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廣西北海有游客被不明生物咬傷,專家:被咬后可徒手掰開魚嘴
8月16日,廣西北海多名游客反映,在僑港浴場下海時被不明生物咬傷。8月17日,“北海一浴場突發不明魚類傷人事件”這一話題沖上熱搜,引起網友廣泛關注。
不明生物究竟是什么?被咬之后如何處理?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教授鮑寶龍給出他的解答分析。
“根據新聞上提供的部分咬傷傷痕,初步推斷有可能是鱗鲀科魚類或海鱔科魚類。”鮑寶龍介紹,褐副鱗鲀(Pseudobalistes fuscus)、叉斑銼鱗鲀(Rhinecanthus aculeatus)和褐擬鱗鲀(Balistoides viridescens)是鱗鲀類中性情比較暴躁的,特別是雌性,有護巢習性,當有其它動物靠近,會進行攻擊。這些鱗鲀在廣西海域都有分布,牙齒比較強大。海鱔科魚類一般是躲在珊瑚礁縫隙中伏擊捕食的,但也會出來捕食,牙齒非常尖銳。

英文網站上海鱔的咬痕

英文網站上鱗鲀的咬痕
“查閱以往資料,浴場生物咬傷報道的大多是鯊魚。”鮑寶龍說,鱗鲀科魚類(Triggerfish)和海鱔科魚類(moraly eels)咬傷浮潛游客國外也經常有報道的,海濱浴場報道不多。
“鱗鲀牙齒比較發達,是咬珊瑚和貝類的,海鱔牙齒比較尖銳,會捕食其它動物的。”鮑寶龍專門找來了資料圖片,展示了鱗鲀和海鱔的牙齒。

鱗鲀的牙齒
“報道中說,被咬后徒手掰開魚嘴,這是很自然的反應,我認為這是正確的處理方式。”鮑寶龍說,這些魚的牙齒都是很有力和尖銳的,咬上去很疼的,不掰開魚嘴,咬的傷口更深更大。咬傷后應該第一時間捂住傷口,及時止血,及時離開海灘,用淡水沖洗后,就醫,需要用抗生素消炎,防止弧菌感染。

海鱔的牙齒
“國外報道鱗鲀和海鱔咬傷后,沒有發生嚴重的中毒事件。經過抗生素消炎就可以。但也有報道有些海鱔有溶血素溶解紅細胞,所以傷口流血會比較嚴重,而且比較疼。”鮑寶龍解釋,有些鱗鲀和海鱔肌肉內有雪卡毒素,但這個毒素應該不會通過牙齒進入傷者體內。
8月中旬,北海開漁,開漁季是否與本次事件有關?鮑寶龍表示尚不能排除這種可能。
“開漁季捕撈開始,可能驚動了鱗鲀和海鱔的領地,或是小型餌料魚進入海濱浴場,引來了海鱔?這些都是有可能的。”同時,鮑寶龍為游客給出了出行建議:“海濱游泳,主要還是當心鯊魚咬傷,水母刺傷等,鱗鲀和海鱔一般不會出現在沙灘上,主要在珊瑚礁周圍,不驚動的話,它們應該不太會到海濱浴場的。”
據澎湃新聞此前報道,廣西北海僑港浴場管理處已于8月17日發布關于暫停僑港浴場涉水活動的通告。北海銀海區僑港鎮政府一名工作人員8月17日告訴澎湃新聞,目前尚不清楚是何種魚類,此前也沒有發生過類似事件,“我們現在正在全力搜到底是什么東西”。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