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位愛電影的普通人,出了一本影評集
8月17日,《穿行光影:像影評人一樣看電影》的新書發布會在本屆上海書展與讀者見面。本次活動由上海電影家協會與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主辦,本書作者孟漸新、導演梁山與上海市電影家協會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趙蕓共同與觀眾分享了關于電影創作與評論的思考。

《穿行光影:像影評人一樣看電影》新書發布會現場
《穿行光影:像影評人一樣看電影》是影評人孟漸新的電影評論合集,這本評論集的獨特之處在于,它不僅僅是獨個作品的展示,而是將例文以十個主題串聯起來,帶領讀者以專業影評人的視角進入電影賞析的范疇。既是電影評論寫作的入門指南,也是一本展示影評人生活和思考的范本。

《穿行光影:像影評人一樣看電影》書影
半路出家的孟漸新學理科出身,但一直喜歡文字和電影,在看電影的生涯中,會給自己拋出許多問題。她也在書中借由電影評論的載體,帶領讀者進入一個理科生半路出家走入電影評論的世界,以及成為影評人后的種種際遇。《看電影》主編阿郎認為,“這本書的特別之處在于,用影評的形式講述怎樣成為一個影評人。”
曾拍攝《孽債》《奪子戰爭》等重磅作品,曾榮獲第27屆開羅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的導演梁山,在交流會上談到評論與創作的關系就像飛機雙翼,“創作者不該離評論者太近,因為太近了評論者可能會說不了真話。但如果評論者對創作者有一定的了解,也有利于指出創作者可能自己都沒意識到的潛在的創作意識。”同時,梁山指出,評論者除了能夠鑒賞公認的佳作外,應與當代的創作產生更多聯系,“能寫出觀眾們心中有而筆下無的評論,能在同時代中評出優秀的作品并得到時間的認可,可以看見評論者的功力。”
本書封面版畫由旅美藝術家周佳藝創作,而選擇作為這本書的封面也是作者對于評論工作的思考:“慎言。因為越了解電影越明白一件作品的完成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因此更應該慎重思考,負責發聲,避免為了流量而說一些博眼球的話,這樣只會讓一個評論者失去自己的人格和文格。”
上海市電影家協會擁有悠久歷史和云集的大師,作為協會的年輕一代會員,孟漸新的經歷中帶著上海這座城市里人與電影特有的緣分。孟漸新與讀者交流起寫作這本新書的初衷:“我很幸運的是生活在上海這座創新、開放、包容的城市,讓每個市民有豐富而充沛的文化養分。比如上海文聯、上海影協經常舉辦一些面向全體市民的公益活動,豐富精神世界。拙作如果說有什么可以借鑒的地方,那可能是一個普通的愛影人,怎樣可以在熱愛電影之余寫一些評論。”
現場的交流話題也十分“接地氣”,比如怎么根據私人趣味選擇片單,為什么有的片自己很喜歡可周圍人都說“不靈”,或者寫影評到底賺不賺錢?而這些問題在書中也多少有所涉及,孟漸新表示,“我是以與身邊朋友交流時遇到的問題作為寫作起點的。但孔子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只盼自己的觀點能有一些參考價值,不負我們所生活的這座電影之都。”
上海電影家協會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趙蕓稱,“上海和電影有著很深的淵源,很高興在影協新一代青年的文字里,看到她保持朝氣與銳氣的精神面貌。年輕人有夢想還付諸實踐,真好。”每年上海電影節的市民影評大賽都會得到積極的響應,許多電影創作者們也會在路演中贊嘆上海觀眾的素質真高,電影家協會方面表示,上海一度也是市民影評、大眾影評的重要陣地,書展首發正是希望這本小書能成為市民影評寫作的好朋友。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