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丨唯一值得悲觀的是悲觀本身
最近明顯感覺到,身邊關心國事的朋友越來越多。原本不關心的,現在開始關心了。原本不談論的,現在開始談論了。
這本是一件好事,公共事務的啟蒙是每個現代公民的必修課。但我也察覺到一絲異樣,大家不約而同地對未來有些悲觀。或者說,正因為悲觀才開始關心國事。
以旁觀者的視角來看,這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因為這些朋友分明過得不錯,也沒有突逢變故。但我也知道,他們的情緒是真實的,不是為賦新詞強說愁。
我相信自己的觀感有一定的普遍性,畢竟消費降級之類的話題不斷引起熱議。應該承認,有一種叫做時代精神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就在那里。
對于集體發作,有傳染趨勢的負面情緒,我們不能視而不見,也不能迷信雞湯、雞血的功效。一個人無法靠成功學成功,一個公司無法靠勵志語錄壯大,一個社會也是如此。
不過,即便有“一葉落而知天下秋”這句老話在前,我們也不要被自己的想象騙了,因為夏天也會有葉子掉落。
我個人一向對未來持有謹慎而堅定的樂觀態度,我相信中國人的富足之路不可阻擋。
被眼前陰霾遮住視線的人,會覺得我在說大話,但風物長宜放眼量。想知道我們將去向何方,得先理解我們如何到了腳下的位置。
我想了一下,身邊的每一位朋友,無一例外,都比父輩過得好。不是小好,是大好。生活改善是經濟進步最直觀的表現,比統計數據更有說服力。
中國過去四十年的成就肉眼可見,對它的解釋卻不盡一致。比如特朗普說,中國人偷走了美國的工作與財富。我們不要上他的當。全球化是擺在每一個后發國家面前的機遇,中國抓住了機遇,得到了自己應得的,這個過程一點都不神秘。
中國人勤奮,聰明,重視教育,追求世俗的幸福,相信奮斗可以改變命運,沒理由貧窮。市場經濟與伴隨全球化而來的技術、管理,釋放了中國人的創造力,但創造奇跡的主體是我們。
我們今天所擁有的東西,不是天上掉的,也不是地上撿的,而是一點一滴掙來的。在物質創造層面,中國已走過從短缺到豐裕的歷史性拐點。當你在有著數萬種商品的超市里推著購物車閑逛的時候,不要忘了歷史的車輪在你身后無聲地前進。
好日子不是行將結束,而是剛剛開始。當然愿景并不會自主實現,挑戰依然艱巨。
過去的任務是吃飽穿暖,今天的任務是吃好穿好,還要有安全感、成就感。過去的任務是蓋出更多的房子,今天的任務是不讓房子透支年輕人的未來。過去的任務是把工廠建起來讓人們有活干,現在的任務是提高工資、增加福利的同時,還要保持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平衡會是未來的主基調。局部的歷史欠賬會浮出水面,不同利益主體的訴求將繼續分化,但我們對基本面應該有共識、有信心。平衡不是拆東墻補西墻,不是寅吃卯糧,而是尊重基本規律,傾聽各方聲音。
據我判斷,目前輿論場出現的悲觀論調仍以短時性、情緒化的反應為主。網上看大家都很喪,現實中大家都很拼。這說明我們總體還是一個昂揚向上的社會,這才是最值得珍惜的。
人們不怕忙,不怕苦,但求忙有回報,苦有所值。抱怨,也是因為有期待。那些負面情緒理應得到重視和疏解,應對之法無外乎:繼續以改革釋放市場活力與國人創造力,彌補社會政策的短板,增強人們對于“奮斗者不會被虧欠”的信心。
9月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抓緊研究適當降低社保費率,確保總體上不增加企業負擔,以激活市場活力,引導社會預期向好”,便是在回應近期的輿論關切。
羅斯福說,唯一值得恐懼的是恐懼本身。我們也可以說,唯一值得悲觀的是悲觀本身。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