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丨違規轉租的人,到底是怎么拿到公租房的?
一套原租金1700元的一居室公租房,轉手往外一租,價格漲到了4900元。在房租上漲成為熱議話題的當下,這個消息刺痛了不少人。
近日,有媒體報道,我愛我家、中天置地存在違規轉租公租房現象,通過中介租賃的部分租戶卻并不知情。事情曝光后,北京市朝陽區房管局責令兩家企業涉案門店停業整頓,下一步將對兩家企業的違規行為立案調查,一經查實堅決進行高限處罰。
中介違規代理公租房,自然該罰。但如果誤以為中介把房租從1700元漲到4900元“太黑心”,那就錯了,因為中介并不能直接拿到公租房。公租房轉租的亂象,中介是較不重要的一環。
轉租的責任首先在公租房的承租人。4900元應該是那個區域的市場價,1700元實質是政府補貼之后的優惠價。這些人賺的才是大頭,中介賺的只是一筆中介費。
這些違規轉租的承租人當然要付出代價。根據官方通報,他們被解除合同,收回房屋,還要接受5年內不予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的處罰,并計入不良信用記錄。
同時有關部門嚴正聲明:公租房嚴禁轉租轉借,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但事情至此并不能算圓滿解決。因為公租房轉租不是新鮮事,2017年北京就嚴查過一回,事實證明效果有限。
在我看來,最重要的問題是:這些違規轉租的人,到底是怎么拿到公租房的?
按照規定,只有沒房的人才能申請公租房,那么這些人把公租房轉之后,去哪兒住了呢?總不會流落街頭吧。也就是說,他們的家庭條件很可能不具備申請公租房的資質,但他們還是申請到了。
本該用來保障困難家庭的公租房,若成了一些人的牟利手段,才是最大的不公。
嚴罰中介并不能解決問題,因為還有其他途徑把房子轉出去,比如租給身邊的朋友。如果查得再嚴一些,他們干脆閑置,那也不代表公租房得到了有效利用。
問題的源頭在于公租房的分配環節。源頭如果扭曲了,后面怎么嚴防死守都于事無補。因此要倒查公租房分配環節有沒有疏漏或者貓膩。
公租房的定位也值得反思。據了解,一些地方的公租房會向國有企業、重點企業傾斜,而這些的企業的職工本來就有較好的待遇。這就導致保障性住房沒有流向最需要保障的家庭,成了某種形式的企業內部福利。
其實用行政手段直接“分房子”,本身就容易出問題,一是近水樓臺先得月,二是申請者的家庭條件難以掌握,三是申請者的實際需求千變萬化。比如公租房轉租可能有一種相對無辜的情況,某人申請到的公租房離單位較遠,把公租房轉出去再去單位附近租房住。
因此除了加強資質審核這條路之外,將來的住房保障工作應該多采取貨幣化補貼的方式,比如給低收入家庭發“租房券”,讓他們到市場上自己租房。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