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從萬歷文物主題特展看萬歷皇帝這個人

邂逅·多彩大明1573——萬歷文物主題特展
“邂逅·多彩大明1573——萬歷文物主題特展”目前正在國家典籍博物館展出。展覽分“以禮永續” “物里乾坤”“放眼世界”三單元,呈現了明朝萬歷皇帝在位四十八年的縮影,涵蓋宮廷禮儀、日常生活、外交貿易等內容,讓觀眾在觀展中了解明代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生活。
萬歷帝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在位時間最長。1573年是萬歷元年。萬歷一朝從1573年到1620年,處于晚明時期。歷史學家樊樹志先生的《重寫晚明史》即以萬歷元年到崇禎十七年,即1573年到1644年間的七十一年(持續長度約占整個明朝的三分之一)為晚明時段。
“重寫晚明史”系列,樊樹志著
萬歷帝是個矛盾而復雜的皇帝。他與張居正聯手打造的萬歷新政呈現短暫中興局面,被公認為明朝續命,但改革持續十年即以張居正去世進而清算其人而告失敗,此后處置失當的遼東戰事為明朝滅亡埋下隱患。歷史學家孟森說:“明之衰,衰于正、嘉以后,至萬歷朝則加甚焉。明亡之征兆,至萬歷而定?!睋Q言之,萬歷帝是明朝滅亡的根源。但萬歷一朝確實也創造了輝煌的經濟和文化,成為有明一代最為富庶的一段大好時光。
關于萬歷帝和他的朝代,可閱讀樊樹志先生的《萬歷傳》。為配合觀展,特從如下三個方面呈現萬歷帝對待禮儀和物質的態度,以及開眼看世界的士大夫。
《萬歷傳》,樊樹志 著
奉禮而不拘于禮的萬歷帝
身為古代帝王,從生到死有許多禮儀要奉行。萬歷帝也是終身奉禮之人。黃仁宇先生在《萬歷十五年》中說:“萬歷皇帝是熟悉各種禮儀的君主?!?/p>
父親隆慶帝于盛年遽然去世后,十歲的萬歷帝遵循禮儀,在百官三次“勸進”之下即帝位。此后在首輔張居正輔佐下,日講、經筵、上朝一絲不茍,奉行如儀?!度f歷傳》中說:“每月逢三、六、九日(含十三、十六、 十九與二十三、二十六、二十九日)視朝,其余日子都到文華殿講讀?!逼綍r生活中,萬歷帝侍奉母親、起居動靜都嚴格奉行禮儀。

玉璧
萬歷帝“大婚”禮成后,因父親去世而“奪情”的張居正請假回鄉安葬父親。十八歲步入成年,萬歷帝舉行了耕藉禮與謁陵禮。耕藉禮是為了表示對土地神、谷物神的崇拜,天子向萬民示范對農業生產的重視。謁陵禮是以皇帝身份與皇太后前往天壽山祭謁祖陵。耕藉禮與謁陵禮禮成,標志著萬歷帝獨立處理朝政的時機成熟了。張居正此時有了歸政的念頭,數次“乞休”,均被拒絕,皇太后以“待輔爾(即萬歷帝)到三十歲,那時再作商量”斬斷話頭。張居正在萬歷十年(1582)病死,萬歷帝得以親政。
萬歷帝奉禮而不拘于禮。有一次,一位大臣因身體小恙,陪祭時咳嗽之聲連連不已,被言官彈劾“大不敬”?!按蟛痪础弊锩惠p,若成立,革職論處。萬歷帝批示:“咳嗽小失,何至去一大臣!”僅以罰俸一月略施懲戒。
萬歷帝對外國傳教士的開明態度給中外關系帶來了廣闊的天地。明朝以“天朝上國”自居,對外政策是相對封閉的。利瑪竇是萬歷十年(1582)來華的意大利傳教士。禮部的態度是驅逐傳教士。萬歷帝不但拒絕了禮部驅逐傳教士的請求,而且還允許他們在北京居留,甚至每四個月給利瑪竇一筆津貼。這就為傳教士與中國士人的交往創造了條件,也造就了更早的開眼看世界的中國人。

利瑪竇雕像
從定陵珍寶看萬歷帝的物欲
萬歷帝是個“貪財”的皇帝,臣子雒于仁曾斗膽批評他“酒色財氣”俱全。貪財這樣的“癖好”在帝王中并不多見。天下都是天子的,區區財物何足掛懷?可見萬歷帝的物欲很強。萬歷帝下令查抄馮保、張居正的家財,全部搬入大內,歸他自己支配,暴露了他貪財的秉性。萬歷帝還派太監四處搜刮錢財,致使礦稅監成為社會的大禍害。
萬歷帝二十來歲開始為自己營建陵墓,耗費之巨令人咋舌。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位于北京昌平區天壽山十三陵的定陵發掘,成為考古界的一件大事。
樊樹志先生在《萬歷傳》中介紹道:萬歷帝梓宮珍寶有鑲滿珠玉的盔甲、寶劍,有閃爍發光的金銀器皿,有謚冊、寶印,有木馬木俑,有精致的鳳冠,等等。官槨里深藏著一件稀世珍寶——萬歷皇帝的緙絲十二團龍十二章袞服龍袍。袞服是皇帝在祭祀天地、宗廟、社稷、圣節和舉行大典時所穿的禮服,是龍袍中最為珍貴的精品。萬歷帝頭骨右側,放置著一個不大的圓形盒子。小小盒子內,竟是一頂金光閃爍、富麗堂皇的金翼善冠!翼善冠的珍貴,除質地全為金線之外,還在于整體的拔絲、編織、焊接等方面的高超技藝。它的出現,標志著中國古代金屬鏤織工藝已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地。

金翼善冠

十二龍九鳳冠
萬歷帝對物質的欲望,無論是生前的聚斂財富還是身后的隨葬物品,都體現得淋漓盡致。
開眼看世界的士大夫
我們通常認為“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清朝的林則徐。其實,從明朝萬歷年間起就有人開眼看世界了。這跟萬歷帝的對外政策是密不可分的。利瑪竇在《利瑪竇中國札記》中記載了萬歷帝對西方方物的著迷和對他的優待。樊樹志《明史十二講》根據利瑪竇的札記記載了發生在萬歷二十八年(1600)的萬歷帝對傳教士進貢的方物的好奇與喜愛:
(萬歷帝)派人向神父們詢問有關歐洲的每一件事情:風俗、土地的肥沃、建筑、寶石、婚喪,以及歐洲的帝王們。受皇帝指派的太監向神父們學習操作自鳴鐘的三天時間還沒有過去,皇帝就迫不及待地命令把鐘搬到他那里去。皇帝一直把這個小鐘放在自己面前,喜歡聽它鳴時。皇帝陛下不僅對新奇的自鳴鐘著迷,還想看看其他禮品,也想看看送禮的異國人。
此時,萬歷帝年富力強、親政多年。他與官僚系統的關系是復雜的,有消極抵抗,比如長達二十幾年不上朝,有周旋妥協,比如持續十數年的“爭國本”事件,他就未能如愿,但更多的是獨斷專行,比如對傳教士的態度。萬歷帝對新鮮事物包括異域事物是愿意接納的。他對傳教士的開明和包容,影響了高級官僚對傳教士的態度。
《明史十二講》,樊樹志 著
利瑪竇的成功,不僅為他在北京傳教,而且為他傳播西方科學文化創造了極佳的條件。利瑪竇在華二十八年,穿儒服,和眾多中國士大夫交往,死后葬在中國。
西學的魅力深深吸引了一批正在探求新知識的中國士大夫,短短幾年中掀起了“西學東漸”的高潮。天文、地理、數學等西方科學文化,為長期封閉的中華帝國帶來新思想、新事物,帶動瞿太素、徐光啟、李之藻、楊廷筠等中國士大夫開眼看世界,這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怎么估計都不過分。
《農政全書校注》,[明]徐光啟撰 石聲漢校注 石定枎訂補
“邂逅·多彩大明1573——萬歷文物主題特展”位于國家典籍博物館七、八展廳,將持續至2023年8月29日。
原標題:《從萬歷文物主題特展看萬歷皇帝這個人》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