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因為吳聲老師的演講,群里又“吵”起來了
出品|三言Pro 整理|雨辰
每到周末,群聊大抵是安靜的,大家的主陣地基本都是朋友圈,也就是曬曬吃喝玩樂、美好生活。
昨天原本也是如此,基本也是安靜了一整天。晚上快11點的時候,突然有人將吳聲年度演講的截圖發(fā)到群中,自此開啟了一波激烈碰撞,沒錯,群里的人又雙叒叕吵起來了。

媒體圈里的人對吳聲老師應該都很熟悉,他是場景實驗室創(chuàng)始人。他是知識網紅、商業(yè)導師,與他咖位相當?shù)倪€有羅振宇、李善友、劉潤等。
他們都有年度演講的習慣,前些年知識付費大火的時候,每次演講都能造成一次刷屏。
不過也許是大家審美疲勞了,或者是緩過神了,后面對于年度演講的褒貶開始逐漸分化,以至于現(xiàn)在一到演講,就會引發(fā)一次大辯論,昨晚的群聊大戰(zhàn)也算是傳統(tǒng)節(jié)目了。
下面我來還原下這次群聊辯論的具體情形。
序曲
本來,吳聲的年度演講就靜靜地躺在朋友圈里,支持的人轉發(fā)一下直播鏈接,不感冒的人視而不見,大家彼此安好,各取所需。

但還是有人將演講話題引到了群聊,隨即有人說自己數(shù)了下朋友圈,有幾十人轉發(fā)了吳聲的演講直播。
群主說“我還以為群內不會有人大爆炸”,揭開了爭辯的序幕。
補充一下這次吳聲演講的主題就是《新物種爆炸:吳聲商業(yè)方法發(fā)布2023》。熟悉吳聲的朋友們應該知道,吳聲演講有幾個高頻詞匯,“場景、爆炸、物種”基本是必不可少。
以下是討論要點:
討論核心話題1:
吳聲的演講是軟文集?
群友A:我感覺吳老師的稿子,CEO未必要學。但公關、品牌、自媒體有必要學習,我就在認真學習。很多也是學寫軟文的方法。
我認真學習了下,我覺得還是能學到東西的,哈哈。
群友A摘取了一段吳聲的演講,給出的評價是“好有想象力啊,能把這幾個羅列在一起……”
演講原文如下:為什么GPT最終因為「Chat」而涌現(xiàn),為什么追光動畫十年磨一劍以《長安三萬里》重新注解「文化共鳴」,為什么「可持續(xù)責任」成為巴塔哥尼亞的底層共識?因為越是在祛魅周期,一個人能使自己成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是流量的祛魅,故事的祛魅,參數(shù)的祛魅,或者奢侈的祛魅。
其他群友:
——不懂就對了,說人話就沒法當大師了啊。
——不過我還是很佩服他們幾個能每年講一場的,每年都能講這么多也不容易啊。
——某位作家說,“高級讀者最好忽悠,整一下看似高級感東西就可以了”。
——聽吳老師天書版單口相聲,還不如看XX直播,直接干貨,簡單粗暴。
——我不敢茍同他的觀點,我個人認為這個意大利面就應該拌42號混凝土,因為這個螺絲釘?shù)拈L度,它很容易會直接影響到挖掘機的扭矩,你知道吧?你往里砸的時候,一瞬間它就會產生大量的高能蛋白,俗稱UFO,會嚴重影響經濟的發(fā)展,甚至對這個太平洋以及充電器都會造成一定的核污染。
群友A接著說:說真的把這么多贊助品牌捏合在一起————我覺得吳老師也不容易。
其他群友:
——我是覺得還真有品牌給啊。
——把客戶特點集中包裝一下,挺好的。
——好奇地問一句,這種植入能給多少錢?
補充一下被吳聲老師作為案例的品牌或產品包括:
米哈游《崩壞:星穹鐵道》、名創(chuàng)優(yōu)品、KUPU、OPPO Find、阿維塔、三翼鳥、小紅書直播、蜜雪冰城、挪瓦咖啡、usmile笑容加、usmile笑容加、路特斯、良壤酒店、波司登、安利中國、極狐汽車考拉、貓王音響、Notion、ThinkPad、小冰公司等。
群友C加入討論:
闡述對上面的吳聲演講片段的看法:這里的點,是在闡述十年磨一劍,東方樹葉堅持做無糖飲料做了十年。
是有內容的啊,看這么多行業(yè),能看到行業(yè)的問題和思考,是花了很多時間的。
群友D質疑:學到了什么?能學以致用什么?
接下來辯論開始愈加激烈,觀點對立也更加明顯。
大概的對話,這里不區(qū)分個體,僅放上對話的內容:
——全程聽完,至少是這幾年最好的一屆知識IP,說明很下功夫了。
——附會客戶,不算什么IP。
群友C:我覺得就是別無腦吐槽,聽聽,用腦子聽聽再吐。你500塊錢一條廣告接的就高級了啊?
討論核心話題2:
吳聲的演講到底有什么用?
除了上文有群友提到可以學習軟文技巧外,群里對吳聲演講的作用更多落腳到了對企業(yè)的宣傳上。
有群友E(自稱吳聲演講的客戶)發(fā)言:本客戶表示效果蠻好的,我們的加盟商和潛在加盟商都很接受和認可。無論去現(xiàn)場的還是看直播的。
當然確實很多加盟商說以前不知道吳聲。以前我沒看過也沒聽過。不過看大家討論……那個……口碑真的特別差嗎?
群友C和群友D的爭論也更加激烈。
群友C本來接著其他群友的話茬發(fā)問:比羅振宇,劉潤,李善友們講得好嗎?
卻主動接茬:這幾個都在臺下聽著呢,你非得杠……。
這時候群友E開始勸:這有啥好吵架的……這個行業(yè)不就是這樣嗎……企業(yè)花錢,KOL幫企業(yè)表達一下。這也不丟人。
眼看情況不對,有群友用起了紅包止戰(zhàn)的大招,略微緩和了緊張的氣氛,有群友打趣“不懂知識變現(xiàn),但是群內吵架變現(xiàn),成功實群友D現(xiàn)多贏”。
昨晚群聊的最后,群友C和群友D都給出了自己的總結論述。
群友C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問題,那就是商業(yè)大師們的言論如何得以驗證:
——無論羅振宇還是吳聲或者誰,他們的一個共同問題是,用廣告客戶支撐他們的理論體系。那這些企業(yè)未來不行了甚至倒閉了,那他們的理論到底是對或不對呢?他們現(xiàn)在把企業(yè)成功的因素都歸結為符合自身的理論,那企業(yè)回頭失敗了又要歸因于其他因素了?
——我估計這幾位應該都是特勞特的信徒。定位本身就不是一個嚴密的理論體系,特勞特和里斯把企業(yè)成敗都歸因于定位了。但一個企業(yè)的成敗其實是多種因素形成的。
群友D回應:
——我覺得無論是誰,吳聲羅振宇也好,哪有人是圣人,哪有人能永遠說的是對的,企業(yè)經營有好有壞,不是幾句評價就能評價明白的。
——今天討論的起點來自于高質量的媒體老師群體,對市場上“布道者”們的評價,評價好壞其實與我無關,但非常希望評價之前先盡可能有多點了解,更客觀一些。
這時候已經激戰(zhàn)超過0點了,媒體人不需要睡眠,哈哈。其實直到凌晨1點半還有人在發(fā)表觀點。
今天早上6點多,這個話題又被打開,不過群友們顯然沒有昨日的激情了。
從昨晚1點到今天早上這段時間,有幾個群友也給出了自己看法,其實算是幾種態(tài)度的代表。
1、認為是軟文的
——吵了這么多,就是如何把10篇軟文串聯(lián)成一個演講。
2、認為堅持做下來就不錯的
——我的態(tài)度是對所有做出來的且曠日持久在做的都表示基本的尊重,稱贊不稱贊先不說,避免惡語相向。
3、認為能讓企業(yè)買單就有價值的
——這年頭,無論是啥商業(yè)模式,有人買單說明肯定有價值,能賺錢已經很不錯。但被吹成是商業(yè)圣經,引領商業(yè)方向,的確有點昧良心。
——現(xiàn)在還愿意投放的企業(yè),肯定是有成功之處的。
——今晚喝多了扯幾句,我不認識葉國富,也不認識吳聲,做服務永遠錦上添花,不可能雪中送炭力挽狂瀾,案例都是拿來背書的,很正常。
——我是知道的,每一年的年度演講,都會在本群開撕。[旺柴]
為商業(yè)大師們吵架值不值得?
對于商業(yè)大師們的演講,絕大多數(shù)媒體同行們應該都有比較深刻的認知,他們并不是在做知識付費,其實是一門認知生意。
說的通俗易懂一些,就是他們是給企業(yè)商業(yè)模式做宣傳的,然后提出自己對商業(yè)社會發(fā)展的認知和經驗,賺的都是企業(yè)老板們的錢。
如果我們是老板企業(yè)主,或許這些“高屋建瓴”的商業(yè)觀察還能有所收獲,作為普通人大部分就是聽個熱鬧,最多吸收些先進的概念和理論,也算吹牛聊天的資本。
?
他們講得好不好又與我們這些普通人有何關系,我們不是買單者,不能決定人家的生死,最多發(fā)幾句牢騷,實在忍不住在群里吵吵架,或許僅此而已。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