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百濟神州總裁:醫保談判續約規則找到了平衡點,不能越創新價格越低

“我覺得這次國家醫保局的政策,真真正正是在各種平衡之間找到了一個很好的點。”7月22日,第七屆血液腫瘤高峰論壇上,百濟神州(BGNE.US;06160.HK;688235.SH)總裁、首席運營官兼中國區總經理吳曉濱在接受包括澎湃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談及《談判藥品續約規則》,他表示,這次的規則非常好,期待看到相關規則在執行過程中落地的情況。
7月21日晚間,國家醫療保障局官網正式公布《談判藥品續約規則》及《非獨家藥品競價規則》,這兩大規則文件是一年一度國家醫保目錄調整工作的重要依據。其中《談判藥品續約規則》提出,對達到8年的談判藥納入常規目錄管理;對未達8年的談判藥,連續協議期達到或超過4年的品種以簡易方式續約或新增適應證觸發降價的,降幅減半。業內普遍認為,上述規則調整有利于減輕后期降價壓力。
百濟神州旗下有多款創新藥通過醫保談判進入國家醫保目錄,其中知名PD-1腫瘤藥替雷利珠單抗在2022年新增納入四項適應證,共有9項獲批適應證全部納入醫保目錄。
吳曉濱認為,此次續約規則切實反映了政策制定者在探索一個平衡點,即醫保政策要充分考量如何確保源頭創新和行業得到可持續發展,“當你降價好幾次,其實已經降到了該有的水平,就不能年年降;一個藥不斷有新適應證出來,不能說出來一個新適應證,就再降一次價,因為新適應證的增加是需要科學探索的,實際上它是需要創新的,不能說我越創新,你價格越低,這樣的話沒人再去做新的適應證了。”
吳曉濱自1992年開始醫藥行業的職業生涯,先后在拜耳、惠氏、輝瑞等知名跨國藥企工作。對于腫瘤藥的可及性問題,吳曉濱提到,過去在中國的創新藥都是進口的天價藥,家里有了癌癥患者,基本上都是砸鍋賣鐵賣房子的節奏,得益于醫保降價等多方面的支持,這種情況在當前已經有很大的改善。但值得關注的另一面是,腫瘤創新藥降價不能太低,廠家虧本以后,對于整個創新藥行業的發展都是不利的。
“一定要找到一個平衡點。”吳曉濱認為,對于創新藥的價格來說,如果一款藥在美國市場是100(元),在中國大幅度降價后,降到20%至30%左右,“我覺得這個度是可以的”,如果降到10%以下了,甚至降到百分之幾,這個可能就是過度了。過度降價可能導致整個創新藥產業都發展不起來了,當中國自己的創新藥都不在了,可能又要回到以前“我不是藥神”的場景了。
在此次峰會上,哈爾濱血液病腫瘤研究所馬軍也對最新的醫保談判續約規則給出了積極評價,他認為,上述規則對創新藥給予了照顧,非常好,但各家必須意識到,不能走重復、內卷的路,要找到自己的創新之路。
6月12日,嘉和生物(6998.HK)在港交所公告稱,已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告知,杰諾單抗用于治療復發╱難治性外周T細胞淋巴瘤(PTCL)的新藥上市申請未獲批準。這是首次在國內被拒批的國產PD-1。
上述PD-1腫瘤藥此前被業內稱為“內卷之王”,馬軍認為,內卷之下,藥品的價格更容易下降,對于患者來說是有好處的,但內卷的缺點也十分明顯,就是浪費資源,“那天我在一個會上說,不要再投這些靶點,做ADC、PD-1了,沒有必要了”,過去藥審部門很少拒批什么藥物,但今年藥審非常緊,原因之一就是同類藥太多了,而產品本身又沒比現有的療法有更好的有效性或安全性。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