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西北望︱核輪盤賭(一):俄美離核戰爭還有多遠?
俄羅斯輪盤賭以其殘酷揚名,它是在左輪手槍里裝一粒子彈,隨意旋轉彈倉后,對賭兩人輪流對著自己的腦袋扣動扳機,直到一人被打死。兩人都不知道誰的一槍先響,他們賭的就是那粒子彈先在對方頭上爆炸,或是對方膽怯退出。無疑,這是一種賭命的游戲,也是一場極限心理博弈。
現在俄美似乎也在進行著這樣一種游戲,不同的是雙方賭的是核戰爭,或許可以稱之為“核輪盤賭”。
2022年2月俄烏沖突爆發后,美俄進入事實上的軍事對抗。兩個最大的核國家軍事對抗,不能不在國際上引起深切擔憂,許多人把它與1962年美蘇古巴導彈危機相比。不過,如果說古巴導彈危機的緊張主要是反映在美蘇決策層,并且13天后即告結束,那么俄烏沖突已持續近一年半,并仍看不到盡頭,它引起所有大國和地區國家對核戰爭的憂慮和關注,核戰爭前所未有地從國際政治的禁忌變成了學術界討論的現實問題,其影響甚至波及到社會層面和普通民眾。
俄美都清楚地意識到核武器因素在這場戰爭中的存在。事實上,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它們即開始了一場隱形的核賭博,但兩國下的是不同的賭注。
俄羅斯賭的是美國懼怕俄羅斯使用核武器,繼而在核威脅面前畏縮退卻。其主要目的是阻止美國和北約直接介入俄烏沖突。而美國賭的是俄羅斯不會或不敢使用核武器,因而可以大膽地軍事支持烏克蘭,迫使俄羅斯休戰。雙方的賭注針鋒相對,但都帶有自我升級的內在邏輯,蘊含著致命風險。
在俄烏戰爭爆發的第四天,也即2022年2月27日,普京總統下令戰略遏制力量進入特別戰備值班,包括核遏制力量。這被認為是俄美核賭博的開始。在當時烏軍處于困境和俄軍占絕對優勢的情況下,這顯然不是因戰場形勢所需,而是想把美國和北約威嚇住,使其置身于俄烏沖突之外。普京在宣布實施特別軍事行動的講話中說,如果有人試圖進行干涉,俄羅斯將立即做出反應,使它遭受歷史上從經歷過的嚴重后果。可以想象,能夠造成這種前所未有的嚴重后果的只能是核武器,這是非常嚴厲的警告。事實上,外界也正是這樣理解的這一信息。
俄羅斯這樣想有一定的緣由。2008年的俄格戰爭和2014年俄羅斯合并克里米亞,美國和北約都沒有進行大規模軍事性質的介入,這給俄羅斯造成一種印象,即在原蘇地區美國和北約不敢或不愿與俄羅斯軍事對抗,在形勢達到危險的臨界點時,避免與俄羅斯發生直接軍事沖突會是壓倒其他的考慮。
其中,忌憚俄羅斯的核武器可能是一個重要原因。俄羅斯國家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杰夫曾寫道:即使俄羅斯對烏克蘭使用戰術核武器,北約也不會直接介入沖突,因為歐洲和大洋彼岸的煽動者不打算死于核毀滅,華盛頓、倫敦、布魯塞爾的安全比烏克蘭的命運重要得多。
俄羅斯很可能還感到,西方社會分裂,在精神上已經退化頹廢,變得膽怯懦弱,不能承受核武器的挑戰。曾有俄外交官回憶,俄烏沖突剛剛爆發之時,有俄駐外使館官員信心十足地認為,只要把核武器在西方國家面前一晃,它們就會跪地求饒。可以推斷,這種心理在俄羅斯有一定的代表性。這些因素使俄羅斯斷定,有可能使美國和北約像在俄格戰爭和克里米亞事件中一樣,只做一般性政治表態,不會實質性軍事介入。而要促成這一結果,核威懾是最有力的工具。
不過,現實并未像俄羅斯所希望的那樣發展。與在俄格戰爭和克里米亞事件中不同,這一次美國和北約反應迅速堅定,它們不僅沒被嚇住,而是立即開始援助烏克蘭,包括軍事援助,其規模和力度之大出乎俄羅斯預料。在這種情況下,要維持核威懾的有效性,最自然的做法是繼續加碼,使核危險變得更逼真更現實,讓美國和北約感到這不是虛張聲勢,因而退卻止步。事實上,俄羅斯也是這么做的。
2022年7月,躺在船塢多年的“別爾格羅德”號核潛艇終于建造完成,并交付給俄羅斯海軍。據介紹,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核潛艇,配備有“波塞冬”無人核潛航器。9月,普京兩次表示,為保衛俄羅斯的土地,俄羅斯將使用一切手段。 俄外長拉夫羅夫特地說明,俄羅斯的核理論也適用于新并入俄羅斯的領土。10月,俄羅斯舉行戰略遏制部隊軍事演習,由作為總司令的普京親自指揮,路基、空基、海基戰略遏制部隊全部參加,并且發射了洲際和巡航導彈。11月,俄羅斯向白俄羅斯轉交了可發射核彈頭的“伊斯坎德爾”導彈和蘇-25戰機。
2023年3月,普京透露將在白俄羅斯部署戰術核武器。這是自俄羅斯獨立以來首次在國外部署核武器,它被認為是俄羅斯核政策的重大轉折,意味著俄羅斯可以從第三國對北約進行打擊。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甚至說,必要時白俄羅斯可請求俄羅斯部署戰略核武器,俄官方對此沒有否認,并且說俄白作為共同防御空間,有權根據形勢進行需要的合作。至此,俄羅斯核賭博的賭注已經從一般性的核威懾提高到了具體的核威脅。
美國和北約對核戰爭風險不可能不重視,并且也制定有應對俄羅斯使用核武器的系列方案。 不過,盡管有不同的看法,西方國家總體的判斷是俄羅斯發動核打擊的可能性不大。 白宮發言人普薩基把普京的警告稱之為“空洞的威脅”,不予理睬。國務卿布林肯指責普京使用核威脅,要求普京停止關于核武器的“空洞談論”。 在2023年7月北約維爾紐斯峰會上,北約譴責俄羅斯不負責任地發表核言論,脅迫性地發出核信號,北約給予的回應是呼吁俄羅斯重新確認2022年1月五核大國首腦簽署的預防核戰爭和避免軍備競爭的聯合聲明,警告俄羅斯使用核武器將招致嚴重后果,但并沒有核戰爭已經陰云密布的緊迫感。
謹慎但更傾向于樂觀的態度使美國敢于加大賭注。由于斷定俄羅斯不太可能發動核打擊,因此美國和北約不懼突破俄羅斯的“紅線”,不顧俄羅斯的核威脅,不斷加深介入的程度。它采取的是“溫水煮青蛙”策略,謹慎地評估風險,小步快走,一步一步地跨越臺階,雖使俄羅斯憤怒,但也不至于使它采取不對稱的核打擊手段。
戰爭初期,北約國家首先向烏克蘭提供的重武器是老舊的蘇式坦克,美國和北約不直接參與,而是通過波蘭、捷克、匈牙利等原華約國家實施。也是巧合,波捷匈三國都有在蘇聯時期有過遭受蘇軍鎮壓的歷史。向烏克蘭提供老舊坦克對北約來說一舉兩得,既回應了烏克蘭的需求,又清理了這些北約成員國不再需要的蘇式武器,同時敏感性相對較低。
隨后,美國和北約國家開始直接向烏克蘭提供先進大炮。這又跨過了一道門檻,打破了美國不提供重武器的禁忌,海馬斯火箭和M777榴彈炮一時成為輿論關注焦點。為了安撫俄羅斯的情緒,不使其做出過度反應,美國表示它要求烏克蘭不能用其打擊俄羅斯本土,并把射程控制在較短距離。
大炮之后是飛機,這是又一次升級。仍是先提供老舊的蘇式戰機,也仍是由原華約的東歐國家出面實施。在美國和德國的同意下,波蘭和斯洛伐克把大批米格-29戰斗機轉交給烏克蘭空軍。
向烏克蘭提供蘇式老舊坦克和飛機順利完成,這為美國和北約直接提供坦克和飛機做了必要的鋪墊。在一段猶豫不決之后,2023年1月,德國改變原先的立場,宣布同意向烏克蘭提供先進的豹-2主戰坦克,與此同時,美國也決定向烏克蘭提供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5月,美國又宣布同意向烏克蘭提供F-16戰機。至此,美國和北約已經向烏克蘭提供了現代戰爭的基本武器,包括飛機、坦克、大炮,還有大量各種類型的其他武器和裝備。但這仍不是極限,今年7月,美國決定向烏克蘭提供對人員殺傷力巨大的集束炸彈,把核賭博推到了更高點。
現在俄美核賭博仍在上升的通道中。雙方都沒有完全達到目標,俄羅斯的核威脅沒有阻止住美國和北約,美國和北約的深度介入也沒有壓垮俄羅斯。雙方形成了僵局,但在軍事含義上,已經是在比戰爭初期嚴重得多的層面上。雙方都面臨著如何打破僵局、實現突破的問題。
目前看來,妥協還不是任何一方的選項。從俄羅斯來說,在未達到預期效果的情況下,只能繼續加大核威脅的程度,這意味著越來越向接近使用核武器的方向發展。從美國來說,在已經提供飛機大炮坦克和集束炸彈等等武器后,如果仍不能使俄羅斯退出戰爭,也只能繼續提高賭注——或是增加援助重武器的數量,或是提供威力更大的武器,也就是繼續把俄羅斯往墻角逼。而這也意味著俄羅斯使用核武器的風險越來越高。
俄美都在走鋼絲,只要核輪盤賭不停止旋轉,失控的風險就會一直存在,而且會越來越大。
-----
趙華勝,系復旦大學教授、北京國際對話俱樂部專家。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