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拂暑丨柳正梅畫扇

拂 暑
序言
縱橫聯句常侵夜,
次第看花直到秋。
夏日炎炎,古人消夏,或擇林泉石屋,或取小舟蓮池,必持一扇,偶躺一椅,陰涼處拂暑,一人可聽泉讀書,兩人可瓜棚對弈,三五人時,松下品茗論琴。而文人消夏,豈能無事。讀高士奇《江村銷夏錄》、吳榮光《辛丑消夏記》,知其吟余畫余之趣,搨銘,讀碑,品泉,論印,還硯,檢書,確是將個夏日弄得熱火。而“攜扙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甚至“不著衣冠近半年,水云深處抱花眠”,也確抵神仙了。





柳正梅
1964年生,江蘇淮安人,現定居南京。
自幼熱愛藝術,多年來一直堅持研究傳統書畫。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書法家協會理事,江蘇省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先后就學于南京藝術學院書法專業研究生班和中國畫高研班。
學者專家評說柳正梅書畫
陳金純先生評說(摘自:梅艷蘭芳 筆墨供養)
柳正梅是以傳統的二王手札性書寫為自己的書法之路打下根基的。抑或是受到黃惇老師的口傳心授,或者是來自本性的純正典雅,柳正梅的行書始終固守著一種帖學的技術理性,那是來自羲獻父子,智永,趙孟頫,董其昌,王覺斯的血脈古韻,從規入矩,清雅脫俗。尤其是她的一系列手卷創作,其結字的優雅從容,用筆的氣息華貴,風格的疏朗散淡,使她的作品己達到相當的審美高度。近幾年,她又癡迷于繪畫,由于多年的筆墨積累,入手即是高格,她以骨法用筆叩開繪畫之門,以書法之法統領繪畫之法,以書法之計白當黑,詮釋繪畫之虛實相生,故皴擦點染,皆非一般意義上的畫出,而是作書般的寫出,雖繪畫時間不長,但筆墨華滋,氣象巳臻佳境。
吳國平先生評說(摘自:扇哉善哉——五人書畫展序言)
我以為,她是一個不大在乎寬度,特別在乎深度的人。所以,她對傳統的深入和理解,沒有絲毫的投機取巧,憑自己的能力,一分一分地要,要到了就是自己的,誰也拿不去,日積月累,就有了相當的厚度。她書畫皆擅,作品干凈洗練,有古典之美、和諧之美和中年女性的成熟之美。
李安源先生評說(摘自:梅蘭竹菊書畫展序言)
柳正梅書畫兼擅,她的書法以行草見長,其筆法果敢爽利,又天然自帶一種簡樸歸真的書卷氣,從中可以看到她對晚明書風的鐘意,尤其是董玄宰的平淡天真的秀色。這種出塵的情味,在她的畫中也有體現,她的山水畫,筆墨華滋,蒼潤秀雅,也大抵是承接著元人筆意與華亭正脈的余緒。
















—— END ——
藝術總監:劉大石
出品人·主編:王成業
特邀編輯:楊公拓 責編:劉慧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