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北京擬定:承諾捐贈未履行,受贈人可向法院請求支付令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消息,8月31日上午,記者從北京市政府法制辦獲悉,《北京市促進慈善事業若干規定(修訂草案送審稿)》正在市政府法制辦網站征集意見。草案對個人在社交平臺發布募捐信息、承諾捐贈無不當理由不履行等慈善事業中遇到的新問題進行了規定和明確。
2013年9月,北京市以政府令的形式頒布了《北京市促進慈善事業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若干規定》),有效促進和規范了慈善事業發展。
但隨著社會發展,慈善理念、慈善方式及發展方向都在不斷發生變化,尤其是近幾年來,個人在網絡平臺募捐的事例越來越多,出現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如如何界定個人求助與非法募捐的關系,如何定性個人通過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發布或者轉發的求助、募捐信息的行為的性質以及平臺的責任義務等。
草案第八條規定, 個人通過廣播、電視、報刊以及網絡服務提供者、電信運營商等平臺(以下簡稱“平臺”)發布求助信息的,信息發布個人對求助信息的真實性負責。平臺事先應對其發布信息的真實性進行必要的審核并在發布信息時進行風險防范提示,平臺接收到舉報、投訴后及時采取合理措施的,可以不承擔法律責任。
平臺可有序引導個人與慈善組織合作,個人不得以個人求助的名義變相開展公開募捐。
對于捐贈人通過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媒體公開承諾捐贈的行為,草案規定,捐贈人應當明確受贈主體及履行時限,按照捐贈協議履行捐贈義務。捐贈人承諾時未明確履行時限的,應當在合理期限之內履行捐贈承諾。捐贈人違反捐贈協議逾期未交付捐贈財產且不存在《慈善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的例外情形的,慈善組織或者其他接受捐贈的人可以要求交付;捐贈人拒不交付的,慈善組織和其他接受捐贈的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或者提起訴訟。
此外,草案還對慈善組織普遍反映稅收優惠政策落實難問題、慈善組織信用問題進行了規定。
社會各界可以登陸北京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網站(http://www.bjfzb.gov.cn),在網站首頁左側的“北京市法規規章草案意見征集系統”中對本草案提出意見。也可登陸北京市政務門戶網站“首都之窗”(http://www.beijing.gov.cn),在首頁“政民互動”板塊中查看草案及草案說明。
(原題為《北京擬定:承諾捐贈未捐贈 受贈人可向法院請求支付令》)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