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央媒調查:村灌溉水渠頻塌方,糧田“毛細血管”為何如此脆弱
近日,有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種糧戶反映,村里去年新建的灌溉水渠一直出現滲水、坍塌問題。泗洪縣地處淮河下游、洪澤湖西岸,是全國農業生態環境示范縣,也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常年種植水稻面積約90萬畝。本是用于澆灌高標準農田,提高水稻產量的灌溉水渠為何頻頻開裂塌方?
水渠塌方、滲水情況頻出
種糧戶質疑水渠問題影響水稻產量
在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金鎖鎮新河村,當地種糧戶許先生帶記者查看了受損水渠,水渠邊坡有一段長約6米的塌方,導致水渠被架空,部分渠壁受損,現場施工人員正在用紅磚和水泥修復邊坡。
許先生說,這段邊坡是今年7月坍塌的,從去年水渠投入使用以來,已經坍塌了四次。“去年大面積坍塌后,水就直接流走了。以前塌了以后用紅磚補,然后又塌了,今年是第二次。”

△水渠出現裂縫
許先生在新河村承包了280畝地種植水稻。2022年下半年,當地持續干旱少雨,已到水稻抽穗的關鍵時期,旱情還未緩解。于是,在多方協調下,去年9月27日,這條新建的水渠投入使用。
許先生說:“用的時候就到處漏水,他們說得維修一下,讓我們29日再用。再用水時,那邊就塌了,水灌不到地里,他們又說要維修,等到了10月9日再用。”

△許先生查看水渠坍塌處
許先生表示,除了這處坍塌,每次打水時,水渠都會有四五處地方滲水,嚴重時,水渠一旁的道路上全是積水。在許先生看來,水是自己花錢從主渠泵出來的,水渠滲水且一維修就是十幾天,影響了去年水稻產量。
“20天左右水都沒打到地里,糧食減產,收下來全是癟粒。我們這里水稻起步每畝1千斤是跑不掉的,最后只收了400多斤。”
然而,金鎖鎮農技推廣中心工作人員翟建府認為,去年水稻減產的主要原因是高溫干旱。
“這在全縣范圍內很普遍。從技術角度講,水稻用水量比較大,早一點晚一點抽水灌溉影響不大。水稻用水最關鍵在抽穗期,9月15日左右,那時候用水對產量的影響最大。”
施工方回應稱工程質量沒問題
實際上,許先生種的田是經過改造提升后的高標準農田。這片土地屬于宿遷市市級投資土地整治項目,項目建設規模510多公頃,總投資約2900萬元。項目一項重要內容就是灌溉與排水工程,包括新建各級灌溉渠道10條,新建、重建泵站共4座。

據了解,水渠的施工單位為江蘇江淮水利集團有限公司。在現場,施工負責人武先生否認了水渠坍塌的說法。他認為,水渠本身沒有質量問題,水渠下方的泥土坍塌主要是受降雨影響。
“主要是土方坍塌,渠沒有任何損壞,沒有影響到任何用水。主要原因是刮大風下大雨,樹被刮倒后,土就坍塌下去了。”
記者進一步詢問,為何此前并未考慮到水土流失的隱患問題。對此,武先生回復稱這是設計和規劃的問題。
對于水渠的滲水問題,武先生則表示,部分渠壁的建材為空心花磚,灌溉水從空心磚向外滲透,加劇了泥土塌方。而采用空心磚是設計方的決定,主要為了種植綠植、美化水渠。
相關部門已受理種糧戶投訴
專家:應對渠外河坡砌護
目前,就水渠質量是否合格以及灌溉不及時是否和水稻減產有直接關系等問題,當地種糧戶已向泗洪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投訴,對方承諾,將于9月21日前給出處理意見。
根據多部門2018年發布的《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標準》規定,渠線應避免通過風化破碎的巖層、可能產生滑坡或其它地質條件不良的地段,無法避免時應采取相應的工程措施。那么,涉事灌溉水渠是否通過了驗收?問題又出在哪里?
泗洪縣金鎖鎮人大主席王小燕回應,該項目竣工后,通過了市級層面的驗收。“2022年下半年,新河等地的土地整治項目通過了市級驗收,滑坡地段出現問題以后,我們第一時間報修,組織了相關人員及時加固。”

△水渠坍塌處
河海大學農業科學與工程學院繳錫云教授表示,農田灌溉渠道發生滲水和坍塌的主要原因是邊坡回填土壓實度不足。一般情況下,如果是建在沙土上的梯形渠,除了壓實基礎外還要再加上土工膜,防止水土流失。他認為,這段水渠建在河邊,坡度較陡,必要時應對渠外的河坡進行砌護。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