分項。各地政府也出臺了不少針對留學生的落戶、購車、創業和住房補貼優惠政策,爭搶海歸人才。
然而,留學生在9月前“手續齊全”的成功入職,卻有難度。
不少企業將“攜帶雙證原件”作為入職必須條件之一,即畢業證、學位證。這對國內畢業生不是難事,完成學業自會按時發畢業證、學位證,也無需自己認證。但是對留學生而言,從爭取夏季畢業,等待跨國郵寄,到完成學位認證,其中多有變數。
回國后“無縫”入職,對不少留學生是個挑戰。
一些國家的畢業流程本就傾向更晚交付畢業證。以西班牙為例,正式畢業證書需要發往國王和政府簽字、審核才能發到學生手里,其中耗費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在英國,大部分學校發放畢業證書需要舉行畢業典禮。而畢業典禮滾動設置、自由預定,是否能爭取七八月的儀式要看運氣。

評論截圖:留學生拿畢業證時間晚,只能以本科或實習生身份入職。
正常節奏之外,海外留學還有不少意外情況。比如學術罷工。日前有報道,英國因為通貨膨脹和教師薪水低引起“打分罷工”運動,教師大規模拒絕為畢業生的作業打分,數萬畢業生可能延遲一年拿到畢業證。美國去年年底也有類似罷工,據了解,當時有13%的加州系學生擔心畢業受擾。
即便在7、8月順利拿到畢業證,還有跨國郵寄的變數。海外高校寄件多為平郵,寄出以后涉及多國轉運,難以追蹤。不少留學生時隔數月才能收到畢業證原件。直接寄丟的也不在少數,這得再花幾個星期走補辦程序,更添時間成本。
畢業證“到手”,也不意味著留學生能順利入職。還需要一個叫“學位證”的證明。這個證明由教育部留學生服務中心開具。

評論截圖:打分罷工或造成入職困難
據一些留學生觀察,留服中心的認證標準最近有從嚴趨勢,包括一些材料不再認可,一些學位不再承認。
國外大學發正式畢業證比較晚,但是出學位證明信(Degree Confirmation Letter)卻很及時。以往,依據學位證明信,就可以到留服中心開始相關認證流程。但從今年開始,留服中心不再支持絕大多數國家的證明信認證學歷,而需要更正式的畢業證,這客觀上讓部分留學生認證時間更晚。

政策變化:取消證明信認證
認證開始后,等待時間也是“玄學”。少則三兩天,多則三兩月,難以提前確定。留服中心尚未開通官方的加急服務,一些辦理加急的“黃牛”服務的灰色產業滋生,如此,留學生秋季入職之前“雙證到手”更添經濟成本。

政策公告:謹防認證黃牛
另外,近期還有一個特殊群體。2023年春季開始,留服中心回歸疫情前政策——不再為線上修讀的學位提供認證,但小部分學生在政策發布前已確定2023春季為遠程修讀,且按院校規定不能更改,這部分學生有的正是此時畢業回國求職。他們開證明還需經過單獨的評審,又添時間和變數。

政策變化:不再認證線上修讀的學位
國內企業把出示“雙證”原件作為入職之必要,是基于大部分中國本土畢業生七月畢業時及時拿到雙證,少有例外。而且查看原件,為防止學位造假更添一重保障。嚴格審查“雙證”的企業多為事業單位、國企和大型民企。
留學人才客觀情況有所不同,套用同樣的規矩,對留學生帶來“入職難”。
如果企業不想因為證書緩交而錯過求職者,常見的做法有以實習生的身份入職,以本科生身份入職(前提本科雙證齊全),或簽訂勞務協議(而不是勞動合同)。但是這些解決方案,往往福利待遇打折,或造成居住證、檔案管理等業務問題,終非上策。
實際上,《勞動合同法》并未要求入職查看原件為必須,僅禁止了扣押原件的行為。這是一種企業間的“慣例”,并非沒有優化空間。
尤其隨著數字化認證體系越來越完善,國內應屆市場上留學生比例越來越多,國內企業不妨考慮先查看學校出具的電子版畢業證、畢業證明信、或與海外學校郵件核實真實性等等。如果已能充分證明學位真實性,那么,等到留學生完成原件接收和學位認證,再補原件審查的步驟。這也是企業對適應國際化人才市場做出的一種積極調整。
------
城市因集聚而誕生。
一座城市的公共政策、人居環境、習俗風氣塑造了市民生活的底色。
澎湃城市觀察,聚焦公共政策,回應大眾關切,探討城市議題。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