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全國首個全球供應鏈小鎮落子南京高淳,有項創新直擊行業痛點
9月7日,南京市高淳區政府、江蘇省再擔保集團、中電建貿服集團、南京中博智慧科技公司等,共同簽署全球供應鏈貿易擔保體系戰略合作協議,成為高淳區“全球供應鏈小鎮”啟動儀式上的重要內容。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注意到,這次儀式的舉行,標志著全國首家全球供應鏈小鎮正式啟動運營。南京高淳全球供應鏈小鎮,被寄予助力區域內產業提檔升級、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期望。
全國首個全球供應鏈小鎮“開張”
作為南京南部“邊陲”,高淳2013年撤縣設區,融入城區的“懷抱”,在南京11個區的經濟總量排名中,長期在“老九”位置上徘徊。高淳區位優勢并不明顯,距主城車程長達1個多小時,既沒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也缺乏高端技術人才。
尚屬南京經濟“洼地”的高淳,與全國首個供應鏈小鎮“牽手”,如何堪此大任?
在小鎮鎮長單位、中博智慧科技相關負責人看來,高淳地處蘇浙皖三省交匯區,又位于中國經濟最活躍的長三角城市群的地理中心,處于寧杭生態經濟帶的關鍵節點上。放眼環顧周邊,以高淳為核心的“2小時經濟圈”覆蓋17個重點城市、4萬億工業總產值。
按照上述負責人的說法,隨著交通的逐步完善,時空距離將進一步縮短,地理區位將轉化為高淳的一大優勢。加上區域內政商界普遍對新技術持歡迎態度。所以,該負責人表示對全國首個全球供應鏈小鎮落地生根抱樂觀態度。
據官方材料顯示,位于南京高淳區的全球供應鏈小鎮總規劃面積3.08平方公里,核心區1.17平方公里,其致力于構建以供應鏈貿易綜合服務新模式,多維賦能實體經濟。
目前已吸引了Zber(中博智慧)“采購驅動型”電子商務平臺、中國電建“全球供應鏈貿易綜合服務基地”等,初步形成“央企+平臺”主導的生態,并吸引了中關村海外留學生歸國創業園、紅太陽大數據中心等數十家創新項目落地。官方稱力爭5年實現千億級規模。
試水政銀擔保,欲打通行業痛點
高淳打造的小鎮,其定語是供應鏈。所謂供應鏈,是指圍繞核心企業,從采購原材料到制成中間產品,再到成品,最后由銷售網絡將原材料的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及最終用戶等連成一個整體的網絡結構。如將整個網絡延展至全球,則稱之為全球供應鏈。
“依靠傳統的B2B跨境平臺,企業只能部分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無法真正解決中國企業‘四缺一高一低’問題——缺訂單、缺資金、缺品牌、缺信用、成本高、效率低等。”中博智慧科技公司董事長陳曉峰說。
作為全球供應鏈交易平臺的負責人,陳曉峰解釋稱,該平臺要做的就是通過數字化支持,將優質采購商和國內的供應商“撮合”在一起。平臺需要解決跟交易有關的具體問題。
比如,如果選擇優質供應商,就要做好審核與準入,線下驗廠,檢驗供應商的產能及抗風險能力,對供應商進行評級。交易完成后,給采購商與供應商提供融資。還要對生產過程進行可視化監督等等。所有的一切,是為了把中國企業鏈接到全球供應鏈的“生態圈”。
問題來了。如果在交易過程中,國內的供應商沒有收到采購商的預付款,又急需花錢去買原材料或擴大生產,在國內無法拿到銀行低成本貸款,怎么辦?
針對這些痛點問題,作為央企中國電建下屬的電建貿易服務公司給出了解決方案。據電建貿易服務公司相關負責人稱,“央企+平臺”的聯合創新,使央企原有的品牌、資金、信用和服務等資源發揮了作用,而一旦央企作為主體參與了大額的交易活動,上述金融難題將獲得了解決。
因為海外采購商可以與央企機構簽署交易協議,然后央企機構與國內供應商簽署協議,央企可根據國內供應商的評級給予相應的預付款,如此就解決了國內供應商需要資金備貨生產的問題。
不過,央企機構需要平臺等提供供應鏈數字化風控和履約擔保來降低風險。
根據多家投資商的說法,為在融資與風險管控之間尋找平衡點,相關方面在高淳區引入政府和國資背景的擔保公司,試水了供應鏈金融新業務模式,即“央企授信+平臺訂單+政銀擔保+大數據風控”。
也就是說,在跨境交易中,南京市高淳區政府設立“履約擔保資金池”,聯合江蘇省再擔保集團對電建貿服“白名單供應商”履約提供擔保,幫助“電建貿服”形成交易風險閉環。同時,由Zber全球供應鏈交易協同平臺進行相應的數字化風控,確保交易真實性和風險有效管控。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