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何規范“讀心術”以保護隱私權?聯合國會議討論監管神經技術

腦機接口是即將上市的眾多神經技術之一。圖片來源:Alexandra Wey/EPA/Shutterstock
科技進步正在使“讀心術”等科幻變成現實,但研究人員表示,記錄和改變人類大腦活動的設備將產生隱私問題,挑戰現有的法律,同時給倫理學家提出難題。
如何規范“讀心術”以保護隱私權?據《自然》報道,近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法國巴黎舉行會議,神經科學家、倫理學家和各國政府官員就這一主題展開討論,并規劃了管理此類神經技術的下一步行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負責社會和人文科學的助理總干事Gabriela Ramos表示,如何監管神經技術“不是技術的討論,而是關于社會問題和法律問題的討論”。
此次會議上發布的最新神經技術報告顯示,2015年至2020年間,全球范圍內每年申請的神經技術相關專利數量翻了一番。2010年至2020年間,神經技術產業相關投資增長了22倍,產業規模高達330億美元。
美國杜克大學倫理學家Nita Farahany表示,在數字世界里,已經有利用個人數據謀取政治或商業利益的行為。政策制定者面臨的挑戰是一方面要制定法規防止神經技術的潛在危害,另一方面又不能限制有益的研究。
目前,臨床使用的相關醫療產品很大程度上受藥品和醫療器械法規的監管。而倫理學家更為關注的是商業設備。許多公司都在開發可穿戴設備,包括耳機、耳塞和腕帶等,這些設備可以記錄不同形式的神經活動,制造商能獲取這些信息,由此會產生數據隱私問題。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神經科學家Rafael Yuste表示,神經技術公司都有相關條款,要求用戶將大腦數據的所有權交給公司。有的公司還保留了與第三方共享這些數據的權利。“這是一種掠奪性行為,也反映出監管的缺乏。”Yuste說。
Farahany說,鑒于這些產品的市場潛力很大,而且公司可能很快就會從中獲利,監管迫在眉睫。
目前,智利、西班牙、斯洛文尼亞和沙特阿拉伯等國已經開始制定監管規定,智利在2021年成為第一個更新憲法承認神經技術需要法律監管的國家。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員國將于11月投票決定是否應該制定神經技術的全球指導方針。
(原標題《聯合國會議討論如何監管神經技術》)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