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媒體評“骨灰去向保證金”:文明殯改不能靠違規手段

近年來,全國不少地方都在大力推行“文明殯改”,以此來破除陋習,讓殯葬事業能夠持續健康、文明的發展。宿遷也在這方面投入了很多精力,并因地制宜地出臺了很多實施方案。然而,媒體記者了解到,在宿遷市泗洪縣的金鎖鎮,鎮政府卻格外“別出心裁”地提出了一項“骨灰去向保證金”的收費制度,要求當地村民在親屬去世后繳納近3000元的保證金,只有遺體火化,并將骨灰安放到公墓或是靈堂后,才有望拿回。(9月8日澎湃新聞網)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行動,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蝕。”近年來,各地結合自身區域特點、民風習俗等,制定了不少與移風易俗相關聯的制度、規范、倡議。有的取得了良好成效,如一些地方推行紅白理事會,規定了禮金上限、菜品規模等;有的則飽受群眾爭議,如一人犯錯、全組受過,收棺、砸棺等。
差異的存在,是對地方政府、基層黨員干部責任心、服務心的拷問。移風易俗的初衷很好,就需要地方政府有真舉措、嚴落實,更多從倡導層面,與群眾達成一致共識,引導群眾轉變思想觀念,形成遵守新風尚的良好自覺,而不能簡單粗暴“一規了之”,強令群眾做出轉變。就如報道中政府收取“骨灰去向保證金”一樣,以收費為“門檻”,倒逼群眾接受”文明殯改”,出發點雖好,但實踐也卻證明,一年多的推行效果卻并不明顯。
事實上,早在數個月前,相關民政部門就曾接到過關于“骨灰去向保證金”的投訴,介入調查后,也明確表示此舉違規。但如今又是數月過去過去,問題卻依舊沒有得到很好解決,恐怕當地黨委政府需要好好反省,除了收取“保證金”,就真的沒有辦法推動“文明殯改”?
不必諱言,政府收取“骨灰去向保證金”,本質上也是“四風病”的具體表現。為達到移風易俗目的,違規收取“保證金”,于法不符、于理不合,其中的官僚作風、家長做派顯而易見。解決這一問題,還需從根子上找“病灶”、去“病根”。
平心而論,推行“文明殯改”確實存在很多阻力和難點,地方政府有“無奈”、有“著急”也屬正常,但移風易俗絕非簡單發個文件、收取保證金就能見效,而是要實實在在讓群眾接受新思想、新觀念,打破傳統思想束縛和舊習俗牽絆,讓傳統習俗與文明新風相互融合、兼并、創新,從而形成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滿足群眾需求的新風氣、新風尚。要想做到這一點,黨員干部必須有群眾思維,多站在群眾角度想問題、出點子,多與群眾協商辦法、共議利弊,只要尋準群眾普遍認可的辦法,推行“文明殯改”沒有想象中那么難。
(原標題《骨灰去向保證金:文明殯改不能靠違規手段》)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