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生育面面觀|復旦教授:生育政策不宜全國一刀切,老齡人口定義也有待更新
當今中國人口面臨巨大轉折,而上海作為超大城市,面臨著更加嚴重的少子化和老齡化問題。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近日,在由上海市人口學會和上海市計劃生育協會聯合主辦、華東師范大學人口研究所承辦的“城市人口高質量發展與中國式現代化”專題報告會上,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老齡研究院院長彭希哲作了《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方案與上海方案》報告。

彭希哲 圖片來源:“華東師大人口所”微信公號
“不管是老齡化,還是少子化,本質來說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且這個結果在世界范圍之內幾乎沒有例外?!迸硐U苤赋觯淆g化和少子化是中國人口發展的基本態勢之一,這是不得不接受的現實。但各方仍須在促進生育方面作出努力,“鼓勵生育其實很難解決當下的問題,但它是想為20年后,我們整個國家的發展創造一個相對更有利的人口環境?!?/p>
與此同時,“低齡老人”和“高齡打工人”正成為一個普遍探討的新議題。彭希哲認為,傳統的老齡化存在誤區,老齡人口的定義也有待更新,如何挖掘老年人口中蘊藏的巨大人力資源和消費潛力,值得探討。

當前我國人口發展的基本態勢。本文圖片除標注外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 鄒佳雯 圖
少子化:我國人口出生數仍將在低位徘徊并可能持續下降
我們該怎么理解整個社會經濟發展與人口老齡化的結構變化,以及這二者對中國和世界未來會產生的影響?
彭希哲談到,要理解的第一點是,人口規模巨大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特征,但我國也正在發生“總人口持續增長的趨勢基本停止”的情況。“連續三年維持一種狀況,我們才可以把它理解為是一個長期趨勢的開始?!迸硐U苷f。
第二,要認識到育齡人群不僅在上海,在全國都在持續減少中,特別是生育旺盛期婦女規模下降很快。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十三五”時期20-34歲生育旺盛期婦女年均減少340萬,2021年相比2020年減少了473萬。2022年全年我國出生人口956萬人,這是1962年以來,年出生人口首次跌破1000萬。
“在我國未來10年中,生育旺盛期婦女每年至少減少400萬。在這樣的狀況下,年出生人口要想再回升到1000萬以上,我們覺得比較困難?!迸硐U軋F隊曾做過測算,如總年度出生數要恢復到1200萬,生育水平需要比現在提高40%,而這會花費大量的人力資源、國家財政或家庭資源,“要認識到,未來我國年度出生數應該基本上是在低位徘徊并可能持續下降。全球范圍內當一個國家生育率低迷的情況,一般短期之內都很難拉上來?!?/p>
彭希哲認為,生育政策的目標,不宜定得太高。“我認為尤其不能把上海的生育政策定得太高。如果在配套政策上國家財政花了很多錢,最終出生數據沒有較大提高,大家就認為說上海生育政策失敗了,這樣理解是不合適的,因為這兩者之間絕對不能掛鉤?!彼忉?,上海的生育及其配套政策更多的是表明政府對生育問題的基本態度,反映的是國家現代化進程中,應當給到中國的生育家庭或者說育齡人群怎樣必要的社會福利。
彭希哲談到,一問為什么不愿意生孩子,大家就說因為沒錢、太忙沒人帶孩子?!拔覀冏鋈丝谘芯康臅吹?,為什么談錢算賬,說生一個小孩要花多少錢?經濟學認為每個人的行為都是在做經濟上的理性選擇。如果按社會學的角度解釋,羊群效應的影響就很大,即看周邊的人都生了,那我也選擇生,而如果大家都不結婚、不生育,則可能影響個人判斷?!迸硐U苷J為要特別注意那些在社會上有重要影響力的人群,他們的婚育行為會產生一種引領性的效果,“所以我們必須要接受目前的現實,應當為上海的育齡人群提供更多更好的婚、育、養、教的公共服務,同時輿論的導向仍是重要的。”
在“生育賬”方面,包括上海在內的一線城市的育齡人群,或許會算出一筆更高的賬?!拔覈鞯亟洕l展水平差異很大,反映在生育成本上也同樣如此?!币虼?,他認為,生育政策不宜全國一刀切,要認識到區域人口增減的分化趨勢,“生育率的提升是國家的整體目標,我們國家講究集中力量辦大事、辦好事。因此對于重點人群、重點地區,可以重點關注,讓整體投入獲得最大效益?!?/p>
老齡化:預計未來30年,中國始終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
在老齡化和少子化作為中國人口發展的基本態勢之一的背景下,彭希哲認為,應當破除傳統的老齡化誤區,更新老齡人口定義,挖掘老年人口中蘊藏的巨大的人力資源和消費潛力;要在國家戰略視野下對“積極應對老齡化”破題,建立“全生命周期”視角,以應對老齡化實現人口高質量發展。
“我們的老齡化和高齡化的速度不可避免地在加快,醫療負擔會隨之越來越重,退休高峰和死亡高峰也將出現?!迸硐U苷劦?,在全球范圍內比較,中國在未來近30年的時間,將始終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此后才有可能為印度“趕超”。
國家衛生健康委數據測算顯示,預計“十四五”時期,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量將突破3億。
“最關鍵的問題是,我們的老齡化速度太快了。”彭希哲表示,歐美國家一般花百年時間完成從進入老齡化到深度老齡化的過程,中國走完這個過程只用了34年,“太快了,使得我們沒有充足的時間在觀念、財富、制度上做足準備?!?/p>
那么,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到底是要調整人口來適應我們原有的各項制度,還是調整就業政策、福利政策、社會保障、養老金制度等,來使得人口和社會經濟、環境資源之間取得新的平衡?“這兩條路當然都要走?,F在國家鼓勵生育,其實目標不是解決當下的問題,而是想為20年后,我們整個國家的發展創造一個相對更有利的人口環境?!迸硐U苷f。
人們對老齡化的最大擔憂常常是擔心工作的人越來越少而領取養老金的人越來越多,從而對社會經濟發展形成負面的壓力。當勞動年齡人口的數量和結構都不可避免地減少時,怎么用更高的勞動力質量補償減少的勞動力數量,將成為人口結構變化過程中的重要問題。

我國歷年勞動參與率,呈下降趨勢。
隨著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深化,勞動力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不匹配的現象日漸凸顯,勞動參與率在過去一段時間內持續降低。彭希哲談到,近年來更多年輕人接受更長時間的高等教育,未來勞動力的整體素質會不斷提高;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從事靈活就業或退出既定的勞動力市場;此外,科技的發展也在改變生產方式和勞動力市場上的供求關系,短期內主要表現為對勞動力需求的降低,而科技在未來在多大程度上能激發更多新的勞動力需求,目前也仍有不確定性。
老年人口的界定標準或許過于簡單化,潛力有待挖掘
在上述背景下,彭希哲認為,有必要重新審視傳統老齡化觀念的誤區。
“在傳統概念上,人到60歲就要退休,認為人力資本、社會資本到了60歲就不再發揮作用了,60歲以上的人是需要被別人撫養、被別人照料的。而在這樣一種社會認知和制度安排中,我們勢必會夸大老齡化的各種負面效應。”他談到,我們常?;凇跋鄬δ贻p”的社會形態和國際經驗思維慣性來理解老齡社會,而社會對于老齡化的一部分概念,其實是建構出來的。

彭希哲認為,我國老年人口中蘊藏著巨大的人力資源和消費潛力。
彭希哲提出,目前老年人口的界定標準或許過于簡單化,只關注生理年齡,而忽視老齡化的多元性、層次性、階段性和動態性?!按蠹覄澏ǖ睦夏耆丝诘臉藴?,是數十年前由聯合國提出的標準,而從確定這樣的指標至今,人類社會已經經歷巨大的人口、健康及疾病譜轉變,經濟社會關系也產生了重大變革。標準不能順應新的形勢改變嗎?怎么改變?這有待學術界的研究,需要政府部門達成共識,甚至需要世界各國的共同努力,也需要社會中各方面形成一個新的社會、輿論環境?!?/p>
彭希哲舉例,巴菲特93歲了,大家卻依然覺得他沒退休,因他在市場上仍能發揮作用。“我們要認識到,老年人口中蘊藏著巨大的人力資源和消費潛力?!彼忉專谖磥硎觊g,每年新增進入老齡的人群數量都在2000萬左右,如此巨大的人口數量,即使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繼續工作或參與其他社會經濟活動,也會成為蔚為可觀的人力資源。
對老齡人力資源的使用,特別是超過60歲但還有能力和意愿工作的,如何將這部分人口納入整體的人才規劃?怎么更好地發揮這部分人力資源的作用?這將成為學者們的新課題,也需要立法機構和政府部門修改完善各種法律條例和政府規章,創造更有利于老年人口社會經濟參與的社會環境。彭希哲認為,處理好這個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或可抵消未來我國人口老齡化帶來的一些負面效應,目前可能以推進靈活退休安排為主要途徑。
而對于中國人口結構在未來的變化,彭希哲認為,少子老齡化將持續發展,中國需要利用好幾大優勢,如政府治理和協調資源的能力優勢,我國悠久的養老孝老尊老歷史文化傳統優勢,以及科學技術高速發展、廣泛應用賦予我國的時代優勢。
“西方發達國家在和中國相當的老齡化階段時,還沒有現在這樣的科技發展。充分利用科技發展和制度創新所提供的機遇和潛力,無論是在經濟持續發展還是完善為老公共服務等方面都是大有作為的,也是我們積極應對老齡化中國方案的重要內容?!迸硐U鼙硎?。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