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浙江實施“八八戰略”二十年:11市人均GDP均超一萬美元
浙江11個設區市齊曬20年來的發展成績單。

浙江11市2002年、2022年GDP數據。 澎湃新聞記者 姚似璐 制圖
8月22日,隨著麗水市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八八戰略”實施20周年來當地的蝶變,浙江11個設區市全部亮出20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及亮點。
“八八戰略”即進一步發揮八個方面的優勢,推進八個方面的舉措,是習近平總書記2003年在浙江工作時擘畫、實施的引領浙江發展、推進各項工作的總綱領和總方略。今年7月,浙江省委舉行新聞發布會,省委書記易煉紅、省長王浩共同解讀實施“八八戰略”20年來的發展變化,11個設區市隨后陸續召開發布會,介紹各自在經濟發展、產業結構、生態環境、民生福祉、開放聯動、體制機制等方面的發展成果。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注意到,過去20年浙江11個市的經濟總量、人均GDP均實現跨越式發展,過半數城市憑借特色產業等在不同領域躋身全國乃至全球前列。作為全國首個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通過“山海協作”,后發地區迅速崛起,區域協同發展加速。同時,不少地區內外聯動,在不斷融入周邊中心城市、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提升自身能級。
經濟總量杭甬領跑,人均GDP舟山第一
2002年至2022年,浙江各地市的GDP增長均在6倍以上,海島市舟山的經濟總量增長超過10倍(11.4倍),寧波、杭州、衢州分別增長9.8倍、9.4倍、9.1倍,嘉興增長8.9倍,麗水增長8.9倍,湖州增長8.1倍。去年,杭州的經濟總量達到18753億元,寧波為15704億元,處于第三、第四的溫州和紹興分別跨越8000億、7000億臺階。
人均GDP方面,去年所有設區市該項指標均超過7萬元,其中6個超過10萬元,最高的舟山達16.7萬元,其后為寧波(16.4萬元)、杭州(15.3萬元)、紹興(13.8萬元)、嘉興(12.2萬元)、湖州(11.3萬元)。
浙江的城鎮居民、農村居民收入水平已連續22年、38年居各省區第一,20年來居民收入大幅倍增,杭州的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5.5倍、7.6倍。寧波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國城市第8位,總收入50萬元以下、經營性收入30萬元以下的行政村“雙清零”。湖州的城鄉收入倍差從2.25縮小到1.61,去年城鄉居民收入60554元、列全國第18位。嘉興率先實現村集體經營性收入“村村超百萬”,村均經營性收入近250萬元,農民收入連續19年領跑浙江,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縮至1.56。
特色產業支撐城市地位躍升
20年來,浙江過半城市摘得國家級乃至世界級榮譽。
杭州連續12年入選“外國專家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寧波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數居全國城市第一,躋身全球航運中心城市十強。紹興連續兩年獲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國務院督查激勵。臺州獲評“中國民營經濟最具活力城市”“中國民營經濟最具影響力城市”。金華是全國首個擁有“雙綜保區”“雙跨境電商綜試區”的地級市,并獲評“‘一帶一路’最具活力城市”。舟山建成世界單體規模最大的石化基地,成為全國最大的大宗商品資源配置高地。
殊榮的背后是產業支撐。作為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寧波的規上工業企業超萬家,去年工業增加值排名全國第七,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占浙江的24.6%,總數僅次于北深滬蘇。該市的另一大優勢是港口,去年寧波舟山港完成貨物吞吐量12.6億噸,連續14年蟬聯世界首位;完成集裝箱吞吐量3335.1萬標箱,全球第三大集裝箱港的地位進一步鞏固。
獲評“中國民營經濟最具活力城市”的臺州是民營經濟的發展熱土,去年民營經濟為該市貢獻86.2%的稅收、80%的地區生產總值、90%以上的就業。過去20年,臺州民企數量從9.68萬家升至25.08萬家,境內上市企業數居全國地級市第四,該市還發布了全國首個地級市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首個民營經濟司法服務指標體系;在國家發改委向全國推廣的地方支持民企改革發展的72條典型做法中,臺州有27條入選。
浙中的金華則依托開放優勢建設“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點。20年來,金華承擔260多項國家、省部級改革試點,國內貨運專線通達全國320個大中城市,與233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貿易關系。去年,全市進出口總額較2002年增長近54倍,其中出口額在全國城市中排名第7,進口額增速居浙江首位。
作為國家級群島新區,舟山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之一是依托自貿試驗區,走出了一條無中生“油”、聚“氣”的特色發展之路,建成投資2500億元的4000萬噸級煉化一體化項目,成為世界單體規模最大的石化基地。目前,舟山已基本建成以油氣全產業鏈為核心的“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區”,形成制度創新成果269項,構建了極具辨識度的油氣全產業鏈閉環改革創新體系。
借區位優勢造發展強勢
“八八戰略”實施的20年也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20年。
2003年3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率領黨政代表團赴滬、蘇學習考察,拉開長三角地區高層頻繁互訪的序幕,長三角區域合作升溫,2003年也被視為“長三角元年”。
在介紹各自20年發展變遷時,紹興、臺州、嘉興、湖州均將重點之一落在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提升城市能級上,交通互聯、產業共興、服務同城成為關鍵詞。
作為鏈接杭州、寧波兩大都市區“金扁擔”的紹興在融杭聯甬、唱好“雙城記”上持續發力,軌交1號線與杭州銜接,風情旅游新干線貫通杭甬,嘉紹大橋、杭紹臺高速、杭臺高鐵等投運,越東快速路等7條智慧高架形成環線。杭紹臨空經濟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紹興片區、杭紹一體化蕭諸綠色發展先導區、義甬舟嵊新臨港經濟區等高端產業協作聯動區建成;杭紹甬間構建起統一的人才評價和互認體系,加速打造三地“基礎研究+人才培育+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
浙蘇皖三省交匯處的湖州構建“接滬融杭、承蘇啟皖”的全方位開放格局。在規劃、交通、產業、科創、平臺、人才、公共服務等領域充分對接,加強同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各大城市的全方位合作,全面對接融入虹橋國際開放樞紐。該市以大產業大平臺推動大建設大合作,在一市三省毗鄰區域發起共建“一地六縣”產業合作區,長三角(湖州)產業合作區實體化運作;在上海設立湖州駐滬蘇招商引才中心,發揮外資集聚先行區等開放平臺的導流作用,2002-2022年累計實際使用外資203.1億美元,年出口額突破千億元。同時,與長三角城市實現電子證照跨省共享互認,45項企業服務和68項個人服務“一網通辦”,長三角基本醫保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全覆蓋。
浙江接軌上海“橋頭堡”、承接上海輻射的“門戶”嘉興將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作為首位戰略。20年來,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虹橋國際開放樞紐“金南翼”進入國家戰略核心;滬杭高鐵、杭海城際等建成,通蘇嘉甬高鐵、嘉興機場等開工,嘉興港進入“億噸大港”行列;全市累計利用外資超460億美元,居全省地級市首位,引進超億美元項目499個、世界500強投資項目207個。
目前,嘉興提出“打造長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的新定位,未來5年交通投資將超過2000億元,構建“公鐵水空”聯運樞紐。同時,打造虹橋國際開放樞紐“金南翼”,加快建設文旅融合國際商務區、科技創新功能拓展區、數字貿易創新發展區,實現與虹橋樞紐功能互補、優勢疊加。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