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為了健康的街道和健康的人民,倫敦提出“步行行動計劃”
2018年3月,《步行能拉動城市的繁榮?倫敦提出大膽設想》一文呈現了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務所提出的“宜步行倫敦” (Walkable London)方案,當時該方案被提交給倫敦市政府,后者并未就具體方案表態,但表示“歡迎對倫敦街道的未來開展持續討論”。本文將介紹倫敦市市長提出的交通發展戰略,以及相關的步行行動計劃的具體內容。
倫敦要成為世界上最適宜步行城市
倫敦市長薩迪克?汗(Sadiq Khan)說,他希望把英國首都變成世界上最適宜步行的城市。近期,倫敦市政府發布了第一項具體的行動計劃——步行行動計劃(The Walking Action Plan),致力于讓更多市民在城中以步行的方式出行,倫敦市民們需要趕緊買一雙適合走路的鞋子了。
倫敦首位步行與自行車事務專員威爾·諾曼(Will Norman)在一項聲明中說:“讓更多倫敦人把步行當成日常出行方式,對于我們城市的健康和未來繁榮而言至關重要。”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超過92%的全球人口生活在空氣污染超出安全限值的地點。據倫敦國王學院研究人員在2015年所開展的一項研究,在倫敦,每年有差不多9500位居民因為長期暴露于空氣污染之中而過早死亡。“為了緩解這一問題,我們需要從其最大的誘因——機動車交通上著手處理”,喬?埃爾文(Joe Irvin)說,她是生活街道(Living Streets)的首席執行官,這是一家英國慈善機構,倡導步行成為一種主要的交通方式。

圖注:增加步行出行次數,對倫敦帶來諸多益處。從健康角度來看,步行是倫敦居民進行體育運動改善健康狀況最為便捷的方式。如果每位倫敦居民每天步行20分鐘,則能夠減少16億英鎊NHS(英國公立醫療系統)治療費用;每6起過早死亡中會有1起得以避免;10%的中風和心臟病能夠得以避免。從環境角度來看,步行不會產生碳排放,有利于倫敦的環境。如果倫敦的每個年輕人每天步行1英里往返學校而非駕車,則每人每年減少57公斤二氧化碳排放。就社區角度來看,更多人選擇步行,能夠增加人與人的互動,提升本地社區,增強社會凝聚力和福祉。從良好增長角度來看,步行對于支持倫敦快速人口增長而言極為重要。就效率而言,步行是最為節省空間的交通方式,能夠讓我們的街道得到最好的利用,并可破解交通擁堵。從經濟角度來看,步行為街道帶來生機與活力,促進本地經濟繁榮。
“讓步行變得更加安全更富有吸引力,就可鼓勵更多人選擇更為健康的出行方式。”英國公共衛生局(PHE)也支持讓更多倫敦人步行的提議,該政府部門建議每天至少快走10分鐘來增進健康。這也是“健康街道”倡議的一部分,薩迪克?汗承諾為此投入約22億英鎊。

倫敦政府的研究表明,如果每位倫敦市民每天步行或者自行車騎行20分鐘,在未來25年里將可減少17億英鎊公共衛生服務的治療費用,因髖骨骨折、癡呆和抑郁癥而尋求治療的人數也將顯著降低。
2018倫敦市長交通發展戰略
倫敦現任市長薩迪克·汗于2016年當選。按照大倫敦政府法案,市長的職責包括制定含交通戰略在內的八項戰略。政府的主要工作目標則在于促進經濟發展、促進社會發展和促進環境改善。據此,2017年公布了新版交通發展戰略草案以征集公眾意見;2018年3月,新版倫敦交通發展戰略正式出臺。
在這一版本的交通發展戰略中,展示出薩迪克·汗對倫敦的未來所具有的雄心,更體現出對步行和自行車前所未有的重視。可以說,步行、自行車和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成為破解倫敦交通問題,乃至實現公平、宜居和繁榮等多重城市目標的重要途徑。
在2018倫敦交通發展戰略的開篇語中,薩迪克·汗這樣表達他的雄心和他的選擇:
“我的愿景是讓倫敦成為更加公平、更加環保、更加健康和愈發繁榮的城市。交通則是這一愿景的基石。”
“對小汽車的依賴,導致我們城市的公共健康每況愈下。街道因污染、擁堵和車禍風險而危機重重,使其成為對步行和自行車并不那么友好的場所。地鐵、軌道和巴士也往往人滿為患,通常不夠可靠或不夠直捷,這也就意味著公共交通方式無法與私家車競爭。長期以來,倫敦很多區域都圍繞著小汽車進行規劃,這讓我們除了小汽車之外別無二選”。
“為了著手解決這些問題,倫敦必須讓步行、自行車騎行和綠色公共交通成為對大部分出行而言最具吸引力且切實可行的方式。這些積極、高效和可持續的交通方式,不僅對倫敦居民的健康和福祉大有裨益,而且還有助于全面緩解倫敦的交通擁堵,并促進對極具價值街道空間的有效利用”。
“這樣做,對于讓倫敦成為更加公平、更為環保和愈發繁榮的城市而言至關重要。倫敦不僅將容納更多的人,還將是更美好的居所……在倫敦,最好、最簡單和最方便的出行方式,將愈發成為每個人主動的出行選擇。”
首位步行與自行車事務專員的任命
薩迪克·汗就任市長后不久,即對步行和自行車投以前所未有的重視。他任命了倫敦有史以來首位步行與自行車事務專員。“我已經決定,要讓所有倫敦市民的步行和自行車出行更為安全便捷,因此,我會提供比以往更多的投入,并為此任命一名全職的事務專員”,市長薩迪克·汗在2016年時如是說。
威爾·諾曼從150多位競爭對手中勝出,于2016年12月就職。他全職工作,每年薪資約12.5萬美元,致力于讓各種年齡各種背景的倫敦居民多多步行和騎行。威爾·諾曼與市長團隊和倫敦交通局密切合作,從而讓步行和騎行這兩種健康、積極、無污染的出行方式在倫敦更為便利。其中包括,推動市長的健康街道計劃,為自行車騎行者和步行者營造更為安全宜人的環境。新版倫敦交通發展戰略以及上個月(2018年7月)新出臺的步行行動計劃(The Walking Action Plan)可堪證明。

健康街道方法
在市長的交通發展戰略中,計劃對倫敦街道加以改變,提升公共交通,并創造新增住房和嶄新工作機會。新版交通發展戰略的核心,在于一個大膽的目標,即在2041年之前,使得倫敦城中80%的出行依靠步行、自行車或者公共交通實現。
作為制定交通發展戰略所遵循的原則,同時也是交通戰略實施過程時時需要借助的工具,健康街道方法(The Healthy Streets Approach)至為關鍵。健康街道方法并非為某條示范街道提出的一個理想化的愿景,而是一項長期計劃,包含一份文件和一套工具。
文件闡明了如何把居民及其健康視為一切決策的中心,并幫助人們減少小汽車的使用,主動選擇步行、自行車和公交出行。工具包中有5種工具,幫助把健康街道方法投入實踐,涵蓋了從初步評估到實施到效果評價的整個過程。包括①健康街道指標指南;②健康街道解釋;③供設計師使用的健康街道核查表;④健康街道問卷;⑤ 小改變,大影響(提供臨時性低成本項目的實用指南,這些項目往往會成為永久性項目的前期嘗試)。

倫敦居民80%的出行發生在街道上。為了讓更多人步行、自行車和公共交通出行,最好的辦法是提升人們在街道上的體驗。健康街道方法著眼于把街道營造成為令人愉悅、安全和具有吸引力的場所,讓噪音、空氣污染、可達性和座椅以及遮蔭的缺失等不再成為阻擋人們(特別是行動不便的人群)在街道上走來走去的障礙。健康街道方法適用于整個交通系統,致力于創造出:
1)健康的街道和健康的人民:倫敦市80%的公共空間都是由街道所構成,讓這些街道成為健康街道,會提升倫敦每一位居民的生活品質。
2)良好的公共交通體驗:對于出行距離較長,步行或者自行車無法勝任的情況下,公共交通成為最有效的出行方式。無縫對接的全程出行體驗,將讓公共交通具有吸引力,成為私家車出行的有效替代。
3)新增的住房和工作機會:倫敦每年需要新增65000套住房,在2041年之前還需提供大約130萬個新工作機會以滿足需求。借此機會,確保倫敦在增長的同時也不忘提升每個人的生活品質。
交通發展戰略如何落實——步行行動計劃
倫敦市長以及倫敦交通局如何落實交通發展戰略?具體的行動計劃正在制定并陸續出臺。目前已經出臺的兩項行動計劃值得關注,分別是步行行動計劃(The Walking Action Plan)和零愿景行動計劃(Vision Zero action plan)。
落實交通發展戰略的首要行動計劃就是步行行動計劃,其目標是在2024年之前,讓倫敦每日步行出行至少增加100萬次。計劃中列明的行動,將鼓勵更多倫敦市民的出行完全或者部分通過步行實現,并提升人們的步行體驗。
圖注:圖中所列街道宜步行改進措施包括①城鎮中心提升計劃,為圖廷和佩克漢姆鎮中心投入數百萬英鎊改造,降低道路風險,鼓勵人們步行;② 更為安全的道路交叉口,對33個道路交叉口進行安全性提升,并對18個交叉口進行調查;③ 促進步行的重要方案,把街道轉變為人們樂于步行和逗留的場所;④宜居住區,為7個自治市提供資金,以供開發出宜居住區改造方案;⑤ “小荷蘭”改造計劃,為3個自治市分別提供3000萬英鎊資助,建造自行車路網,并為所有人對這些線路沿線的街道和公共區域加以提升。
步行行動計劃的具體內容分為10個主要部分,如下所列:
① 健康的街道和健康的人民
對倫敦交通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而言,步行最為重要。步行可高效利用街道空間;步行有益于每個人的健康;步行不會產生噪音和尾氣;步行安全便捷,鼓勵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可提升生活品質;步行還可促進商業繁榮。
可經由以下三種途徑應對倫敦的交通挑戰:1)為步行和自行車騎行提供具有可達性和經過良好設計的空間;2)加強貨運管理,減少小汽車出行,從而降低街道的交通等級,讓街道被更為有效地利用;3)提升空氣質量和環境品質,讓倫敦交通系統對極端天氣和氣候變化產生的影響更具韌性。
② 步行倫敦的愿景
如何促成步行倫敦的愿景?首先是理解倫敦的步行狀況;其次是提出支持步行的新方法;最后是啟動步行行動計劃。讓倫敦的街道提供吸引人們逗留的場所,讓步行帶動地方經濟,借助步行把倫敦營造成功能完善的城市。
③ 深入理解倫敦的步行現狀
對于倫敦城的步行情況,我們知道什么?是什么導致步行受阻?增加步行的潛在機會有哪些?哪些人最有可能增加步行?比如,80%的倫敦兒童無法達到每天1小時鍛煉活動的最低建議時長。

圖注:每天有150萬次私家車、出租車或者巴士車出行可被步行代替;目前有大約73%的可步行出行是借助小汽車實現;對于大部分步行者而言,接近1/3的可步行出行耗時在10分鐘之內;倫敦人采用步行出行的最大機會并非為工作出行,目前有半數步行是休閑購物出行。
④ 為步行提供支持的新方法
鼓勵步行包括增加步行出行頻次,增加上學放學的步行次數。此外,倫敦不同地區為營建具有吸引力的步行環境,也會分別制定各自的方案。
⑤ 行動計劃
通過開展四個重要方面的行動(具體內容見下文的⑥-⑨條):為市民步行而建設和管理街道;為步行做出規劃和設計;讓步行與公共交通相結合;引導文化發生轉變。
這四個行動可以幫助破除妨礙步行的8種障礙:沒有時間步行;街道上的交通量太大或者速度太快;個人安全顧慮;有比步行更好的出行方式;倫敦并不具備步行者友好性;不適合步行;道路危險顧慮;身有殘障而行動不便。

圖注:24%的倫敦人說他們沒有時間步行;21%的人說街道上機動交通量太大,構成了步行的障礙;14%的人說街道上機動交通速度太快,使得他們不能經常步行;20%的人擔心步行時的人身安全;18%的人說其他出行方式比步行更好。
⑥ 為市民步行而建設和管理街道
良好的基礎設施條件能夠保證更為積極的出行。市民步行需要良好的路徑和交叉口,還需要整潔敞亮富有魅力的街道。
具體包括:改造倫敦街道,重塑步行景觀;1.15億英鎊投資的宜居住區計劃(Liveable Neighbourhoods programme),讓整個倫敦,特別是市中心更適宜步行;通過對倫敦道路網的管理和運行,為步行出行提供支持;2018年12月將實施新的《臨時交通管理手冊》(Temporary Traffic Management Handbook),讓道路工程不再是人們步行和進入倫敦街道的障礙。

⑦ 為步行做出規劃和設計
倫敦交通局出資的所有項目,其設計方都需執行健康街道核查,以保證街道布局發生顯著變化,進而改善步行和騎行的體驗,并提升公共交通的供給。
2019年春季將發布倫敦市首個步行設計指南,幫助設計出最適宜步行的街道。
⑧ 讓步行與公共交通相結合
主要包括,改進公共交通網絡以促進步行;提升公共交通站點的宜步行性,具體措施包括:1)與鐵路網絡公司、列車運營公司和公路主管部門合作,改善倫敦中心車站周邊的道路標記、滲透性和街道的通達性;2)對現有巴士車站加以升級改造,使其達到輪椅可達標準。確保所有新建巴士車站至少能滿足輪椅無障礙,在2025年倫敦所有自治市95%的巴士車站能夠實現輪椅無障礙通行;3)在新區規劃時,優先對人們步行進出巴士車站的連通性和通達性加以考慮,確保所有新建住房與巴士(或電車)車站的步行距離不超過400米。

⑨ 引導文化發生轉變
盡管很多倫敦人表示,步行是令人愉悅的活動,也給忙碌的人們一些思考的時光。但是,還需要更多的行動讓步行文化深入人心。
具體包括:為兒童步行提供支持,增加步行上學水平;2018年夏季啟動“倫敦積極出行之夏”活動,鼓勵人們步行享受倫敦街道和公共空間;改造街道,讓街道充滿趣味;支持臨時性的低成本的項目,作為未來永久性項目投資的小試;支持無車活動,作為提升步行的觸媒。

⑩ 通力合作實現步行倫敦的愿景
接下來,倫敦交通局將實施一系列的啟動活動對行動計劃加以推廣傳播:發布工具組和指南以提供支持;定期召集研討和論壇,分享最佳實踐,并促成變革與創新;持續掌握國際經驗,并監測倫敦方案的有效性,適時改善提升;每年評價目標完成情況并發布報告。
交通發展戰略如何落實——零愿景行動計劃
全球諸多大城市都紛紛開始采取措施,消除道路和交通網之中的傷亡事故,致力于達成零愿景,倫敦也走在前列。倫敦市長的交通發展戰略的目標包括,在2041年之前完全消除倫敦交通網絡中出現的死亡和嚴重傷害事故。讓倫敦市民每天離開家的時候,能感覺到安全,并對出行充滿信心。
無論是倫敦市長、倫敦交通局、各個自治市,抑或是其他合作伙伴,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應當把零愿景牢記于心。盡管零愿景是自上而下提出的,然而這一愿景的實現,需要所有市民付出努力,包括設計、建設、運行和管理倫敦交通網絡的人,以及日復一日使用它們的市民。
零愿景行動計劃中所列明的行動,將為所有人降低道路危險,并創建出步行和自行車騎行安全的街道,具體如下所列:
① 安全的速度:在倫敦城內引入新的更低限速(比如30公里時速限速區),采用與這個繁忙且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中的街道相適宜的交通速度。
② 安全的街道:街道環境設計應當重點關注道路交匯處,大部分碰撞發生在這里,并確保所有設計方案中都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
③ 安全的車輛:在倫敦所有公交車隊中引入世界領先的公交車安全標準,從而降低因危險車輛所帶來的風險;為重載貨車引入新標準。
④ 安全的行為:減少道路使用者犯錯誤或者對自己和他人造成風險的行為的可能性,可通過對自行車騎行者、汽車駕駛者和摩托車騎行者開展針對性的執法、宣傳活動、教育計劃和安全訓練等方式實現。
⑤ 撞車后的響應:開展系統性的信息共享和學習,并提升交通事故執法的公正性以及對受傷者的關愛。
⑥ 共同承擔的責任:所有人,無論是倫敦的出行者,還是交通網絡的管理者,都共同承擔責任和道德義務,減少交通危險,降低因交通危險為人們帶來的恐懼。
參考資料:
① London laces up to become world's most walkable city. Adela Suliman,(http://www.thisisplace.org/)
② Walking Action Plan (http://content.tfl.gov.uk/mts-walking-action-plan.pdf)
③ https://tfl.gov.uk/corporate/about-tfl/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