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穩住,《如懿傳》可能要逆風翻盤了
對于《如懿傳》來說,從“萬眾期待”到“謹慎期待”它花了近兩年,從“謹慎期待”到“全網喊打”可能就是一夜之間的事。8月20日,《如懿傳》在騰訊視頻開播,當晚“周迅聲音”、“如懿傳服化道”等話題直接躥上熱搜,經過發酵,這些話題又演變成了“摳圖”、“塑料感”、“米老鼠耳環”、“馬克筆鬢角”。
很明顯,《如懿傳》的第一仗,并沒有打好。從開機到播出前,《如懿傳》發布的所有官方照片,都在突出“精致”二字。

然而第1集,劈頭蓋臉而來的是狗皮膏藥式廣告,它貼在了片頭曲上面,貼在了片頭曲后直接出現的贊助商廣告上,到了正片也沒有要消失的意思,一度連字幕都要蓋住。

我撐下來了,但我也沒有等來我預期的畫面,就算不提那些不入流的摳圖,畫面依然無法讓人滿意。

除了色調,《如懿傳》的宣傳中,一直在強調對歷史的考究,但明明十分恢弘的登基場面,乾隆卻直接走在了丹陛之上。


再次打開《如懿傳》的我,卻一口氣追到了最新一集,劇集的質量呈現出了一個明顯的上升趨勢。首先劇情突然流暢了,每一集都有清晰的故事線,從伏筆到發展,從高潮到收尾,然后進入下一個故事,一環套一環。像這樣,讓觀眾產生要看個究竟的想法,才是劇情的正確打開方式。
如懿也在事件中慢慢變化:被太后禁足,如懿學會了保全自己;海蘭被誣陷受辱,如懿懂得了權力的血腥;無端被懷疑下毒,如懿懂得了在這個宮里,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經歷是是非非的如懿,坐在門邊,夕陽正好,而眼淚卻忍不住往下掉。

女主如懿的人設不是白蓮花,也不是黑蓮花,算是機智自保型,不傷及無辜,也不受人欺負,布好局看熱鬧的樣子,也可愛得很。

甚至連主角身邊的宮女太監們,也都是性格鮮明。作為籠絡工具被賜婚給太監的蓮心,遭遇也讓人頗為心疼。一聲嘆息后,每個人都是這個后宮牢籠中,無法掙脫的囚鳥罷了。
隨著劇情推進,演員們的狀態也越發好了。第18集是一個事件爆發的高潮集,如懿面對陪嫁宮女的背叛,近8分鐘的戲,周迅一言不發,卻將內心從震驚到委屈再到心寒的變化表現得層次分明。這種委屈生氣卻又不想流淚到開始發抖的狀態,相信不少人都有過。


除此以外,《如懿傳》的服飾精美,因為沒有了前期的夸張配色,也終于重新被觀眾看到。不像許多電視劇的“四季如春”,《如懿傳》很注重時間流轉,服飾也會隨之變化。

甚至劇中的飲食,也成了彈幕中的“深夜放毒”,成就了《舌尖上的如懿傳》。


《如懿傳》改編自流瀲紫小說《后宮·如懿傳》,相比《甄嬛傳》原著小說的架空設定,《如懿傳》直接把故事背景設定為乾隆年間,人物也大都有歷史原型,這就埋下了第一個坑——“歷史大戲”。
《如懿傳》確實也非常想要打造這一點。宣傳以“對歷史基本尊重”,“長達三個月的禮儀培訓”為噱頭,卻讓富察氏和女主烏拉那拉氏前后腳進王府(歷史上富察氏早了7年),“尊重歷史”四個字從頭就站不住腳。更別說《如懿傳》還要將歷史上乾隆對富察皇后的情誼和對女主烏拉那拉氏的厭惡,徹底做個反轉了。包括《如懿傳》的服化道,也被觀眾打臉,吐槽時代不對。但其實,服裝造型團隊一開始就說了。↓↓

《如懿傳》還野心改編,在開頭增加了青梅竹馬的年少愛戀,以突顯“帝后深情”,奈何劇情單薄,流程像流水賬一般趕,這邊秀女選著,那邊三阿哥和皇后出事了,如懿剛進府沒多久,雍正又駕崩了。結果“帝后情深”大家沒感受到,倒是感受到了劇本的蒼白。這還不止,開篇必須是有大咖鎮場的,于是堅決讓40歲左右的兩位主演去演繹十幾歲的花樣年紀;開篇必須是有宏大場面的,卻在登基的細節上翻了船。
整整兩集,觀眾看不到劇情的記憶點、高潮點、也不知道劇情要走向哪里,自然就走了,在這個用倍速快進看劇的時代,誰也沒有那么大的耐性,開頭吸引不住,就是失敗。這個有野心的開頭,最終變成了畫蛇添足。觀眾還可能甩一句“比《延禧攻略》差多了”。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延禧攻略》,它似乎占盡了優勢,先于《如懿傳》播出,相對符合史實,反套路深得人心。
就算如此,如果能利用好《延禧攻略》的熱度,控制好檔期的時間差,淡化“歷史”這個點,相信不少觀眾會淡忘原先的設定,重新審視《如懿傳》,畢竟都是打發時間,能填補《延禧攻略》的空白也不錯。結果觀眾都被可怕的前兩集趕跑了,不能不說可惜。
而在風格上,《延禧攻略》走的是“爽文”路線,理念就是“你打我一巴掌我馬上還兩巴掌”的孩童邏輯,帶來的是“宣泄式”的觀劇體驗。《如懿傳》要描繪的卻是后宮百態,人生無奈,它的愛情終究是脆弱的,它是要消解“愛情”這兩個字的。雖然劇情的主要背景沖撞了,但本質上它們并不是一個類型的劇。
用心的作品,觀眾總歸是能看到的,《如懿傳》的豆瓣評分現在也在穩步回升(目前為7.2)。只不過,如果《如懿傳》一開始能放棄那么多實現不了的野心,直接以8集以后的姿態淡然迎戰,可能也不用經歷這一系列的波折。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