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長三角議事廳·周報|“專精特新”企業大會在杭舉行

7月26日-28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3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大會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行。 微信公眾號@杭州國際博覽中心 圖
近日,2023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大會在浙江杭州舉行。專精特新,是指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創新能力突出的中小企業。目前,全國已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9.8萬家、“小巨人”企業1.2萬家。
浙江省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工作走在全國前列,累計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32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7263家、創新型中小企業14351家、隱形冠軍341家。加快發展專精特新企業,浙江省的中小企業有哪方面的發展優勢?有哪些培育發展的舉措呢?
浙江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呈現出產業分布廣、經濟績效表現優異及創新動能強勁等特點。
從行業分布看,浙江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主要集中在制造業領域,覆蓋38個行業大類,產業分布廣泛,在全球產業鏈中的關鍵節點都能看到浙江“小巨人”企業的身影。
從經濟績效狀況看,“又專又快”特征顯著。浙江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總體營業收入額從2017年的3100.75億元增加至2021年的5967.04億元,年均增幅達17.78%,其中大部分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占全部營業收入的比重超九成,專業化特征明顯。
從研發投入看,創新發展動能強勁,浙江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研發投入總額從2017年的116.85億元增加至2021年的260.27億元,年均增幅22.17%,研發強度高于同期全國平均水平。
政府層面,從法規政策保障引領,到精準服務壯大企業群體,作為民營經濟大省的浙江,多措并舉助推中小企業走上“專精特新”發展之路。
在“法規+政策”的制度層面,浙江省于2020年率先出臺全國首部創制性法規《浙江省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2023年修訂出臺《浙江省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條例》,旨在拓展中小微企業發展空間。同時建立“條例+配套政策”法規落實機制,推動30余項配套政策措施的制定。
其次,浙江建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質升級機制。2016年起,浙江借鑒德國經驗,創新性開展省級“隱形冠軍”企業培育。近年來堅持“評育用”并重,構建形成專精特新企業“篩選建庫—診斷指導—對標提升—融通對接—精準服務—成長評價”工作閉環,推動企業進行技術攻關與產業升級。
浙江還建立有精準服務體系,以“鏈主+鏈長+專精特新”協同機制為引領,連續兩年開展“十鏈百場萬企”對接活動,幫助企業融資;并將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納入市級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培育對象,組建生物醫藥等知識產權聯盟,助力企業的技術升級。
中小企業走上專精特新的高質量發展道路,也面臨企業發展的痛點與時代挑戰。部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由于企業規模較小,品牌吸引力較弱,面臨對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足、研發投入大而資金緊張等問題。此外,隨著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經濟時代也對中小企業發展提出數字化轉型的新要求。這也是下一步浙江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挑戰所在。
長三角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發布產業發展規劃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執委會會同上海、江蘇、浙江三地經(工)信部門發布《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計劃到2025年,“創新綠核”功能框架基本建立、綠色創新產業體系初步形成、產業創新生態建設初見成效、產業一體化合作機制逐步完善;到2035年,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長三角“綠色創新產業之心”。(來源:浙江日報)
經濟
上半年上海市GDP同比增長9.7%
上半年上海市經濟保持恢復性增長態勢,一季度經濟運行實現平穩開局,二季度主要指標同比快速增長,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上半年上海市GDP為21390.2億元,同比增長9.7%。上半年主要指標增長好于全國、主要行業實現較快增長。財稅收入明顯回升。上半年上海地域內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10702億元、同比增長1.1%。(來源:解放日報)
安徽省出臺19條舉措力促平臺經濟發展
近日,安徽發布《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服務全省平臺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圍繞經營主體培育、深化監管、規范執法和激發市場活力4個方面出臺19條具體舉措,服務全省平臺經濟高質量發展。具體而言,《措施》內容主要涉及平臺經濟經營主體注冊、平臺經濟企業合法性、平臺經濟規范網絡執法和監督等方面。(來源:安徽日報)
安徽省人民幣各項貸款增速15.8%,連續七個月保持全國第一
截至6月末,安徽省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增速15.8%,高于全國平均水平4.4個百分點。6月末,安徽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較年初增加7419.5億元,同比多增1248.7億元。制造業貸款余額7985.51億元,同比增31.62%。投向制造業的中長期貸款為4496.94億元,同比增長64.56%,較年初增加1189.35億元,資金主要流向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汽車制造業等領域為。(來源:安徽日報)
浙江杭州出臺23條鄉村振興支持政策
杭州出臺《鄉村振興支持政策二十三條》,高水平推進杭州鄉村全面振興。23條支持政策的內容,主要涵蓋守住糧食安全底線,推動大田種出效益;深化農業“雙強”行動,強化科技和裝備支撐;全面深化“千萬工程”,打造新時代和美鄉村;加快基礎設施先行,打造現代化鄉村范例;切實加強要素保障,形成高質量發展合力5個方面。(來源:杭州日報)
浙江:千億資金支持鄉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近日,浙江省交通運輸廳、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浙江省分行攜手簽約,將安排超過1000億元中長期信貸額度,專項用于浙江交通重大項目建設,支持廣大浙江農村交通基礎設施發展。資金重點支持4個領域:服務“四好農村路”建設、服務普通國省干線路網建設、服務強農惠農高速公路建設、服務路衍經濟發展。(來源:浙江日報)
貿易
上海海關出臺優化營商環境二十九條措施
上海海關結合上海市外貿格局變化和企業產業實際需求于近日出臺6個方面29條措施,涵蓋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促進進出口商品物暢其流,助力外貿企業拓展市場,支持重點產業和新業態高質量發展,深化上海國際貿易和航運中心建設,持續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等內容。(來源:文匯報)
安徽省出臺14條措施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
安徽發布《關于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若干措施》,為外貿企業提供更好政策支撐。此次推出的措施主要包括3個部分、14條舉措。具體而言,4條措施將聚焦于外貿規模、汽車出口、綠色貿易、國資外貿等;4條措施將聚焦于開拓國際市場、展會經濟、跨境商貿、自貿協定等;6條措施將聚焦于外貿營商環境、財政金融資本、跨境結算、外貿通道建設等。(來源:中安在線)
安徽上半年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近三成
今年以來,安徽省對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進出口125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6.8%,占同期全省進出口總值的33.2%。進入2023年,安徽省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值在3月份迅速上升至227.6億元,4月至6月繼續保持高位。6月份,安徽省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223.5億元,增長23.1%。其中,出口178.6億元,增長33.2%。(來源:安徽日報)
產業
上海浦東引導更多企業立足環保
近日,上海浦東舉辦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大會,旨在把浦東打造成為綠色低碳前沿技術策源地、綠色低碳產業先導區。“十三五”以來,浦東已累計創建39家綠色工廠、8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22種綠色產品及3個綠色園區,在全市名列前茅;已創建4家零碳工廠、2個零碳園區和1個零碳數據中心,數量位居上海市第一。(來源:解放日報)
安徽合肥:加快打造新能源汽車之都
大眾汽車與合肥合作再上新臺階,總投資近10億歐元的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項目落戶合肥。項目集整車研發、零部件研發和采購于一體,建成后將成為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最大的科技和創新中心。合肥市培育、引進了大眾、比亞迪、蔚來、江淮、長安、安凱6家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集聚國軒高科、中創新航、巨一科技等500多家配套企業。(來源:安徽日報)
上海市668家民企參與“萬企興萬村”
近年來,上海廣大民營企業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踴躍投身“萬企興萬村”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行動。據不完全統計,上海民營企業參與“萬企興萬村”行動共668家,興村849個,投資總額近55.4億元,捐款捐物2.17億元。(來源:解放日報)
--------
“長三角議事廳”專欄由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范大學中國現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基地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研究中心和澎湃研究所共同發起。解讀長三角一體化最新政策,提供一線調研報告,呈現務實政策建議。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