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視頻|為什么說商朝滅亡和武王伐紂的歷史不是如此簡單
電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正在熱映,其對古典小說《封神演義》的改編引起了不少的爭議。本期視頻,文津出版社總編輯蒙木從電影《封神》的改編來談談我們應該怎樣讀歷史。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費翔扮演的紂王,他對紂王的演繹是符合歷史的邏輯的。回到《史記》,《史記》記載紂王:“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智)足以距(拒)諫,言足以飾非。”意思就是說紂王的口才特別好,然后力氣很大。《荀子》里面關于紂王的描述就更高富帥了:“長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超勁,百人之敵也。”就是說長得很帥。所以紂王的形象,我覺得跟費翔所扮演的是有很大程度的吻合的。

電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中費翔飾演的紂王
紂王這個人口才好,善言變,又力大無窮,長得帥,為什么還亡國了呢?我讀了楊向奎先生的《宗周社會與禮樂文明》,他對紂王說得更客觀一些。楊向奎先生的原話是這樣的:“有才而驕,有力而暴,好酒淫樂,諸侯皆叛。”也就是說,他這個人因為有才華所以驕傲,因為力氣大所以很暴虐。《呂氏春秋》里面說得就特別好:“桀紂不亡,雖不肖,辱未至于此。武不王,雖賢,顯未至于此。故人主有大功,不聞不肖;亡國之主,不聞賢。”也就是說,因為桀紂亡國了,這個人不管他好壞,你就沒有聽說他有什么好話;周文王、周武王也未必真的這么賢,但是他成功地建立了周朝,所以他的聲名很顯赫。我覺得這真的是一個特別客觀的歷史的認識。

《宗周社會與禮樂文明》,楊向奎/著,北京出版社,2022年4月版
我們更早可以追溯到《論語》,子貢說:“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也就是說,紂的惡行是后人不斷地添加的,紂王肯定不會是這么壞。
在這部電影里,我覺得它光輝的一點就是為妲己“洗白”。妲己過去是紅顏禍水的典型,但是事實上,妲己很無辜,電影的改編,更符合歷史的真相。我們大部分的歷史都是用儒家的思想來書寫的,帶有根深蒂固的男權思維。魯迅在《阿Q正傳》里面就諷刺說:“中國的男人,本來大半都可以做圣賢,可惜全被女人毀掉了。” 魯迅用這種小說的諷刺性筆法告訴我們,紅顏禍水論是萬萬不要相信的。妲己,她自己也是受害者,按照歷史記載,商紂王伐有蘇國,有蘇國打不過紂王,就把妲己獻給了紂王。她作為一個年輕女性,在政治上不可能有太多的野心,也不會有太多宮廷的爾虞我詐。她也只是紂王的一個工具。

電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中的妲己
關于商朝的滅亡和武王伐紂,其實說得特別客觀的是張蔭麒先生的《中國史綱》。他說:“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表面上是紂王暴虐,民心離叛,這不能說沒有事實的影子,但是真正的歷史絕不是如此簡單。為什么說歷史不是如此簡單呢?因為你肯定不能把紂王直接定性為一個荒淫殘暴的人來解釋商的滅亡,也不能把妲己作為紅顏禍水的典型。讀歷史,需要結合歷史情勢、周邊的大勢,在一個更大的格局以及對后世中國的影響這方面來認識歷史。看電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其實很啟發我們怎樣讀歷史,我們對于一個朝代和對于前一朝代的歷史寫作,應該保持一種很審慎的態度。孟子有話說得特別好:“盡信書不如無書”,所以我們對歷史應該自己多思考,多看些史料。

《中國史綱》,張蔭麒/著,北京出版社,2019年9月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