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西藏這些村,真是意想不到
原創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2519-西藏之行
文字:土圭垚
校稿:辜漢膺 / 編輯:果
拉薩是西藏的首府,作為“雪域圣城”,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等等一系列世界級景觀吸引著游人前往。
“青春無價,硬座直達拉薩”
(圖:壹圖網)▼

林芝是西藏海拔最低的地方,雅魯藏布大峽谷、南迦巴瓦峰、尼洋河、南伊溝等自然風光近幾年也成為了熱門旅游目的地。
南迦巴瓦峰日照金山的景象壯觀而罕見
能令所有慕名而來的游客為之癡迷
(圖:壹圖網)▼

今年7月,地球知識局受邀參觀西藏。與大多數去西藏旅游的游客不同,本次行程沿著拉林公路,一路上參訪拉林兩座城市內各種鮮為人知的村莊,了解西藏眾多產業的新發展。
橫屏,在這條路上,會遇到些什么不一樣的風景呢?
拉薩:從古城出發
提到拉薩古城,許多人的印象必然是八廓街。在藏語中,“八廓”是“中轉經道”的意思。八廓街又名八角街,是拉薩著名的轉經道和商業中心,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的傳統面貌和居住方式。
在以前,八廓街原街道只是單一圍繞大昭寺的轉經道,藏族人稱為“圣路”。而在具體的行政建制里,拉薩市城關區的八廓街道,并不止于圍繞大昭寺的轉經道,也不止于后來發展為拉薩古城的八廓街,而是囊括了更多外圍地區的一片大區域。
橫屏,大昭寺與八廓街一帶
(圖:圖蟲創意)▼

魯固社區成立于1987年8月,辦公場所便位于八廓街的西南位置。這里有“民族團結進步大院”,這是西藏的特色之一。十年來,藏、漢、回等多民族居民在這里和諧共處,互幫互助,儼然已成為一家人。
魯固社區居民的生活,與八廓街息息相關

無獨有偶,在八廓街道的沖賽康社區,也有一座民族團結進步大院。“沖賽康”這個名字,可能對內地朋友而言比較陌生,但在拉薩當地人以及研究西藏歷史學者的眼中,可以說是再熟悉不過了。
沖賽康市場,現在是拉薩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往前追溯,沖賽康市場旁邊真正意義上的沖賽康,則是清政府駐藏大臣衙門舊址。在歷史上,清政府駐藏大臣衙門搬遷過多次,現存的只是其一。
沖賽康,藏語意為“觀街樓、集市”

“沖賽康”之名,意為“可以看到集市的房子”,駐藏大臣可以從大院南樓的窗戶近距離欣賞八廓街的繁華。
如今的舊址陳列館
(圖:wiki)▼

具體到沖賽康社區的民族團結進步大院——瑪康大院,可以說是與沖賽康有著巧妙的傳承與聯系。
瑪康大院位于八廓街吉日一巷十一號,院里生活著60多戶各族群眾。《八廓街旋律》曾經提到:“瑪康大院最初條件簡陋,但是較完整地保留了拉薩老建筑的傳統面貌和居住方式。里面的住戶互不相識,語言溝通不便,風俗也有差異,平時較少往來。”
到了今天,盡管大家的生活習慣、語言、風俗不太一樣,但都互幫互助,相處得像兄弟姐妹一樣。各民族文化在八廓街交相輝映、創新交融,讓千年古街不斷煥發勃勃生機。
拉薩的納金路較為出名,它在八廓街以東,同樣城關區也有一處以納金街道為名的建制。在納金街道,有一個名為塔瑪村的村子,這里位于拉薩城區東南角、緊鄰拉薩河。

“塔瑪”之名,意為“紅旗”。塔瑪村曾經名叫沖拉村,破舊、臟亂是它的特征,也是出了名的窮村。由于拉薩“東延西擴,跨河發展”的城市發展框架,如今塔瑪村嚴格意義上已成為塔瑪小康示范小區,成為拉薩新城的一部分。
查看現代化發展的塔瑪村
(圖:旱獺)▼



在老拉薩人的眼中,拉薩的范圍就是八廓街一帶,頂多延伸到布達拉宮,再往遠,就不是老輩人觀念中的拉薩了。當今的拉薩,僅說中心城區的范圍,已經不知道有多少個八廓街的大小,如果再討論城區連片建成區的情況,那范圍就更大了。處于拉薩北郊的奪底地區,也可以算是拉薩連片建成區的一部分。
1925年,在奪底溝,強俄巴·仁增多吉帶領10多位民工和50多位石木泥瓦匠,在這里修建了一座藏式四柱電站。這是中國第二座水電站,也是西藏的第一座水電站。1927年,正當內地大革命戰爭接近尾聲之時,這座電站開始運轉發電。
西藏有電的歷史,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奪底溝水電站舊照(圖:網絡)▼

如今的奪底溝,在行政建制上而言,為奪底街道的一部分。在奪底街道的維巴村,像當年的奪底水電站一樣,當地人至今依舊利用水發展著。不同的是,98年前是能源,今日是農業生產+旅游。
看維巴村的擦擦文化和自然美景
(圖:旱獺)▼





維巴村下轄三個自然小組,分別為林宗組、維巴組和曲色組。維巴組在2020年搞了一個糌粑水磨坊,這是一個“生產+教學基地+體驗中心”一體化的糌粑水磨坊扶貧產業項目。目前該項目正在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使用后將帶動周邊村民解決就業增收致富。
林芝:被人忘卻的工布
拉薩與林芝之間有一條被稱為“拉林公路”的高等級公路,這是自拉貢機場高速建成通車后,西藏的第二條高等級公路,連接首府拉薩與地級市林芝,同時它也是雅葉高速(川藏高速+新藏高速)的一部分。
拉林公路路線示意

在2019年4月26日,隨著拉林交界的米拉山隧道正式雙向通車,標志著拉林公路實現全線通車。
提到林芝的古代稱謂,很多人會想到太昭。畢竟作為古代要沖地帶,以及318國道沿線的加持,太昭古城已經屬于川藏南線上較為出名的景點之一。
圖:圖蟲創意▼

實際上,林芝地區的核心區域,在古時也曾被稱為工布,如今林芝市下轄縣——工布江達,依舊保留著“工布”的稱謂,太昭古城也在工布江達縣境內。
工布江達,藏語意為“凹地大谷口”
(圖:旱獺)▼

在工布江達縣,還有一個名為工布江達的建制鎮。在這個鎮里,還有一個名為阿沛村的行政村,它下轄阿沛、嘎目兩個自然村,距縣城不遠,位于尼洋河畔、318國道旁。
阿沛村,離工布江達鎮上不遠
欣賞阿沛村美景
(底圖:Google maps)▼


對西藏近現代史稍微熟悉的人而言,提到“阿沛”,第一反應會是什么呢?不出意外,就是阿沛·阿旺晉美先生,而阿沛村正是阿沛·阿旺晉美先生的故里,阿沛故居舊址以及紀念館便在這里。
阿沛莊園中修繕保護后的碉房
(圖:旱獺)▼

西藏目前一共有5個5A級景區,林芝市就占了其中2個,一個是雅魯藏布大峽谷,一個是位于工布江達縣的巴松措,它也是西藏首個自然風景類國家5A級旅游風景區。
無論是雅魯藏布大峽谷還是巴松措
都非常值得前去游覽
(底圖:Google maps)▼

巴松措又名措高湖,位于巴河上游的高峽深谷里,湖心扎西島上有措宗貢巴寺,建于唐代末年,是藏傳佛教寧瑪派著名圣地。景區集雪山、湖泊、森林、瀑布、牧場、文物古跡、名勝古剎為一體,景色奇特,眾多野生珍稀動植物匯集于此。
巴松措,猶如一顆綠寶石鑲嵌在山間
(圖:旱獺)▼

在工布江達縣境內,也有一處因巴松措而得名的鄉鎮,這就是錯高鄉。錯高鄉的結巴村,位于鄉南部,為巴松措5A級景區核心村落。
位于巴松措南面的結巴村
坐擁觀賞巴松措的絕佳位置
(底圖:Google maps)▼

“結巴”一詞充滿詩意,它是藏語“忘了”的意思。在結巴村的巴松措湖畔,就有一個名為“遺忘”的碼頭。結巴村周圍的雪山高聳一如往昔,作為巴松措景區的核心村落,與過去不同的是,“遺忘的村落”已被喚醒,成為令四方游客向往的打卡地。
和我們一起走進這座世外桃源般的村落
參觀當地村民經營的民宿(圖:旱獺)▼




林芝以南:門巴族和珞巴族
不知不覺,拉林公路的行程就已結束,來到了林芝市區——八一鎮。
八一鎮往南,就是中國著名的邊境縣(市)——米林市。距離米林市區以南不遠處,就是大名鼎鼎的景區——南伊溝。
(底圖:Google maps)▼

提到西藏著名的抵邊村,如雷貫耳的玉麥村可以說是知名于世,它在隆子縣,因卓嘎、央宗兩姐妹守護的故事而世人皆知。
其實在南伊溝,在西藏眾多邊境縣域,“玉麥村”的故事也在一幕幕上演著。南伊溝屬于南伊珞巴民族鄉,往南行進,過了來果橋,就是南伊溝最南端的瓊林村。
“瓊林”,藏語意為“大鵬居住的地方”,瓊林村距鄉政府所在地23.5公里,是西藏境內的少數民族——珞巴族,主要聚集地之一。在瓊林村中心處,有一座以“建我瓊林,固我國門”為主題的“紅色小牧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感受瓊林村風貌和民族特色
(圖:旱獺)▼





除了珞巴族,米林市還有一個重要少數民族,就是門巴族。米林市的羌納鄉,就有一個名為西嘎的門巴族行政村,它的由來可謂傳奇。
今天米林市的西嘎門巴村,實際是由之前墨脫縣的干登鄉魯古村、果登村,于2003年搬遷合并而成。
眾所周知,墨脫是中國最后一個通公路的縣城,已實屬偏遠,而魯古村、果登村更是地處偏遠、交通不便、本地資源匱乏。2003年,兩村村民響應國家號召搬遷至米林縣(今米林市)羌納鄉。
看兩村搬遷合并位置示意
(底圖:Google maps)▼

搬遷到的新地點,距離城市中心更近了,交通情況可謂是大大改善。伴隨著一系列客觀條件逐漸好轉,當地也在建設藏紙加工體驗園區,傳承傳統藏紙制作工藝,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致富。
說回林芝,林芝的桃花可謂是一絕,每到特定時節,就會吸引無數游人前往。嘎拉村為林芝鎮真巴村下轄自然村,有優越的自然和區位條件,多次作為林芝市桃花旅游文化節的主辦地。
帶你去看嘎拉村村民的生活
(圖:旱獺)▼



每年春天,1200多株百年以上野生桃樹競相綻放、花香滿園,享“桃花第一村”之美譽。該村作為“林芝桃花文化旅游節”的舉辦地,自2002年開始已成功舉辦過20屆。
每年三月,嘎拉村變身“桃花村”
橫屏看美景(圖:圖蟲創意)▼

除了“桃花節”,嘎拉村還有一處“團結頌”展覽館,通過美麗嘎拉村、團結嘎拉村、幸福嘎拉村三個篇章來展示嘎拉村的蛻變與發展。
查看展館中的嘎拉村地形沙盤
(圖:旱獺)▼


距離嘎拉村不遠處的巴吉村,有一處名為“世界大柏樹”的景區。在該景區中,有大小柏樹近千棵,其中有一棵樹齡超過3200年的“世界柏樹王”。
巨柏是國家一級保護樹種,更是瀕危樹種,當地群眾習慣稱之為“大柏樹”。近年來,在廣東援藏的大力支持下,這片柏樹林被開發成了世界柏樹王園林景區,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前來觀光。
藏語又稱之為“拉辛秀巴”,意指“神樹”
(圖:圖蟲創意)▼

巴吉村也有一個名為“振興頌”的展覽館,通過圖文展板、影像資料、實物展等形式,充分展示巴吉村民族團結、產業發展、團結和諧的社會面貌。
想了解一座城市,知道其城市規劃建設情況必不可少,尤其是諸如林芝類似的不同于內地的邊疆城市。林芝城市規劃館,就是按照“過去—現在—未來”的布展思路,全方位展示了林芝“短短幾十年,跨越上千年”的歷史巨變。
滄海桑田,如今林芝正在快速發展成一座現代化的城市
(圖:旱獺)▼

如果說一個城市的規劃館,給我們帶來的是歷史的時空變遷經歷,那么一座城市當下的自然生態靈魂,無外乎是這座城市的中央公園。
林芝市的工布公園,就是西藏自治區占地面積最大、樹種最豐富、功能最齊全的城市中央公園。在這里,既保留市民對防護綠地的美好回憶,又更加符合城市發展和市民休閑娛樂觀賞新需求,是坐擁尼洋河畔、橫跨林芝新老城區的城市綠肺和客廳。
工布公園也是林芝市民休閑娛樂的場地
▼

大美西藏,除了外界人們所熟悉的拉薩和林芝,還有山南、昌都、日喀則、那曲、阿里五地以及諸多神秘縣域,值得人們繼續探訪和深入了解。
觀察者網https://weibo.com/1887344341/N9nP9vRmH
千年八廓街見證民族團結http://www.xztzb.cn/zongjiao/165534551010.shtml
時刻不忘挖井人https://epaper.ahgrrb.com/index/article/articleinfo?doc_id=22066
西藏:生態旅游喚醒“遺忘的村落”——新華網—孫非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2118209170612333&wfr=spider&for=pc
廣東援藏助力林芝發展桃花經濟,開發世界柏樹王園林景區——粵藏攜手共譜美好生活新樂章——西藏日報—張猛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匿名用戶
END

原標題:《西藏這些村,真是意想不到!》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