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閔行區七寶鎮13條無名道路命名難?有下文了

位于上海市閔行區七寶鎮的靜安新城,是上世紀90年代初的動遷安置基地,居住著2.5萬居民,里面有13條無名道路。這些街坊的無名道路為啥難命名?上海市人大代表延陽為此提交了相關建議,希望這些無名道路能夠命名和納管。5月24日,本報刊發《總是差口氣,靜安新城13條無名道路為何難命名》一文,聚焦該問題。
日前,市人大代表延陽收到有關承辦部門的答復,市住建委表示,將加快這13條道路的編目管理,通過掛、立標牌公告路名,并加大納管力度。
小區內部道路成公共通道
記者走訪發現,靜安新城的居住狀況比較復雜,共分布有大大小小17個小區。
據閔行區政府反饋,靜安新城東至新涇港、南至漕寶路、西至大上海國際花園、北至蒲匯塘,占地0.621平方千米(931畝),建筑面積95萬平方米,于1995年至1998年建有5—24層住宅130幢,不僅包含漕寶路1467弄1區—12區,還包含靜城公寓2區、靜安花苑6區、九歌茗苑6區、九歌花園9區、九歌上郡園9區,還建有幼兒園、小學、中學,以及沿內部(無名)道路建有商鋪、醫務室、環衛等社區配套設施。
靜安新城內的無名道路實際上就是該居住社區內部的13條通道,這13條道路是怎么形成的?權屬關系如何?閔行區政府表示,經市規劃資源局查閱相關規劃和土地權屬資料,確定沿幼兒園、小學和中學周圍通道的內側一半屬于教育設施類用地,土地使用權為幼兒園、小學或中學所有;其他均為居住類用地,土地使用權為全體小區業主所有。
1997年9月,經閔行區地名辦批文批準命名,靜安新城安置的靜安區危舊房改造的動遷居民,歸靜安區管轄。當時靜安新城作為一整個小區,由一家企業統一負責全域物業管理服務,包括這13條無名道路的管理。2002年4月,經靜安區政府與閔行區政府協商,該區域歸閔行區七寶鎮管轄。
“靜安新城13條無名道路均屬于大型居民區之間的公共通道。”市住建委表示,隨著靜安新城從一個大型住宅小區逐步分解為若干小型住宅小區,原小區內部道路變成小區間的公共通道。物業服務企業以本小區范圍劃定管理區域,導致延陽代表所提到的13條無名道路逐漸陷入失管狀態,存在亂停車、交通堵塞、機非混行、路面破損等多類問題,其中亂停車問題最為突出。
通過掛標牌形式公告路名
事實上,靜安新城13條無名道路幾年前就已進入管理者視野。
2020年,市住建委、市規劃資源局、市綠化市容局、市交通委、市道運局、市交警總隊等相關部門對全市排摸發現的1500余條段無名道路開展了整治,主要是對道路保潔、保綠和亂設攤等進行整治。七寶鎮政府針對臟亂差等突出問題,對13條無名道路實施集中整治,取得了一定成效,初步實現納管。由七寶鎮城建中心托管這13條無名道路,主要包括保潔、保綠和城管執法。同時在市區兩級規劃資源局指導下,對靜安新城內7條無名道路進行了編目命名。
市住建委坦言,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道路沒有正式命名,交警執法存在困難,導致道路亂停車等問題比較突出。
據市規劃資源局反饋,按照《上海市地名管理條例》《上海市地名管理導則》的相關規定,城市道路命名須滿足兩個必要條件:一是在規劃中已劃示道路紅線,其土地使用性質必須為符合城市規劃的交通設施類用地。二是該城市道路需納入相應級城市市政管理部門的管理,并由該條道路的主管部門辦理路名命名的申報。依據上述相關規定,靜安新城小區無名道路不符合城市道路命名的必要條件。
那么,這13條道路該如何管?市住建委表示,經與市規劃資源局商議,擬試點探索,以推動靜安新城無名道路非正式命名和交警執法落地,實現無名道路的系統整治與環境品質提升。
首先,進一步規范編目原則,加快道路編目管理。對此類不符合命名條件的無名道路,市規劃資源局和閔行區規劃資源局指導七寶鎮政府做好相關無名道路編目工作,以指示位置,方便管理,但不改變道路的權屬,也不改變責任主體。在程序上,由七寶鎮以“某某弄”“某某通道”等名稱提出命名建議,征詢相關產權人意見后,報閔行區地名辦、公安、道運、城管執法和綠化市容等部門聯合認定,公示后錄入相關信息至上海市城市網格化綜合管理信息系統。
其次,增加路政導引設施,規范道路環境建設。七寶鎮政府負責對13條公共通道區域通過掛、立標牌等形式公告路名;交警部門負責在區域內提供規范的行車指引、隔離設施、禁停、限速標識等;七寶鎮城運中心履行托管職責,落實路損修復等工作。
(原標題:《七寶鎮靜安新城這13條無名道路命名難有下文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