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吉川幸次郎:杜甫騎著驢馬,在長安的街市中坎坷彷徨,而正是李白為訪尋名山奔赴江南時

2023-08-28 12: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李白和杜甫 (國畫,李翔 繪)

李白與杜甫

文|吉川幸次郎

譯|李慶

三十三歲的杜甫和四十四歲的李白的首次會面,被認為是天寶三年,在唐的東都 ——洛陽。

前人為這兩位詩人所撰的不少傳記、年譜之類,對此事未必很關注,因而也就未必加以詳細的考證,直到近代學者聞一多,關注才開始明顯起來。

我們當對此大書特書。我們四千年的歷史里,除了孔子和老子(假如他們真是見過面的話),沒有比這兩人的會面更重大,更可紀念的。那就像青天里太陽和月亮走碰了頭。(譯者注:此與《聞一多全集》第三冊原文略有出入。)

1928年,為《新月》雜志所寫的《杜甫》一文中,聞一多這樣說。在若干年后完成的力作《少陵先生年譜會箋》中,則可見到更詳盡的考證(俱見《聞一多全集》第三冊)。

假如十一年前未遭暗殺者槍彈的話,聞一多當是現代中國學術界里老前輩中的一位了。這位杰出的文學史家的力說,在近來大量出版的研究李、杜兩家的著作,比如林庚的《詩人李白》、王瑤的《李白》(俱出版于1954年)等書中被祖述,或進一步增添了新的見解。

林庚以為,那時的杜甫,正熱衷于最自由的詩歌形式——七言歌行的寫作,這就是由于結識了李白而受到的影響。七言歌行是當時最自由的詩歌形式,關于這一點,可參見吉川的《杜甫私記》一四一頁以下部分。

王瑤認為,神仙和游俠,一直都不是杜甫的興趣。然而這一時期杜甫的詩,由于受到李白的影響,卻例外地對此表示了興趣。

近代學者的這些說法,對于兩大詩人相互之間的友情和尊重之深這一點,是充分肯定的,而且可以認為這些說法是對一種流言的反撥。那種流言認為,李白與杜甫,正如其詩風不同所顯示的那樣,性格也是不同的,因此未必會成為至交好友,但是歷來的學者都曾反復地考辨其訛。

杜甫私記

作者:[日] 吉川幸次郎 著 楊珍珍 譯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讀庫

出版時間:2023-03

這種流言早在唐末,即離二人死去百年左右之時,便已經產生。有一首據說是李白贈杜甫的七言絕句,在世上傳布,那是主要的根據:

飯顆山頭逢杜甫,頭戴笠子日亭午。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飯顆山在何處,不明。他處引用,首句或作“長樂坡前逢杜甫”。如是這樣,可以認為那是長安城外的驛站,一個熱鬧的場所。全詩大意是:熱鬧場所正午的太陽下,戴著不景氣斗笠走著的杜甫,乍看起來,十分消瘦。這恐怕是因為多年作詩的勞苦所致吧!

此詩李白的詩集中未見。據今所知,最初見載的是唐末孟綮記載詩人逸事的《本事詩》,書中有寫于僖宗光啟二年(公元866年的序,是李白、杜甫死后百余年的書。作為“高逸”卷內的一條,在所載李白略傳中說到:討厭局促的格律詩的李白,為了嘲笑與己相反以格律詩見長的杜甫,作了此詩,以“譏其拘束”。類似的記載,在稍晚于孟檠的王定保的《摭言》(那也是記唐人逸事的書)中也可見到。首句作“飯顆山頭”的是《本事詩》,作“長樂坡前”的,則是《摭言》。

然而,《本事詩》中的這一條相當長,如好好讀的話,可以發現,這首即興詩未必是作為表示李白對杜甫的輕蔑而記錄下的。同樣是《本事詩》的作者孟染對杜甫也很尊重,就在同一條的最后說:

杜逢祿山之難,流離隴蜀,畢陳于詩,推見至隱,殆無遺事,故當時號為詩史。

“詩史”是后人對杜甫的詩最常用的贊美之詞,而在這里是最早使用的吧!觀《本事詩》著者的本意,對二人俱無不適當的尊敬。載此飯顆山頭”詩,只不過表示在作風不同的兩詩人之間,仍存在著開誠布公的友情而已。

然而,以自己鄙劣之心揣度君子之腹,乃小人之常情。“飯顆山頭”詩,盡管我以為并非李白的真品,但它作為李白的詩在世間流傳,在二人死后不久,就產生了關于兩家關系的一種疑惑,至少是李白嘲諷杜甫的揣測。這種揣測還從其他方面被加強了。杜甫贈李白的詩,現存不下十余首,而李白贈杜甫者,除此“飯顆山頭”外,稀有所見。段成式的《酉陽雜俎》,是比王定保《摭言》乃至孟綮《本事詩》更早的著作。其卷十二,在言及飯顆山頭”詩外,還有一首李白送別杜氏之詩。筆者偶然發現,謹錄于次:

我覺秋興逸,誰言秋興悲。山將落日去,水共晴空宜。煙歸碧海夕,雁度青天時。相失各萬里,茫然空爾思。

詩甚佳美,而且今《李太白集》中,也有類似之作,只是據注釋家考證,此并非李白送杜甫,而是送別另一姓杜者所作。段成式煞費苦心的考證盡管有誤,但其意在于反撥當時的流言,帶有認為二人的關系并不冷淡的見解,卻是很明確的這就從反面說明,流言在李杜死后不足百年的段成式時期,便已存在了。確為李白贈杜甫的詩歌,現存《李白集》中可見兩首。段成式殆因時代較早,反而未得見完整的李白詩集吧。

據近來諸家之論斷,流言的猜測,必須摒棄。筆者以為,兩家詩人的氣質確是不同的。李白他是想以自身奇特的幻想,來包容整個世界,如重復一下我最近在某處所寫的內容,可以說,他是一個從“無”中產生“有”的詩人。與此相反的杜甫,則一般是從對確實的存在的觀察出發,是從“有”中,產生更高的“有”的詩人。即使在日常生活里,杜甫也是謹嚴的,李白則是奔放的。杜甫終生一妻,李白則數次娶親。

中國詩史

作者:[日] 吉川幸次郎 著 蔡靖泉 陳順智 徐少舟 譯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讀庫

出版時間:2022-09

盡管有著這樣性格的不同,但二人之間有著美好的友情。至少杜甫對李白的感情,甚為熾烈。而且,正如其詩集本身所示,這種熾烈性與年俱增。

誠然,杜甫把性格不同的李白作為詩人來理解,要有一定的時間,聞一多的這個見解值得傾聽。

杜甫首次在東都洛陽遇見李白,正如前所述,那是公元七四四年(天寶三年)。當時,是杜甫第一次科舉落第后,正周游了各地,于兩年前來到了洛陽。他在洛陽逗留的原因,殆是為了尋求生活的靠山。當時的杜甫盡管自負,但無聲名,僅為一介文學青年。

與此相反,年長十一歲的李白,已是一個頗有名聲的人物。因其名聲,成了長安宮廷中的詩人,而當時,又被逐出宮廷來到洛陽。剛從三年多拘謹的宮廷仕宦生活之中解脫出來的李白,追求著自由享樂。不僅想獨自在人間的生活中享受自由,而且超越塵世,向往著把神仙世界也作為享受對象的癖好也更加強烈了。據說,當時他從道士高天師那里受了“道箓”,——我對道教不甚了了,故也不知道這件事到底意味著什么。

杜甫最初遇見的,就是這樣的一個李白。聞一多認為,杜甫以《贈李白》為題,最初寫給李白的那首詩中,多言及仙道,殆由于此。

讓我們來看看杜甫那首詩:

二年客東都,所歷厭機巧。野人對擅腥,蔬食常不飽。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苦乏大藥資,山林跡如掃。李侯金閨彥,脫身事幽討。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瑤草。

詩中說,在這東都漂泊的兩年經歷,已使我厭惡了世情的復雜。對我這樣的鄉野之人來說,即使多有腥葷佳肴也是枉然。由于貧困,我只是狼吞虎咽地吞嚼粗劣之食。我并非不知,在這個世上,有著神仙們吃的鮮潔食物,它們有助于我的健康。但是難以覓求制作這種食品的材料,而且也沒有同往深山探求這些材料的好友。現在,李君雖系宮廷仕宦之人,卻從那里面脫出,想要去探求仙藥。而且想與我共作“梁宋之游”(即到洛陽以東的今河南省一帶旅行),以期同去采集仙家的靈芝仙草。

這與其說是送給詩人李白的詩,毋寧說是送給仙道者李白的詩。而且,詩中還有那么一點疏遠之感。

杜甫集校注

作者:[唐] 杜甫 著 謝思煒 校注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05

在作所謂“梁宋之游”時,又一個詩人——高適加入了他們的行列,他們沉浸在新的友誼中,似并未去采尋仙草。杜甫后來曾在《昔游》、《遣懷》詩中,回憶當時的情況:入酒肆而論文學,臨寒風而訪古跡,縱談古今之事。就在這旅行中,杜甫完全理解了李白的人格和文學,以至達到傾倒的地步。下面是杜甫贈李白的第二首詩: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在這首詩中,全然沒有疏遠之感。坦率地、毫無掩飾地吟唱了兩個不合時務,像無根野草一般飄零之人所共有的憤然不平和相互間的同情。

二人漂泊的旅程,時而相同,時而分異,由河南抵達山東。在二人各自的詩集中,都載有共同訪問住在山東曲阜附近的阮隱者之詩。

這樣,兩年以后杜甫為了再次應試,前往西都長安。那被認為是在天寶五年。

當時,李白在曲阜東面的石門山送別杜甫,作了一首送別詩: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詩中說,這幾天來,因惜別而醉酒好幾回了。為了能登高遠眺,我們走遍了附近的池臺。啊,到什么時候,能在這石門的路上再次舉起金樽開懷痛飲?秋天的微波撒落在泗水河面,到東海之濱都是一派澄凈的秋色,秋色中的徂徠山顯得格外明快。我們就像那無根野草飄零在遠方,今天,暫不談那些吧,讓我們喝干手中的酒杯!(據武部利男《李白》)

這是李白贈杜甫兩首詩之一載《李太白集》中。還有一首是《砂丘城下寄杜甫》,中有“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句,殆為別后不久所作。

李太白全集

作者:[唐] 李白 著 [清] 王琦 注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2015-08

與此相應,杜甫的《春日憶李白》中,有“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句,似可認為,這是數年之后,杜甫騎著驢馬,在長安的街市中坎坷彷徨,而李白為訪尋名山正奔赴江南時所作。

而杜甫對李白的友情最熾熱的表現,則是在李白晚年被宣判為叛逆罪,成了罪人之后。

安祿山之亂,不僅完全破壞了當時的社會秩序,使這兩位詩人的經歷,也顯得像小說一般。乾元二年(即公元759年)秋,四十八歲的杜甫,為了逃避戰后的饑饉,不得不回到家中,與家族一起,逗留在甘肅秦州(即今日的天水縣)。這是一個荒涼的、有著異樣風光的邊境城市。而李白,則因曾成為在南方建立過政府的永王李璘的軍事顧問而被判叛逆罪,正在流放貴州夜郎的途中。杜甫題為《夢李白》的五言古詩,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所作,中云: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

與家族、友人作死的訣別,杜甫在內亂中已經歷多次,每每是泣不成聲。但是,人生的惻惻悲哀,不僅在于死別。生的別離,也同樣地令人惻惻傷懷。杜甫心頭的生離者,首先就是作為罪人而流放蠻地的李白。

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

江南,指當時長江以南毒霧彌漫之地,被放逐到那里的李白,查無音信。因此: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

故友李白,我的夢中出現他的身影,這也許可作為我一直在思念他的明證。

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

但是,在夢中出現的李白身影,似與他平時的姿態不同。這中間的緣由,我也弄不清,也許是因為他在飄遙的遠方之故吧!

魂來楓林青,魂去關塞黑。

身影來到時,后面是黑色的楓林,那也許是李白今日的所在吧,那是江南瘴癘地的風景。身影離去后,留下黑壓壓的,那是杜甫現在所處國境地區黑色的要塞。

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

羅網是比喻刑罰。羽翼則指飛到這里來的翅膀。作為罪人而被拘禁的李白呵,你怎么會有飛到這里來的翅膀?身影從夢境中離去的拂曉,斜落的月亮,在那邊境干燥的空氣中放射出在日本無法見到的凄涼的光。瀉滿屋梁的月光,好像還照著剛剛離去的李白的面色。

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

你歸去的地方,是水深波浪闊的江南之地,你可別成了蛟龍的獵取物呵!

題為《夢李白》的詩還有一首,由此可知,李白是一夜又一夜地進入杜甫的夢境。

此外,兩年以后,杜甫于成都浣花草堂定居時,還作過若干首懷念李白的詩,其中最熱情的句子是: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世上的人都認為那個家伙該死,只有我確實認為你有才能。

遺憾的是,李白晚年寄贈杜甫的詩,在李白的集子中已經不能見到了。

(原文節選自《中國詩史》,[日] 吉川幸次郎 著,章培恒、駱玉明等 譯,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

吉川幸次郎(1904–1980),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漢學家之一,京都大學文學博士,曾任京都大學教授,日本東方學會會長。代表作有《中國文學史》《中國詩史》《陶淵明傳》《杜甫私記》《元雜劇研究》等,并有《吉川幸次郎全集》二十七卷傳世。1928 年,吉川幸次郎留學北京大學,衣長衫,訪舊書,舉手投足猶如華人。他把中國文化視為自己的精神家園,數十年潛心整理和研究中國經典和文學,并向普通日本人傳達《論語》和杜詩的魅力,為中國文學在日本的普及貢獻一生。

原標題:《吉川幸次郎:杜甫騎著驢馬,在長安的街市中坎坷彷徨,而正是李白為訪尋名山奔赴江南時 | 純粹閱讀》

閱讀原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阜市| 凤山县| 喜德县| 乐昌市| 报价| 巫山县| 马山县| 永靖县| 祁东县| 晋州市| 兰溪市| 阳春市| 古浪县| 体育| 依安县| 荣成市| 大邑县| 华阴市| 望城县| 晋城| 泸溪县| 广河县| 锦屏县| 刚察县| 清徐县| 光泽县| 大悟县| 佛山市| 江陵县| 剑河县| 黔西| 彰武县| 顺昌县| 张北县| 东乌珠穆沁旗| 景宁| 南皮县| 高清| 卢氏县| 旬阳县| 滨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