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吳立新院士:超算是透明海洋技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海洋與地球系統科學的發展事關氣候、能源、資源、環境、糧食等安全,是人類居住的重要空間依托和貿易的關鍵通道,也是地球氣候系統最為重要的調節器。目前只有5%-10%的海洋被人類所探索,超級計算是透明海洋技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科學院院士吳立新。
8月24日,全國高性能計算學術年會在山東青島開幕。中國科學院院士、嶗山實驗室主任吳立新在開幕式上表示,海洋與地球系統科學的發展事關氣候、能源、資源、環境、糧食等安全,必將持續成為超級計算發展的重要引擎。超算要形成更加開放的學科生態體系,協同構建自主可控高效的基礎軟件生態、場景應用生態。
《科學》雜志125周年曾發布最具挑戰的地球及相關科學問題,包括地球內部如何運行、溫室效應使地球溫度達到多高、地球到底負擔多少人口、什么時間什么能源替代石油、地球生命在何處產生以及如何產生、地球人類在宇宙中是否獨一無二等。
吳立新表示,這六大前沿問題是當今地球科學所面臨的挑戰,要回答這些問題,離不開海洋。海洋與地球系統科學的發展事關氣候、能源、資源、環境、糧食等安全,是人類居住的重要空間依托和貿易的關鍵通道,40%的地球人口居住在離海岸100公里以內,國際貿易70%是航運來實現的。海洋也是地球氣候系統最為重要的調節器,吸收了30%的二氧化碳、90%的熱量。但當前氣候模式“過熱”。過去2.5萬年溫度變幅5-10攝氏度,按照今天的氣候模式,未來百年預測溫度變幅2-6攝氏度。
不過,目前只有5%-10%的海洋被人類所探索,吳立新表示,山東提出透明海洋戰略,必須把海洋狀態研究得透明。
“透明海洋”工程是指使用現代海洋觀測與探測技術,構建“海洋物聯網”體系,實現海洋的狀態透明、過程透明、變化透明、目標透明,繼而解決海洋環境變化、氣候效應等一系列的重大科學問題。
吳立新表示,超級計算是透明海洋技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發展超高分辨率海洋模式,需要超算學科的支撐,依托算法、大模型、算力、數據進行模擬與預測。目前全世界都在致力于發展公里尺度的高分辨率地球系統模式,如果做不到這一步,就解決不了氣候模式的過熱問題,并且必須擁有強大的算力支撐才能做成這件事。
要回答現在氣候模式過熱的問題,還需要回顧地球的歷史,吳立新表示提到了穿越地球時空計劃,用高分辨率地球系統模式再現過去2萬年地球環境氣候變化的歷史,回答未來幾百年人類地球系統到底往哪個方向發展。這一計劃的實現需要高質量歷史及現代數據、高分辨率地球系統模式、一流的超級計算與存儲能力。
吳立新表示,海洋與地球系統科學的發展必將持續成為超算發展的重要引擎。超算要形成更加開放的學科生態體系,協同構建自主可控高效的基礎軟件生態、場景應用生態。同時,超算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時代已經來臨,必將催生新的科研范式和重大顛覆性創新。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