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科創硬力|專訪晶科能源:科創板帶動光伏行業創新能力持續增強
2023年7月22日,科創板即將迎來開市交易4周年,在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站在這個時間節點,澎湃財經推出《科創硬力:科創板4周年特別報道》,邀請資本市場頂級專家、一線金融機構負責人及上市公司負責人,回顧設立科創板試點注冊制4年來的得失,展望新起點上,科創板的改革前景。
本期刊出的是澎湃新聞對晶科能源(688223.SH)董事會秘書蔣瑞的專訪。

2019年7月22日,首批25家科創板上市企業鳴鑼開市。截至2023年7月20日,科創板上市公司數量達到546家。從無到有、從有到多,科創板集聚創新企業,四年以來已然成為“硬科技”企業上市的首選地,持續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賦能。
“科創板一直以來積極貫徹落實‘制造強國’戰略,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大力支持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不斷塑造中國制造業新的競爭優勢。”光伏龍頭企業晶科能源(688223.SH)董事會秘書蔣瑞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表示,科創板的設立契合了科技創新企業的特點和融資需求,推動光伏企業研發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研發人才隊伍不斷擴充,從而帶動行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促進科技、資本、產業形成良性循環。
晶科能源2022年1月在科創板上市。今年一季度,該公司成為業內首家突破150GW出貨量里程碑的光伏企業,這意味著全球每8塊安裝的光伏組件中就有1塊來自晶科。在競爭極為激烈的光伏行業,要實現組件出貨量持續領跑同行十分不易,背后是持續的研發投入及工藝創新。光伏電池技術從P型向N型迭代的浪潮已勢不可擋,在科創板的加持之下,晶科能源加速N型技術的產業化落地。目前其擁有行業最大的N型產能,在新一輪N型競速賽中處于領先身位。
登“科”一年半,多項核心數據快速增長
20年來,中國光伏行業歷經“三落四起”跌宕起伏,能夠穿越多次產業周期,并在激烈市場競爭中不斷壯大的企業始終是少數。晶科能源即為其中之一。2022年1月26日,晶科能源登陸上交所科創板,彼時一舉創下科創板開板以來第四大IPO和A股新能源行業最大的科創板IPO。
回歸A股科創板上市一年多以來,得益于資本市場的助力加持,晶科能源的多項核心數據快速增長。截至2022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26.7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03.79%;歸母扣除非凈利潤26.4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98.60%。2022年末,公司總資產1056.39億元,較期初增長44.97%。
登“科”后的晶科能源研發投入進一步加碼。蔣瑞介紹稱,由晶科能源自主研發的N型182高效單晶硅TOPCon電池實驗室轉換效率創造了26.4%的新世界記錄。該公司已經累計22次打破電池效率和組件功率的世界記錄,并在過去兩年里連續7次打破N型TOPCon電池世界記錄。此外,公司積極開展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發,儲備了IBC、疊層、鈣鈦礦等具有良好開發前景的技術。
“科創板上市有助于公司進一步擴充融資渠道,引進優質的長期戰略資金,優化公司股本結構、提升公司治理水準。”蔣瑞表示,在上市后,晶科能源充分感受到科創板在引導資金支持創新、增強信息披露透明、不斷規范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等方面的切實進步和配套扶持。同時,在投資者教育方面,強調與投資者的雙向有效溝通,對投資者關系管理的精細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降本增效、技術迭代是光伏行業發展的主旋律。2022年,中國光伏行業14次刷新晶硅電池實驗室轉換效率的世界紀錄,這一創新趨勢仍在延續。科創板的制度設計為光伏企業創新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對此,蔣瑞談到,2022年初IPO首發募集資金幫助晶科能源有效抓住光伏行業技術變革機遇,率先實現N型產品大規模量產,確立N型行業領先地位;2023年該公司成功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幫助公司加速N型技術的產業化落地、持續完善N型TOPCon一體化產能的建設,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盈利能力。除了拓寬融資渠道之外,科創板上市亦有助于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公司董事會于2022年9月審議并通過了股權激勵計劃議案,進一步提升公司中基層管理人員以及專業技術人員凝聚力和創造力。”
澎湃新聞注意到,今年上半年,高效的N型組件在各大電力公司的組件集采中備受青睞,中核、大唐、華能等央企組件集采中N型產品占比均超40%。僅6月單月,大型央企集采中,晶科的N-TOPCon中標規模就超過2GW。到2023年底,晶科能源的N型一體化產能將超過55GW。
建言提升科創板市場國際化水平
蔣瑞談及,經過不斷深入改革,科創板目前各方面的制度已經較為成熟,科創板目前正憑借獨特的硬科技屬性、高成長特性吸引著國內外長期投資者。作為科創企業,公司更加關注如何通過信息披露、交易制度等方面以更大力度推進其市場化,在資本市場獲得更多支持。
作為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試驗田”,科創板如何進一步提升對科創企業和資本的吸引力?蔣瑞表示,建議根據科創企業科技屬性強、技術更迭快的特點,強化信息披露中創新研發部分的行業性和專業性。同時,進一步提升科創板市場的國際化水平,為國際投資者調研科創板公司提供更便利渠道。此外,讓更多中小投資者有參與科創板投資的機會,進一步提高科創板的流動性。
截至6月底,光伏累計裝機約4.7億千瓦,已成為中國裝機規模的第二大電源,僅次于煤電。2022年全年國內光伏新增裝機87.41GW,創歷史新高,而2023年上半年新增光伏裝機已達到78.42GW,全年突破百GW的裝機量已無懸念。
但在全球市場需求持續旺盛的同時,中國光伏產業也面臨產能過剩風險、產業鏈價格波動、國際貿易環境復雜等隱憂。
“隨著全球減碳共識的達成和光伏發電平價上網時代到來,光伏發電目前已成為最具經濟性的能源,未來將逐步成為能源結構中的主體,屬于具有高成長性、高確定性的‘長坡厚雪’賽道。”蔣瑞認為,近些年來,我國光伏發電發展迅速,成果顯著,從應用規模、技術進步、成本下降、消納利用、政策體系、國際影響力等方面已經成為了全球光伏發電領域的引領者,光伏產業已是中國最具全球比較競爭優勢的產業之一。在此背景下,光伏企業如何通過品牌、渠道、供應鏈、產品差異化多維度構建起來牢固壁壘,持續通關技術持續創新、全球化能力等差異化形成競爭優勢是企業需要面臨的核心問題。
蔣瑞對澎湃新聞表示,N型TOPCon技術的先進性和經濟性已受到市場充分認可,產能今年供應較需求仍較為稀缺。得益于科創板上市后融資渠道拓寬,晶科能源得以加強先進產能投資,著重優化垂直一體化產能,有序推進組件、電池片和硅片各環節的大尺寸和N型先進產能逐步擴產。“持續的先進產能投入將幫助公司有效完善產能一體化水平,并支撐未來出貨中N型產品比例進一步提升,推進行業加速向N型轉型升級。”
年初以來,光伏供應鏈價格經歷短暫反彈后持續下滑,上游降價最快的環節較去年最高價跌超78%。截至本周,硅料、硅片環節價格持穩微漲。產業鏈價格調整是否已告一段落?
在蔣瑞看來,得益于下游需求旺盛對價格的支撐,預期光伏產業鏈下游跌價空間有限。目前產業鏈價格傳導接近穩定水平,制約光伏地面裝機需求掣肘進一步減少,新增供給逐步釋放。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大量新玩家涌入,近年來光伏賽道變得愈發擁擠。產業鏈價格回到合理區間的同時,階段性產能過剩導致的行業大洗牌也在迫近。
蔣瑞對澎湃新聞分析稱,產業鏈環節中,組件也有比較高的壁壘,包括品牌渠道、供應鏈管理、核心技術等。尤其在海外市場的優勢需要長期積累,新進入者面臨較大挑戰。核心的電池環節需要較強的研發組織能力、復雜的產線設計、工藝導入、生產運營等方面的經驗積累。因此,具有戰略和競爭特色的頭部一體化優勢更加明顯,垂直一體化的產業鏈布局的協同優勢能進一步幫助核心產品成本降低、提升附加值,在產業鏈各個環節贏得先機。
“目前頭部一體化企業各具戰略優勢和競爭特色,而晶科在N型技術和品牌渠道優勢明顯。 ”他表示,“預計未來在行業擴產周期,公司保持先進產品優勢的競爭力會進一步擴大。”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