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吳歷逝世三百周年特展”昨在澳門展出,故宮上博攜手支持
9月8日,由澳門文化局澳門藝術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及上海博物館攜手呈獻的“漁山春色——吳歷逝世三百周年書畫特展”在藝博館四樓開展。 “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kxwhcb.com)獲悉,此次特展為吳歷首個大規模個展,展覽中不乏其代表之作,如《湖天春色圖》、《葑溪會琴圖》等,而且近半數展品為首次公開。此展是聯同澳門旅游局、澳門基金會、澳門日報合辦,并獲香港藝術館及澳門耶穌會會院支持。
吳歷與王時敏、王鑒、王原祁、王翬及惲壽平合稱“清六家”,又稱“四王吳惲”。再過幾天,故宮博物院將在文華殿開啟院藏清初“四王”繪畫特展,屆時與澳門藝博館一南一北,遙相呼應。


據《澳門日報》報道,澳門特別行政區文化局代局長梁惠敏在9月7日下午的開幕式上稱,藝博館多次與內地重要文博機構合作,成功舉辦系列明清書畫展覽,從明中期的青藤、白陽、董其昌,到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石濤及遺民畫家。其中,包括“清初四王”王時敏、王鑒、王翬、王原祁等書畫。今年適逢“清六家”,又稱四王吳、惲之一的吳歷逝世三百周年,館方再度與故宮博物院及上海博物館攜手帶來這次書畫特展,展出吳歷及其師友八十四件(套)書畫,不乏首次公開展示之作,難得一見。

吳歷《 仿趙大年荷凈納涼圖》 故宮博物院藏

柳村秋思圖》 故宮博物館藏
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朱鴻文表示,故宮博物院珍藏的吳歷書畫,無論數量及質量都堪稱一流。這次書畫特展,共選出院內珍藏吳歷近八成珍品,當中,包括吳歷及其師友往來的名家如王鑒、王時敏、王翬、惲壽平等作品共四十套九十九件,讓觀眾較全面認識吳歷的藝術面貌與成就。再過幾天,故宮博物院將在文華殿開啟院藏清初“四王”繪畫特展,屆時與藝博館一南一北,遙相呼應。明年將迎來澳門回歸祖國二十周年,故宮也將推出系列展覽。

上海博物館副館長李仲謀介紹說,上博特為此展精心挑選《湖天春色圖》、《白傅湓江圖》、《湖山春曉圖》、《葑溪會琴圖》等吳歷各時期創作的四十件(組)作品,占館藏吳歷作品的絕大部分。其中,《湖天春色圖》是吳歷為感謝比利時傳教士魯日滿而繪制,是其主要代表作;《白傅湓江圖》和《湖山春曉圖》正是一六八一年在澳門學習天主教教理的吳歷寄贈給江南友人的作品;《葑溪會琴圖》以厚實的傳統功力,自創新意吸收西洋畫法,為吳歷重要作品之一。

吳歷 《湖天春色圖軸》 上海博物館藏

吳歷(1632-1718),原名啟歷,字漁山,江蘇常熟人。清初著名畫家,與王時敏、王鑒、王原祁、王翬及惲壽平合稱“清六家”,又稱“四王吳惲”。因所居有言子墨井,故號墨井道人。少時學詩于錢謙益,學畫于王鑒、王時敏,刻苦臨摹宋元畫作,長于山水。其善書、能詩、擅琴,其中繪畫名氣最盛。康熙年間,隨比利時籍耶穌會士柏應理(1624-1692)來到澳門,西行不果,故于圣保祿修院修道,以畫跋和詩集《三巴集》記下在濠鏡的生活和感受,及后返回江蘇進行傳教工作,一六八八年于南京晉陞司鐸,之后傳道于上海一帶,并逝于上海。

此外,9月8日下午2點及3點半在澳門藝博館演講廳還舉行了專題學術講座,由故宮博物院副研究館員馬順平介紹故宮藏吳歷畫作,另由上博研究部館員魏崴探討“漁山孤云——吳歷的書畫交游”。
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至11月11日。
延伸閱讀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