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央視財經評論:原料藥價格大漲,惡意控銷是“幕后推手”
作為藥品供應鏈中的重要一環,用于生產各類制劑的原料藥物的價格波動,直接影響到終端藥品的生產和供應。今年以來,原料藥的價格頻頻上漲,漲幅普遍達到兩三倍。有的原料藥品種甚至在短短一個月內,就從原本的幾百塊漲到數萬元,漲幅達數十倍。以感冒藥常用原料藥撲爾敏為例,一個月間其價格就從每公斤400元左右漲到每公斤23000元,爆漲約58倍。
原料藥價格暴漲為哪般?對產業鏈影響幾何?又該如何破局?8月30日晚,原國務院醫改專家委員會委員房志武和央廣財經評論員王冠做客《央視財經評論》演播室,深度解析。
原料藥價格緣何瘋漲?
房志武:原料藥就是成品藥的“芯片”
原國務院醫改專家委員會委員 房志武:顧名思義,原料藥就是藥的原料,為什么說是芯片呢?一是含量非常低,一顆藥里面只有幾毫克。第二是極其重要,就像一部電腦一樣,芯片能夠發揮作用的重要原因。沒了這幾毫克,藥就不起作用。
房志武:惡意控銷是價格暴漲的重要原因
原國務院醫改專家委員會委員 房志武:雖然可能也有一些良性的治理因素,造成了價格上漲,比如環保治理、還有城鎮化、還有治理以前的一些無序生產等等,造成一些成本上升,但這樣的上升通常在20%、30%的范疇內,大家還能接受,國家也愿意給補貼,使得廠家基本上能夠維持生產并取得合理利潤。但是,總有一些人想方設法利用市場去牟取暴利。這種異常暴漲、幾十倍暴漲的,里面通常有惡意控制銷售渠道這樣的原因。
王冠:要警惕因原料藥價格上漲導致斷供
央廣財經評論員 王冠:藥廠也是要追求利潤的,現在可以看到有些原料藥下游企業就是在硬扛,為了維系企業在行業中已有的位置、維持生產等,只能自己咬牙去消化成本。但是光靠自己來維持,到扛不住的時候,藥物的生產就會減弱乃至退出。到那個時候,對普通消費者來說,可能就不是藥價貴不貴的問題,而是能不能吃到的問題。
原料藥壟斷如何打破?
房志武:反壟斷要多部門聯動 順藤摸瓜
原國務院醫改專家委員會委員 房志武:這就有點像是貓捉老鼠。藥品壟斷、操縱市場價格這個問題,早期是包產品,把一個藥包了,市場就占住了。后來國家不斷打擊治理,壟斷者就開始向后退,從下游往中游躲,再然后是往上游跑,開始包原料。越往上跑越難抓,里面有很多狡猾的手段。為什么說要多部門聯動?比如,有一個傳統手段,就是分散貨源、分散注冊,有很多代理商可能都是被集體操縱的,這種壟斷就很難查實。
王冠:流通環節亟待理順機制
央廣財經評論員 王冠:眼下這輪暴漲,因為沒有傳導到最后成品藥價的終端,可能普通消費者感受不明顯,但如果不進行很好的機制疏通,這種價格扭曲一定是會出問題的,只是爆發或大或小,或早或晚的問題。
房志武:增加原料藥的供給是破解壟斷的關鍵
原國務院醫改專家委員會委員 房志武:藥品有一個特點,因為國家要嚴格監管保證藥品的安全生產,所以審批注冊上市流程很長。但是,長的流程,可能通常跟快速變化的價格市場不一定匹配,反映不及時。這個時候就需要整個國家既要有長效的產業機制,也要有快速反應的應急機制。但核心還是著眼增加供給。
房志武:國家要出手 多部門要聯動 戰術要科學
原國務院醫改專家委員會委員 房志武:首先國家要保住老實人,不讓老實人吃虧,該給補貼、該在采購額上予以傾斜,都可以有。捉投機者就更要多部門聯動。首先,衛生部門和醫保部門,要對異常的市場價格保持高度敏感,市場被壟斷了、價格畸形了,不管是高價還是占據了畸形市場的份額,這都是一個壟斷行為,可能沒漲價,但是把別人排擠出去了,但這都是壟斷。壟斷了以后,國家發改委、反壟斷局該跟進就要跟進,該調查就要調查。
王冠:利益和公益 市場和政府 找好平衡點
央廣財經評論員 王冠:藥品首先它確實是商品,但絕不能只是商品。利益和公益之間該如何平衡?這同樣也是自由市場和有為政府之間,如何找到平衡點的問題。不光是今天說到的原料藥,當下整個經濟的運轉和治理體系、治理能力都面臨這些挑戰。可能既有應對技巧和方法的問題,也有立法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問題,這都需要系統地思考。
(原題為《央視財經評論丨原料藥價格大漲,惡意控銷是“幕后推手”》)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