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個87歲的老人,如何度過高質量的晚年?

采訪、撰文|燈燈
十點人物志原創
姜淑梅今年87歲。愛美,愛笑,身體硬朗。
她有一頭茂密的白發,喜歡穿顏色鮮艷的唐裝和旗袍,說起話來聲如洪鐘,時不時會爆發一連串響亮的笑聲。與她接觸過的人,很難不被她的快樂感染。
許多人稱姜淑梅為“傳奇奶奶”,因為她60歲學認字,75歲學寫作,80歲學畫畫,82歲學書法,至今已經出版了六本書。
姜淑梅的前半生,和她這個年紀的大多數女性沒什么不同:生于戰亂年代,沒上過學,18歲時經媒人介紹,嫁給一個未曾見過面的男人,婚后隨丈夫進工廠做家屬工,含辛茹苦把六個孩子拉扯大,待兒女長大成家,又主動接過了照顧孫輩的重擔。
60歲那年秋天,老伴因車禍離世,姜淑梅悲痛欲絕,整夜整夜睡不著覺。為了幫母親轉移注意力,在大學任教的大女兒艾苓勸姜淑梅學認字,學寫作。
命運的齒輪悄然轉動。2013年,76歲的姜淑梅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書《亂時候,窮時候》,講述自己親身經歷過的窮亂時代,文字樸實鮮活,引發轟動,被央視在內的上百家媒體報道。從那以后,姜淑梅筆耕不輟,又接連出了第二本、第三本書,并開始自學繪畫和書法。

姜淑梅和女兒艾苓一起參加央視《讀書》節目
前不久,她和女兒艾苓一起完成了第六本書《我的老娘八歲半》。書中,艾苓揭秘了母親從“文盲老娘”到成為暢銷書作家的全過程,記錄了姜淑梅近十年來豐富多彩的老年生活,以及一位八旬老人的人生智慧。
本月,十點人物志通過視頻采訪了姜淑梅。采訪當天,姜淑梅穿了一條火紅的連衣裙,面色紅潤,眼神明亮清澈,精神頭十足。我夸她漂亮,她開懷大笑,“你這是離得遠,要是離得近,我就上你家去了,你這么會說話,我就愛聽。”
姜淑梅的身上,有著八旬老人少見的健康、樂天和活力。我們試圖從她的經歷中總結:一個普通人,如何在老年開啟第二人生?一個八旬老人,怎樣才能擁有高質量的晚年?
以下根據姜淑梅的講述整理。

76歲,成為作家
1996年,我虛歲六十,老伴出車禍去世。
車禍的事不細說了,老伴死得太慘。他死以后,我經常一夜一夜睡不著覺,在馬路上走,見不了碎玻璃。以前我一星期最少去兩次公園,鍛煉身體,他走以后,我兩年半才去了一次公園,公園里的鑼鼓聲聽不了,別人的笑聲我也聽不了。
大女兒愛玲(艾苓原名張愛玲)怕我閑著沒事總想她爹,好幾次催我學認字。我有空就學點兒,街頭的牌匾、戲曲頻道的字幕、家用電器的說明書都是我的教材,孩子們就是我的老師。
2010年,愛玲把我接來綏化,和她一起住。原本我不愿意來,兒女有自己的生活,我不想打擾,但愛玲說,“你來也得來,不來也得來,你不知道我有多惦記你”,我只好來了。

姜淑梅和女兒艾苓
愛玲在黑龍江的綏化學院教書,是個作家,筆名艾苓。我有一肚子故事,講出來想讓愛玲寫,但她沒時間,總讓我自己寫。
剛開始寫的時候,我筆都拿不穩,橫也畫不直,豎也畫不直,一天寫不了兩句話,只能用時間慢慢磨。但我覺得可有意思了,一天只睡四小時也不困。
我寫自己年輕時候的故事,想到哪兒寫哪兒,寫完拿給愛玲看。她是個嚴格的老師,經常讓我重寫。有時我也不樂意,重寫多難呀,但再一看,她說得確實對,我這個腦袋也不是死疙瘩,那就重寫。

寫作中的姜淑梅
我學寫作就是玩,沒想到,玩著玩著居然出書了。第一次發表文章,雜志社給我郵來了3000元稿費,哎呀,把我高興的,一夜都沒睡著,后來再出書都沒這么高興過。
你問我是不是有寫作天賦,我不懂啥叫天賦,我就是喜歡聽故事、講故事,而且我聽過的故事不會忘。我年輕的時候在磚廠做臨時工,休息時大家湊在一起說東家長、西家短,我一輩子不愿說這些,所以經常起頭,“哎呀,咱們講個故事吧?!?/p>
自己的故事寫完了,我就出去“上貨”,你們管這叫“采訪”。我到小區院里,看到石桌邊坐了一圈人,我誰都不認識,上去就打招呼,說,大家好,我叫姜淑梅。人家挺客氣地說,你坐這兒吧。我就坐下,然后問,誰會講故事?我可愛聽故事了。
一般人都說,我們誰也不會講故事。我不著急,給他們講東北那些土改、鬧黃鼠狼和打土匪的故事。我一講,他們說,這個故事我也有啊,話匣子就打開了。
每次坐火車,我都用這個方法套故事。只要我感覺這個人聰明,愛說話,我就上去和他嘮嘮,好幾本書里的故事都是這么來的。
我很感謝我的閨女愛玲。她總夸我,幫助我,對我很有耐心。我其他幾個孩子也對我好,但如果不是和愛玲在一起生活,我不會有今天,我當不了作家,也上不了電視。有這樣的閨女,是我的福分。

2016年12月,姜淑梅在廣州參加國際作家寫作營,與外國作家交流

好身體,是一點點努力來的
我從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出名。
“姜淑梅”是我結婚登記前,大哥臨時給我起的名,登記完,這個名就沒人再叫了。小時候,家里人都叫我四妮。結婚后,娘家人叫我“老張”(丈夫姓張),婆家人叫我“富春家里的”。有了孩子,大家叫我“小孩他娘”,鄰居叫我“嫂子”、“嬸子”。
有個侄子對我特別好,叫我“大娘”叫得可親了,叫了四十多年,我第一本書出來后,他才知道我叫姜淑梅。
出名之后,日子還是一樣的過。老年人覺少,前幾年,我每天早上三點多就起床了,起來以后我就圍著小區轉,看看有什么東西能撿。有的人啥都往外扔,去年我撿過一兜子核桃,一大捆龍須面,還有一盒雞蛋,全帶回家吃了。
我閨女笑我,說,“娘,您撿破爛的時候,想過自己是個名人嗎?”我說,什么名人不名人的,我就是個老太太,看著好端端的東西被扔了,太可惜了,我就撿起來。經歷過饑荒的人,看不得糧食被浪費。我家現在要是哪兒掉了一粒米,誰看見都得撿回米袋里;家里人喝完粥的碗,都跟刷過一遍似的。
我每天的生活都差不多,早飯前和午睡后是我寫寫畫畫的時間。寫作我跟愛玲學,畫畫我跟自己學。
我原本想去老年大學學畫畫,但是人家不要我,嫌我年齡太大。愛玲給我買了一些畫冊,我自己在家邊看邊琢磨,要是有動作不知道怎么畫,我就照著鏡子比劃比劃,我的手和身子是我的老師。

姜淑梅的繪畫作品
每天上午,我會和小區里的姐妹們打撲克。我以前啥都不會玩,只會做工、干活、看孩子。撲克和麻將都是來這里才學會的。每天吃過早飯,我跟愛玲說,你好好看家,我去上班啦(笑)。她平時也忙,我得有自己的朋友。
打完撲克,我就去運動。我給自己立了規矩,每天必須走完4里地。以前我沒有運動的習慣,來了綏化以后,愛玲總催我運動。她天天跑步,堅持了十幾年,一年四季一天不落。冬天外面刮風下雪,她就鋪一張瑜伽墊,在屋里跑。多少年了,她沒吃過一個藥片,所以我樂意跟她學。

運動是姜淑梅每天雷打不動的習慣
我們娘倆都很注重健康。夏天喝姜棗茶,冬天喝紅參茶;早晨一杯蜂蜜水,晚飯用花生米、燕麥、紅棗和南瓜熬粥,可香甜了。我吃鹽很輕,東北人愛吃的大醬、酸菜和咸菜,我們家吃得很少很少。一頓飯再好吃,我吃飽了就停,一口都不多吃。
平時寫寫畫畫累了,我還會給自己按摩,搓手心、揉膝蓋、擼胳膊。我之前手哆嗦,一碗菜湯從灶臺端到飯桌,撒了一半,把我燙得夠嗆。后來我沒事就擼自己的手指頭,按摩胳膊,每天堅持,也沒吃藥,慢慢就不哆嗦了。
同齡的老太太都羨慕我身體好。87歲了,居然沒有基礎病,血壓不高,心臟沒病,能吃能睡。
去年年底我也陽了,那天我在外面走道,平時走4里地,那天走了2里地就不想走了,覺得有一點惡心,身體不愿意動彈。回家后低燒了一天,喝了幾大碗用紅糖、生姜和蔥白煮的熱茶,第二天就沒事了。
其實我年輕的時候身體沒這么好,四十多歲得過結腸炎,拉了三年肚子,瘦成皮包骨,當時自己偷偷把后事都準備好了。我現在身體好,都是這些年一點一點努力來的。

啥智慧不智慧的,就是想得開
我常說,我們這個年紀的人,像熟透的瓜,說落就落。啥時候落,是閻王爺的事兒,沒落的時候咋活,咱自己說了算。
每天出門,我都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年輕的時候我就愿意打扮,可惜那時候沒啥穿的,一件白布衫我穿了十年,下了班回家洗干凈掛起來,第二天上班再穿?,F在可好,之前上電視,愛玲給我買了一堆旗袍,我每天去打撲克都能換著穿。
有人覺得我臭美,說,哎喲,您那么大年紀了還穿旗袍?我說,咋不能穿?穿旗袍不分年齡。我老了,不打扮打扮就沒個人樣了。

每天出門前,姜淑梅都會認真打扮自己
我現在不太在乎別人的看法。我只有一個目標,就是好好活著。怎么健康怎么來,怎么高興怎么來。多想讓自己高興的事,少想過去那些煩惱的事。
與我無關的事,我一概不管。平時和老姐妹們在一起,要是說張家長李家短的,我絕不搭腔,我就愛說笑話,經常逗得大家嘎嘎樂。
有人說,姜姐,我看怎么那些老太太都那么尊重你呢?我說,因為我跟誰都好呀,我不愿意說人家的壞事,只愿意念叨人家的好,一輩子都是這樣。
孩子的事,我也不管。有時候愛玲接到電話,興許是家里出了什么事,我就跟她說,不需要我知道的,你不用告訴我。
我心里清楚,我想管也管不動了,操那么多心也沒用。我的首要任務就是管好我自己,時刻小心著,別磕著碰著了,然后吃好,睡好,心情好。
活到這把年紀了,我不害怕死,怕的就是臥床,拖累兒女,坐在輪椅上要人伺候,那樣的日子沒意思。我要健健康康的,最好哪天愛玲一掀被窩,發現(我)沒氣了,那就是我修來的福氣。

姜淑梅和女兒艾苓共同完成的新書《我的老娘八歲半》
記錄了姜淑梅幸福的晚年生活和人生智慧
你問我現在的生活還有什么煩惱?沒有,一點都沒有。
和年輕時候的苦日子比,我現在太幸福了。看書、寫作、畫畫、練毛筆字、鍛煉身體,經常學點新東西,這樣的晚年真好呀。
文中配圖均來自受訪者
原標題:《一個87歲的老人,如何度過高質量的晚年?》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