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吉野源三郎《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為什么能打動宮崎駿?
宮崎駿時隔十年的長篇動畫電影新作《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7月14日在日本上映。不同于一貫富有想象的風格,這個名字頗為寫實,看起來不太“宮崎駿”。它源自一部在日本家喻戶曉的經典小說——吉野源三郎的《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日語版書封
吉野源三郎為日本知名作家,曾任明治大學教授、巖波書店編輯顧問。《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是其代表作,講述了十四歲少年“小哥白尼”的故事。這部誕生于20世紀初的小說,在近百年后得到動畫大師宮崎駿的青睞,不免使人意外。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中文版書封
毫無緣由涌起的懷念之情
宮崎駿曾在他敬愛的作家堀田善衛(wèi)最后一部全集的后記中寫下這么一句話:日本社會仿佛畫出了一條拋物線,走向了大眾消費社會。人類從創(chuàng)造者變成了消費者,連文學也遭到了娛樂化和信息化,成了消費的對象。
宮崎駿的老友鈴木敏夫坦言,得知宮崎駿要以此為片名時,一些業(yè)界同仁表示“太老土了”。但在這位與宮崎駿惺惺相惜、合作三十余年的搭檔看來,身處消費主義、娛樂至上的當下,“在這個被閉塞感籠罩、充斥著無處容身的氛圍的社會中”,將視線投向吉野源三郎的《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是一種“反抗”。

宮崎駿講述《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小說與電影的關系
宮崎駿與這本書有非常漫長的緣分。兒時,宮崎駿家附近有一家狹小的書店,就在這家承載大半少年時光的書店里,他第一次讀完了《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在經歷戰(zhàn)爭與死亡,經歷飛速發(fā)展而又幻滅的時代后,晚年的宮崎駿,仍舊珍藏著十五歲時購買的書。他撰寫長文,講述這部小說給他帶來的觸動:
“直到現(xiàn)在,我還清楚地記著第一次翻開這本書時的感受。書開篇不久有一幅插畫,主人公小哥白尼和舅舅一起乘出租車從大雨中歸來。我看到插畫的瞬間,心中毫無緣由涌起一種懷念之情。”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插畫,由著名畫家脅田和繪制
這幅讓宮崎駿印象深刻的插畫,即源自書中第一章“奇妙的經歷”。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寫的是初中生、外號“小哥白尼”的我的成長故事,形式上則是娓娓講述了小哥白尼在生活中的觀察和學校的經歷以后,附有“我”和“舅舅”的對話,有時是“我”提出自己的疑問,有時是舅舅就他的閱歷和理解給“我”的建議和回答。這些往復書信中,所談的都是人生中會反復遇到的大問題——勇氣、友誼、貧富、階級、欺凌……舅舅在筆記本上樸實親切的回答,富有同理心,這樣的對話和思考中也自然地流露出純凈、寬廣、尊嚴與溫情。
說回到書中的第一章,這部分寫的可以看做是小哥白尼成長中的某一個“頓悟時刻”——在一個雨天,十四歲的小哥白尼和舅舅站在東京繁華街區(qū)的百貨樓頂,俯視著人來人往:
他注視著東京在蒙蒙細雨中無邊無際地擴散開來,眼下的東京仿佛無垠的大海,矗立的高樓就像沖破海面的巖石,下著雨的天空低垂在海面上。小哥白尼沉浸于想象中,隱約覺得許多人就生存在這片海洋下。
猛然察覺這一想法時,他不禁顫抖了一下。密密麻麻的小小屋頂將大地覆蓋,在不計其數(shù)的屋頂下竟生活著那么多人!雖是理所當然的事,不過認真一想,還真是有些可怕。在小哥白尼視野范圍所及但是看不到的地方,生活著很多他不認識的人。
這是十四歲的“我”第一次從對于自我的關注中脫離,感受到人與人的連接,發(fā)現(xiàn)有許多人在看不見的地方生活著,人類就像茫茫大海中的水分子,并接受自己只是其中之一。
而渺小個體如何在洪流中立足和自足,正是這部小說所探討的。
有尊嚴的、思辨地活著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在日本有極高的人氣,堪稱“國民讀本”。曾力壓川端康成、太宰治等名家作品,高居“百年讀者最喜愛的一本書”評選第二名,僅次于夏目漱石的《心》。

吉野源三郎(1899-1981)
雖然是以一位十四歲的男孩作為敘述主體,但作者吉野源三郎卻懷有很大的期望,他曾談及:“在我們這個時代,大多數(shù)人都無法過上有尊嚴的生活,這是比任何事情都重大的問題。”但他仍借主人公之口,愿年輕一代如螢火,盡所能發(fā)光、發(fā)熱:“希望你對這個世界、對生而為人這件事抱有了不起的想法,并能按自己的想法活著。”
這也擊中了身為“積極的悲觀主義者”的宮崎駿。他評價道:“《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并沒有寫如何改變時代才好之類的話。我想,它想傳達給讀者這樣的信念——無論時代如何困難、殘酷,都要活得像一個真正的人。”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如書名所示,探討的是人最富有價值的生活方式,但是并沒有蹈空為泛泛的說教,而是貫穿在一個又一個具體的情境中。比如由出身比較富裕的小哥白尼去探望開炸豆腐店的朋友引發(fā)對于階級的討論;由高年級學生霸凌朋友北見,而小哥白尼因為害怕選擇旁觀而引發(fā)對于責任心、怎樣面對后悔的情緒的討論……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不光剝開靈魂上的傷口示人,也用精神層面的辯證法來說明,人的尊嚴和心靈上的傷痕是一體兩面的關系。第七章《舅舅的筆記》部分以“人的煩惱、過錯與偉大”作為標題,開頭引用了帕斯卡的名言,正是這一想法的濃縮。直視自己因懦弱而犯的錯,忍耐由此帶來的痛苦,便可以從中汲取新的自信。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中文版內頁
書中也有很多今天看來是對青少年怎樣看待科學、看待世界的科普性的內容,比如還原了小哥白尼的一次思維過程:小哥白尼從自己喝奶粉長大一事出發(fā),一步步推進思考。從奶粉在澳大利亞制成到運來日本,再進入口中,究竟有多少從事不同工作的人參與其中?一路想來,他最終發(fā)現(xiàn)眼前的電燈、時鐘、桌子和榻榻米也與奶粉一樣,背后是無數(shù)陌生人結成的關系網(wǎng)。舅舅在回信中則以經濟學與社會學知識進行了解答。
宮崎駿認為,動畫電影要“入口低而寬,能吸引所有人進入,但有一個設得很高的通向凈化的出口”。《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亦是如此,生活中遭遇的樁樁件件的小事細細想來都變得不簡單,它們共同組成我們極具復雜性的人生,也總讓我們陷入彷徨,怎樣彌合這些生命中的裂隙?《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即是吉野源三郎給出的回答。
作為“活下去”的一部分,宮崎駿作品的永恒主題是愛與成長,童真與夢想,這些人心底最純粹和美好的部分,具有巨大的共情力量。他曾說:“世界的美麗程度是人類無法察覺的,所以才要做電影啊。”越是在絕望中越是要充滿希望,重生和死亡交織在一起,這正是選擇用盡全力“活下去”的宮崎駿和吉野源三郎帶給我們獨特的感動與力量。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