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重復開發強制使用成基層負擔,媒體:政務App要減量也要提質
據8月4日《紹興日報》報道,近年來,“互聯網+政務服務”在促進基層治理提質增效的同時,出現了變味走樣的情況,如App重復開發、強制使用、濫用排名等,由此導致基層干部將大量時間花費在無效打卡、重復報送中,成為“指尖上”的負擔。自今年3月以來,紹興市共梳理出納入整治范圍貫通基層的應用167個,目前已刪減98個,刪減率58.1%。
近年來,隨著數字化改革的推進,各類政務App應運而生,入駐各類短視頻、社交平臺的政務公眾號也越來越多,一些政務公眾號還掌握了流量密碼,成了短視頻平臺上的“網紅”。
政務公眾號“搶灘”新媒體平臺、政務App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本是與時俱進的好現象。政務App、政務公眾號等具有便捷、互動、無紙化等優勢,能夠降低溝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相關政策、治理的覆蓋面和送達率等。
然而在實踐中,一些地方政務App、政務公眾號出現了過多過濫的傾向。比如,有的功能重復,同樣的數據需要反復上交;有的在推廣中強制使用,動輒對工作軟件下載量、活躍度進行考核……如此不僅給辦事群眾造成了不便,全程留痕等要求也讓相關工作異化成了“指尖”上的形式主義。
對這種情況,有關部門有必要積極整治、精準打擊,比如對于“僵尸賬號”“睡眠App”等,要進行及時清理整頓,以提高管理效率、優化工作流程、減少基層干部負擔。
當然,對政務App減量的同時要提質。比如,有關部門要加強對政務App的規范管理,加強對管理人員的培訓,對政務App進行科學考核,建立健全優勝劣汰的激勵機制,提高政務App服務效能。
“指尖”上的形式主義根在心里,線上問題源自線下。一些地方的政務App過多過濫、低效運行,暴露的是一些地方和人員線下的工作作風問題,因此,還要對相關問題進行源頭治理,防范形式主義借信息化手段升級,如此,才能不斷提高政府治理效能,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也才能讓公眾對有關部門的服務和工作滿意度更好。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