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數字木蘭 | 農村女性數字就業之路
一幢四層的辦公樓坐落于黃土高原上的小縣城。
在明亮寬敞的辦公室內,劉心秀正飛快地敲擊著鍵盤和鼠標,她的手指略粗,布滿了老繭,那是她在以往的工作和家庭勞作中留下的痕跡。
"我現在也算有一份自己的事業了。"劉心秀表示。2021年以前,一切還大不相同。因為孩子的出生,七年間她經歷了辭職、工作又辭職。
根據國家統計局農民工監測網絡提供的數據推算,估計有2.5億擁有勞動能力的女性在農村生活,她們承擔著主要的農業生產和家庭照料工作,而在社交媒體平臺上,與她們相關聯的詞語往往是"努力"、"孩子"、"勤勞"。

圖注:在抖音和微信搜索中輸入“農村女性”“農村女孩”等關鍵詞,搜索并記錄了2023年7月28日微信的前100篇文章、抖音平臺從2023年1月1 日至6月1 日內 1000個視頻標題、相關文案和標簽,分析數據,統計關鍵詞出現頻率。
一、就業困境:真實的生活重擔
劉心秀說,在老家山村的大部分家庭中,丈夫出門去城里打工,要么跑大車,要么做小本生意,女人則在家里看孩子,等孩子大一點也跟著老公一起打工。
她的上一份工作在加油站,需要兩班倒。近一年的夜班讓她眼角多了皺紋,也沒法照顧孩子。“縣城招人的崗位大多是服務業,而且需要一周七天上班。”
劉心秀只是2.5億農村女性的一個縮影,她們在就業時有著相似的處境:在內需要兼顧家庭勞動及照料老幼,在外面臨有限的崗位及較低薪資收入的困境。

二、數字賦能:洪流之中的選擇
當下政府工作也在積極關注著農村女性的就業困境,渴望通過更多元的幫扶方式,來幫助大家找到更靈活的就業機會,而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擴大了農村婦女的就業規模,提升就業質量。當前,5700萬的“劉心秀”們在以數據標注師為代表的數字經濟相關領域獲得更多機會。

AI大模型的爆火引起人們對人工智能行業的關注。業內盛傳,“人工有多強大,智能才有多強大”。AI大模型的背后,有著一群“人類老師”。
2020年,人工智能訓練師被正式列為新興職業。數據標注師們通過貼標簽、畫框、排序、找不同等方式,對文本、圖像、語音等不同類型的數據進行標注,為人工智能產品做大數據積累,“就像是在筑建人工智能的大廈中,做挑沙砌磚的工作” 。

圖注:對2023年7月28日微信搜索前100篇針對數據標注員的招聘文章、BOSS直聘、看準網等招聘網站中關于數據標注員這一職業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
數據標注師的低學歷門檻和低經驗要求契合了農村女性的求職期望,成為了鄉村的一股新風,各地政府積極引導相關企業走進貧困地區,為農村婦女提供就業新思路。
2019年8月6日,支付寶公益基金會、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聯合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在貴州銅仁萬山區啟動了“AI豆計劃”,首個試點數字就業中心已培訓出31名“AI培育師”,其中77%為貧困女性。
“AI數據標注師這個時髦的行業剛進入時,沒幾個人聽過,更沒人見過,所有人都在觀望。如今,越來越多的脫貧人員、低保戶、殘疾人成為AI數據標注師。”陜西省清澗縣數字就業中心負責人魚濤說。
截至2022年底,“AI豆計劃”已支持在貴州、陜西、山西、甘肅、寧夏等地建立17個縣域數字就業中心,累計幫助4000人在地就業,其中超過六成員工為女性。


三、啟航新程:找回失落的競爭力
成為數據標注師,劉心秀心里感到踏實了許多,再也不用糾結“去不去外地打工”,“在家門口就有一份工作,不但可以分管丈夫掙錢養家的承當,還可以陪在孩子身旁,一舉兩得。”
數字產業下沉吸納了大量農村女性勞動力。據支付寶官方網站顯示,在支付寶員工中,有62.3%的人工智能訓練師為女性,螞蟻云客服從業人員中女性占比為72%,村淘直播主播里女性占53%。
“動動鼠標,工作日看看電腦屏幕一個月就能拿到3000元左右”,工資穩定、周末雙休成為招攬農村女性的招牌。
據職友集平臺統計,數據標注員平均月薪在三千到四千五。

有了工作后,同事們閑下來經常討論化妝、購物等話題,她們又開始描眉毛、染頭發,買新衣。在“既能賺錢,又能養家”的情況下,她們的生活越來越豐富,家庭地位也逐漸提升。

不僅僅是劉心秀的生活發生了改變,這股數字浪潮快速涌向了更多的鄉村。越來越多的數字化崗位向農村、向中西部地區下沉。以陜西省榆林市下屬的村縣為例,這里原來到處是煤礦工程,面臨嚴重的產能過剩的問題。但現在,許多的數據標注崗位進駐其中,也讓城鄉差異進一步被彌合。

四、權益保障:新行業的不確定性
誠然,數據標注產業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村女性兼顧家庭與事業的難題,然而數字革新永無止境,新的挑戰接踵而至。
現在數據標注的發展方向也有了門檻,對從業者學歷、個人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醫療類的標注需要基礎的病灶分析,需要醫學碩士去做。語音標注也開始要求多語種,這些標注門檻都在變高。
隨著標注量的增大,純人工標注在成本上不再具有優勢,AI賦能的自動標注能力逐漸成為基礎數據服務商和AI算法公司降本增效的利器。

此外,部分平臺經濟靈活就業者的勞動權益保障存在法律短板,一些有關勞動權益的問題也亟需解決。
她們涌入了新的賽道,在人生新的天地貢獻自己的價值,未來會走向何方,還需要更遠的觀察。
參考文獻:
【1】Time spent in unpaid work; total work burden;
and work-life balance
https://undesa.maps.arcgis.com/apps/MapJournal/index.html?appid=6f02cbbfb8d34cb7806d21f4bd14e826#
【2】吳燕華,劉波,李金昌.家庭老年照料對女性就業影響的異質性[J].人口與經濟,2017(05):12-22.
【3】周春芳.兒童看護、老人照料與農村已婚女性非農就業[J].農業技術經濟,
2013(11):94-102.DOI:10.13246/j.cnki.jae.2013.11.012.
【4】《2021年中國職場男女薪酬差異報告》
http://www.199it.com/archives/1016091.html
【5】《2021中國農村女性就業調研報告:越來越多農村女性在家門口就業,6成受訪者表示出門會化淡妝》[EB/OL].
http://tech.cnr.cn/techph/20210508/t20210508_525481124.shtml
【6】《2023人工智能基礎數據服務白皮書》[EB/OL].
https://mp.weixin.qq.com/s/dsFN2edLVCYtfRHBG-1v9Q
【7】職友集.數據標注員工資收入[EB/OL].
https://www.jobui.com/salary/quanguo-shujubiaozhuyuan/
【8】《數字化帶動就業機會下沉,勞科院:農村勞動力成數字平臺就業主體》[EB/OL].
https://www.chinaz.com/2021/0510/1248034.shtml
【9】在大山里訓練AI的媽媽們
https://mp.weixin.qq.com/s/F22snQTqsdVTsamPihUHIw
【10】AI豆計劃試點落地貴州萬山 留守媽媽成了“人工智能培育師”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1091036018571482&wfr=spider&for=pc
注:文中劉心秀為化名。
插畫借助Al繪畫工具完成。
作者 / 龐少博、劉賢、陳浚武、金璐瑤、凌心琪、雷廣涵(主要按姓氏筆劃排序)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研究生團隊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