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爭創國家未來產業先導區,引領深圳未來產業新突破

文|汪云興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 公共經濟研究所所長
近年來,包括我國在內的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為了贏得未來產業發展先機、打造未來經濟可持續競爭力、搶占全球科技和產業競爭制高點,紛紛謀劃布局未來產業。未來產業的發展邏輯、市場培育、產業政策、政策支持、體制機制等方方面面與現有成熟的產業經濟存在巨大差異,甚至完全不同,亟需構建符合未來產業發展規律的發展模式、體制機制、政策體系。然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存在巨大不確定性,“全局鋪開、全面布局、全域建設”的風險較大,建議按“聚焦領域、集聚資源、先導示范”的思路來布局發展。
前不久,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鄭柵潔在《求是》雜志發表署名文章《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在“準確把握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總體要求”的“統籌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中指出:“對重大戰略產業、未來產業要抓緊謀篇布局,推動形成新的增長點”;在“抓實抓牢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大任務舉措”的“打造新的增長引擎”中還指出:“對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進行多路徑探索,推動建立國家未來產業先導區,超前謀劃布局一批未來產業。”本文梳理了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我國有關省市未來產業布局情況,分析了深圳發展未來產業的基礎情況,建議以建設國家未來產業先導區為總抓手,系統推進未來培育發展工作,打造國家未來產業發展高地。
一、未來產業已成為全球經濟競爭的主戰場
未來產業是由突破性和顛覆性的前沿技術所推動,在未來能發展成熟和產業轉化,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支撐帶動作用,但當前尚處于孕育孵化階段的新興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發展方向1,是衡量國家或地區科技和經濟綜合實力的關鍵力量,是塑造競爭新優勢、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重要著力點。美國、英國、日本、歐盟等紛紛出臺相關文件,加大扶持力度,加強布局發展未來產業。
(一)美國:前瞻部署,創新方式,持續引領未來產業突破
2019年以來,美國相繼發布了《美國將主導未來產業》《關于加強美國未來產業領導地位的建議》《2020年未來產業法案》《未來產業研究所:美國科學與技術領導力的新模式》《無盡前沿法案》《美國政府關鍵和新興技術國家標準戰略》等一系列文件,旨在面向高級計算、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科學、下一代無線網絡和基礎設施、先進制造、合成生物學等前沿領域,加大投入,統籌協調,加強合作,創新科研組織方式,推動未來產業突破。
(二)英國:推動科技、教育、人才整體布局,支撐未來產業發展
英國是近代世界科學中心,注重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相互促進、相互協同發展。近十年來,英國陸續發布實施《新興技術與產業戰略(2014—2018)》《英國量子技術路線圖》《英國動物替代技術路線圖》《英國合成生物學戰略計》《氫能路線圖》等,持續布局關鍵科技領域。尤其是2017年發布實施《現代工業戰略綠皮書》《產業戰略:建設適應未來的英國》,指出重點突破人工智能、清潔增長、未來交通運輸和老齡化社會等四大領域,培育未來產業增長點,成為全球未來產業發展的引領者。
(三)日本:以“超智能社會(Society5.0)”牽引未來科技產業發展
日本依據1995年出臺的《科學技術基本法》,每5年制定一期《科學技術基本計劃》,截至2023年已制定6期“基本計劃”,指導科技創新發展。隨著信息技術的深入應用,第5期“基本計劃”(2016-2020)突破性提出實現世界領先的“超智能社會”,第6期“基本計劃”(2021-2025)進一步明確Society5.0的具體內容,并提出針對性政策舉措,加強超智能社會服務平臺建設和底層技術研究,營造優越的創新環境,開展先行先試和監管創新,推進管理體制機制改革,以數據代替資本,用新興智能技術來推動經濟增長。
此外,歐盟發布《加強面向未來歐盟產業戰略價值鏈報告》《歐盟新產業戰略》《歐洲人工智能》《歐洲新產業戰略》等,重點發展自動駕駛、人工智能、量子技術、氫技術、智能健康、工業互聯網、低碳技術、納米技術、空天科技等領域。法國持續實施“未來投資計劃”(Investments for the Future),重點發展未來工業、未來工廠、未來交通等領域,支持企業轉變經營模式、組織模式、研發模式和商業模式,帶動經濟增長模式變革。德國相繼發布《研究與創新為人民——高技術戰略2025》《國家工業戰略2030》《人工智能戰略》,在2020年推出的新冠肺炎危機刺激經濟計劃中安排500億歐元投資人工智能、量子計算機、6G通信清、潔能源、數字化轉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等未來產業。
二、我國積極培育產業新領域新賽道
2020年4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指出,要抓住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機遇,抓緊布局數字經濟、生命健康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著力壯大新增長點、形成發展新動能。2020年10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指出,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前瞻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發展數字經濟。2021年3月12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要前瞻謀劃未來產業,標志著國家層面首次對未來產業進行系統布局,重點布局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深海空天開發、氫能與儲能等前沿科技和產業變革領域。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2023年7月25-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考察時強調,要把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主攻方向,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前瞻部署未來產業,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構建富有四川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近年來,上海、浙江、山西、北京、深圳等地出臺相關規劃政策,積極布局未來產業發展。
(一)上海:打造未來產業創新高地2
2022年9月2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發《上海打造未來產業創新高地發展壯大未來產業集群行動方案》。行動方案指出要統籌推進科技和產業融合、當前和長遠結合、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結合,立足產業基礎和生態優勢,集中力量、滾動培育,布局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材料等六大未來產業,實施未來技術“筑基計劃”、未來布局“領跑計劃”、未來伙伴“攜手計劃”、未來場景“開源計劃”、未來人才“雁陣計劃”、未來生態“雨林計劃”等六大計劃,全力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未來產業創新高地,同時指出到2035年,形成若干領跑全球的未來產業集群。
(二)浙江:勇當科技和產業創新開路先鋒3
浙江于2022年初發布《關于浙江省未來產業先導區建設的指導意見》,2023年發布《關于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指導意見》,對浙江未來產業培育進行系統布局。圍繞三大科創高地建設,優先發展未來網絡等9個創新基礎良好、成長較快的未來產業;培育發展量子信息等6個力量尚在集聚、遠期潛力巨大的未來產業,構建“源頭創新—技術轉化—產品開發—場景應用—產業化—產業集群”的未來產業培育鏈路,推動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深刻變革,統籌部署建設區域集聚、網絡協同兩種類型未來產業先導區,成為浙江未來技術創新策源地、創新成果轉化試驗地、未來場景應用引領地、未來產業發展集聚地。
(三)山西:建設未來產業先行區示范區引領區4
2021年,山西省發布《山西省“十四五”未來產業發展規劃》,指出未來產業是支撐未來經濟增長的主導性產業、決定未來發展方向的先導性產業、影響未來發展潛力的顛覆性產業、提升未來競爭能力的前瞻性產業,對生產生活影響巨大,對經濟社會具有全局帶動和重大引領作用,要以“現有產業未來化”和“未來技術產業化”為抓手,圍繞四大路徑,重點培育未來數字、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裝備、未來生活等5大未來產業重點領域,全力構建4層培育體系,著力形成“5+4”未來產業發展矩陣,全面推進7大重點工程,建設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先行區、示范區和引領區。
三、深圳發揮基礎優勢,爭創國家未來產業先導區
深圳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最大、集聚性最強的城市。2009年開始,深圳在全國率先布局生物、互聯網、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文化創意等7大戰略性新興產業。2013年深圳開始謀劃布局生命健康、海洋、智能裝備、航空航天等未來產業,出臺相關專項規劃和未來產業發展政策,加快培育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2018年,深圳印發實施《關于進一步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方案》,提出要圍繞七大任務,聚焦10個重點領域和6個前沿領域,按照2020年、2022年兩個重要時間節點,梯次接續、滾動系統實施,搶抓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重大機遇,進一步提升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能級。
2022年6月,深圳印發實施《關于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意見》及各細分領域集群行動計劃,系統布局20大戰略新興產業和8大未來產業。其中《深圳市培育發展未來產業行動計劃(2022-2025年)》對全市未來產業的目標、重點、任務、布局、保障等進行了系統布局,提出要實施“未來產業引領”計劃,重點發展合成生物、區塊鏈、細胞與基因、空天技術等四個5至10年內有望成長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未來產業,腦科學與類腦智能、深地深海、可見光通信與光計算、量子信息等四個10至15年內有望成長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未來產業,實施五大工程,打造“6+5”核心承載區,推動“四鏈”深度融合,提升未來產業發展能級。5
經過多年培育和發展,深圳擁有良好的未來產業發展基礎支撐。當前,深圳乃至全國未來產業培育仍處于窗口期,許多領域與國際處于同一梯隊,發展模式、路徑等仍處于探索期。深圳應以爭創國家未來產業先導區為總抓手,系統謀劃、統籌推進、持續攻堅、改革創新,加快打造國家未來產業發展高地。
(一)整體謀劃先導示范
一方面因未來產業涉及領域廣、市場風險大,當前國家正在推動建立國家未來產業先導區,通過先導區建設多路徑探索先行培育一批未來產業。另一方面,深圳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擁有綜合配套改革實驗、特區立法權、科技產業基礎好等綜合優勢。因此,在當前未來產業培育的關鍵窗口期,建議深圳整體謀劃,盡快形成申報方案,爭創國家未來產業先導區,聚焦國家所需、深圳所能,精準選取重點領域,圍繞未來產業技術供給體系、發展模式創新、體制機制改革、政策體系構建等方面,提出適應未來產業發展的前瞻性制度框架和政策實施體系的總體謀劃,并將有關國家事情或國家支持事項納入新一批綜改授權清單中,爭取國家支持,形成央地合力。
(二)產業科技先導示范
一方面未來產業是由突破性和顛覆性的前沿技術所推動,而技術的市場失靈是未來產業培育面臨的最大挑戰。另一方面,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要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強調“產業科技創新”。當前,未來產業的培育需要注重發展未來能夠形成產業規模的新技術,以新技術突破的需求牽引上游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第一政府應加大投入力度,直接加大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基礎研究機構投入,同時給與企業研發費用補貼支持。第二繼續保持“穩定投入”和“自由探索”,支持科研人員潛心研究,自由探索原創性、顛覆性成果,多方向、多路徑開展未來技術研究。第三借鑒美國未來產業研究所經驗,研究設立深圳未來產業研究院,打造多部門參與、公私共建、多元投資、市場化運營的研發機構,促進從基礎、應用研究到新技術產業化的創新鏈全流程整合,推進交叉領域創新。第四持續做好現有科技基礎設施、科研平臺、研發機構、技術攻關等創新能力建設工作。
(三)市場培育先導示范
市場不成熟也是未來產業發展的突出制約。與成熟的產業不同,新技術的產業化發展初期,下游市場需求往往不足,市場磨合而也需要較長時間。第一培育未來場景,突出場景驅動,聚焦未來健康、未來能源、未來智造、未來城市等領域,面向未來技術的研發、中式、產業化,打造驗證場景、試驗場景、推廣場景,促進技術迭代和加速產業化。第二探索新技術新產品應用示范,爭取在光明科學城、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西麗湖國際科教城、東部濱海國際生物谷、深圳高新區等區域,搭建現實應用模擬場景,重點推動無人駕駛汽車、無人機、生命經濟等創新產品和服務試驗發展和推廣應用。第三加大政府采購和應用示范力度。加快編制未來產業創新產品(新技術、新產品)首購目錄,支持采取非招標方式使用國有資金采購首臺套未來產業創新產品。
(四)改革創新先導示范
未來產業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和不成熟性,需要用未來引領思維來謀劃和培育。政府、社會、市場各方都應順應未來產業發展規律,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持續迭代,形成“有機適配”“開放包容”“活力有序”的最佳發展生態。第一政府方應樹立遵循規律、服務未來、超前謀劃的理念意識。超前謀劃、夯實基礎,在基礎研究、法規支持、政策標準等市場失靈環節主動作為,提升政府服務的科學性、靈活性和針對性。第二準入、監管、服務改革創新,注重包容性、柔性化。客觀認識創新風險和不確定性,健全完善適應未來產業技術更迭和產業變革要求的制度規范,按照包容審慎原則,統籌監管和服務,適當放寬新興領域產品和服務市場準入,大幅減少事前審批、健全事中事后監管,推動從具體事項細則式管理轉變為事先設施紅線的觸發式管理,對新技術、新業態實行更加彈性和包容性的監管模式。第三教育人才發展改革。探索建設未來產業特色學院,布局服務未來產業發展的學科。吸引全球頂尖人才、科研團隊。第四推動更多未來產業相關立法。充分發揮深圳擁有地方立法權的優勢,聚焦能源、生物、智能等領域發展需要,通過立法,形成制度安排統籌推進,保障未來產業健康、持續、高質量發展。第五前瞻布局建設支撐未來產業發展的新型基礎設施。比如智慧道路、數據中心、示范場景、制度和政策體系、未來生態等軟硬基礎設施。
注:
1《山西省“十四五”未來產業發展規劃》。
2《上海打造未來產業創新高地發展壯大未來產業集群行動方案》。
3《關于浙江省未來產業先導區建設的指導意見》《關于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指導意見》。
4《山西省“十四五”未來產業發展規劃》。
5《關于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意見》
//封面圖由Veer提供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