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講武談兵|印軍裝備“長釘”導彈,謀求增強高原反坦克能力
近日,據印度媒體報道,印度空軍剛剛從以色列接收了首批數量不詳的“長釘”-NLOS空地導彈。根據印度空軍的計劃,這批空地導彈將整合到現役的俄制米-17V5多用途運輸直升機上。這種直升機擁有非常出色的高原飛行性能,配備“長釘”-NLOS導彈是強化其高原戰力計劃的一部分。

米-17V5多用途運輸直升機配備“長釘”-NLOS導彈的目的是增強印軍高原反坦克戰力。
“長釘”導彈:軍火市場的暢銷品
以色列拉斐爾公司研發生產的“長釘”系列導彈可謂是近年來國際軍貿市場上最為炙手可熱的明星產品之一。該型導彈家族不僅大量裝備歐洲、亞洲等20多個國家,甚至已經被美國陸軍選中,成為其為數不多的外購武器型號之一。
“長釘”導彈家族最初的研發起源還要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初,當時以軍裝備的主力反坦克導彈型號主要是從美國采購的“龍”式單兵反坦克導彈以及“陶”式重型反坦克導彈。在充分吸收和借鑒這兩款美制反坦克導彈技術的基礎上,以色列拉斐爾公司開始自主研發新一代反坦克導彈家族,以滿足以軍今后的作戰需求。
以色列拉斐爾公司從研發立項之初就確立了體系化、模塊化和家族化的設計思路,主要包括“吉爾”“斯派克”和“丹迪”三個型號,分別對應不同的發射平臺以及射程。后來,以色列拉斐爾公司重新進行產品線規劃,將整個反坦克導彈家族統一命名為“長釘”,以上三個型號的編號也分別變更為“長釘”-MR(“吉爾”)、“長釘”-LR(“斯派克”)以及“長釘”-ER(“丹迪”)。在這三個型號的基礎上,以色列拉斐爾公司分別向更近射程以及更遠射程進行拓展,繼續研發了“長釘”-Mini、“長釘”-SR以及一開始就提到的“長釘”-NLOS。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包括6大型號完整的多平臺、多軍兵種通用化的反坦克導彈家族。
在研發過程中,以色列拉斐爾公司也在吸收世界導彈發展的最新技術,并將其融入“長釘”導彈家族中,比如以“標槍”為代表的紅外熱成像制導“發射后不管”技術、光纖制導技術以及“人在回路”技術等。而且,“長釘”導彈家族的6大型號基本上都采用類似的十字形折疊主彈翼加十字形折疊尾舵的氣動布局,制導方式也基本上以紅外熱成像制導為主,有些型號則輔以光纖制導、電視制導、半主動激光制導等其他模式,形成復合制導體制。

“長釘”-NLOS射程超過20千米,具備超視距作戰能力。
按照不同的射程進行分工,“長釘”-Mini是單兵攜帶和發射的最小型號,主要用于殺傷敵方有生目標,全重僅4千克?!伴L釘”-SR屬于班排級使用的近程輕型反坦克導彈,最大射程800米,類似英國NLAW反坦克導彈,可代替傳統的反坦克火箭筒。“長釘”-MR屬于中程反坦克導彈,需要至少兩人進行分解攜行以及背負彈藥,最大射程2500米,類似于美國“標槍”反坦克導彈?!伴L釘”-LR這屬于遠程重型反坦克導彈,最大射程可達4000米,設計定位類似于“陶”式,但是采用了更先進的紅外熱成像制導和光纖制導的復合制導體制,由于全系統重量和尺寸較大,主要為車載以及機載發射模式?!伴L釘”-ER的最大射程則拓展至8公里,設計定位類似于美國“地獄火”反坦克導彈,采用復合制導模式以及模塊化戰斗部,可兼具反裝甲以及攻堅等用途。
在“長釘”-ER的基礎上,以色列拉斐爾公司將彈體中部的十字形折疊主彈翼以及十字形折疊尾舵進一步加大展弦比,以提升其遠程飛行能力,并且重新設計彈體布局,從而將最大射程提升到了驚人的25~30千米(隨不同的發射平臺有所差異),這就是本文的主角——“長釘”-NLOS。

印度空軍裝備的米-17V5直升機,由于換裝了功率更大的發動機,高原飛行性能進一步提升。
印反坦克導彈:糾結于外購與自研之中
隨著“長釘”-NLOS的服役,印軍現役龐大的反坦克導彈家族中又增加了一名新成員。事實上,由于印度可以不受限制地從蘇俄以及歐美國家采購各類武器裝備,其現役反坦克導彈型號也頗為繁雜,既有從法國大量采購的“米蘭”-2T,也有從蘇聯/俄羅斯進口的多達萬余枚9M113“競賽”。同時,為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對于國外采購武器的依賴、提升本國武器裝備國產化水平,印度政府還在1983年提出“導彈發展綜合計劃”,規劃了6種國產戰略/戰術導彈的研發項目,其中就包括名為“納格”(也被翻譯為“毒蛇”)的國產反坦克導彈項目。
與其他印度國產武器研發項目一樣,“納格”反坦克導彈也是由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主導實施,其設計起點也很高,采用了很多當時最先進的技術,比如紅外熱成像制導、高比沖固體火箭發動機、大威力串聯破甲戰斗部等,可實現“發射后不管”。
不過,從1988年正式啟動開始,“納格”反坦克導彈的研發歷程就非常不順利,陷入到無法滿足作戰要求再改進的“怪圈”之中。究其原因,就在于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在戰術導彈總體設計以及各個分系統技術上遠沒有達到應有的成熟度,在很多基礎理論研究以及技術攻關上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所以,直到正式啟動研發的20年后,即2008年,“納格”反坦克導彈才第一次實現打靶成功。之后,又花費了13年時間,在2021年終于實現了首批交付。
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由于“納格”反坦克導彈遲遲無法完成研制服役,印度各軍兵種又急需裝備大量的反坦克導彈,印度國防部也只好繼續從國外采購。除了前文提到的“便宜量又足”的“米蘭”-2T和9M113“競賽”,印度國防部還從歐洲MBDA公司采購了MMP反坦克導彈,從俄羅斯采購9M120“渦流”反坦克導彈以裝備在米-25/35武裝直升機上,同時還隨著采購美國AH-64D“阿帕奇”攻擊直升機,得到了一批“地獄火”反坦克導彈。

經過幾十年的研制,印度國產“納格”反坦克導彈最終被印度陸軍接受。
相比于其他型號,印度與以色列之間關于“長釘”反坦克導彈的采購歷程可謂是一波三折。印度最初是在2010年開始招標采購一批數量不菲的先進反坦克導彈,當時的候選型號主要是以色列“長釘”-MR和美國“標槍”。在經過兩者對比,并且附加了在印度本土生產的條件后,印度國防部于2017年初最后選擇了以色列“長釘”-MR,合同總價值約5億美元,將采購多達8356枚導彈以及321具發射器。對于以色列拉斐爾公司來說,這確實是一筆難得的大單。但是,就在以色列人還沉浸在喜悅之中時,印度國防部突然于2017年底宣布撕毀合同,理由是這筆外購武器合同很可能會對印度國產“納格”反坦克導彈的發展以及后續采購產生“消極影響”。這一出爾反爾的決定讓以色列拉斐爾公司無可奈何。
沒想到的是,2019年,印度與巴基斯坦再次爆發邊境沖突,雙方甚至出動主力戰機發生了近年來罕見的激烈空戰。在這種緊急情況下,印度國產“納格”反坦克導彈仍然無法達到服役作戰的要求。于是,印度國防部又想到了一年多以前毀約的以色列“長釘”-MR反坦克導彈合同。印度人似乎當做“什么也沒發生”一樣,于2019年和2020年分兩批從拉斐爾公司緊急采購了數百枚“長釘”-MR反坦克導彈以及配套的發射器。不過,這一次以色列人沒有放過印度國防部,導彈的單價至少上漲了50%,狠狠宰了印度人一筆。
而此次從以色列拉斐爾公司采購“長釘”-NLOS空地導彈,筆者分析其數量應該不會太多,應該在百余枚左右。因為“長釘”-NLOS空地導彈作為“長釘”導彈家族中最大、射程最遠的型號,其造價自然也是最高的。隨著其國產“納格”反坦克導彈的逐步成熟,系列化、家族化發展也隨即展開。印度空軍已經開始在武裝直升機上測試“納格”的機載型號——“赫利納”,并初步取得了成功。而“赫利納”還有一個后續升級版本,即名為SANT的遠程超視距型號。該型號與“長釘”-NLOS一樣采用非瞄準線制導方式,最大射程預計可達20公里。所以,印度國防部一方面還是希望國產反坦克導彈能夠盡快服役以代替進口型號,另一方面也不排除以國產反坦克導彈為籌碼,在談判中壓低國外反坦克導彈的采購價格。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