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可能致癌的阿斯巴甜只是一場“甜蜜的生意”嗎? | 探輿論場
原創 知小微 知微數據
“阿斯巴甜的背后或許只是一場‘甜蜜生意’?!?/p>
6月29日,阿斯巴甜致癌引發輿論熱議,7月14日世衛組織對阿斯巴甜事件進行了回應。知微數據分析師結合相關數據,對該事件進行了詳細分析。

輿論場分析
影響力指數
據知微事見數據,該事件影響力指數為71.8,高于88%的事件,高于85%的社會類事件。其中,該事件在微博平臺的影響力達到了75.4,高于93%的事件,高于92%的社會類事件。

傳播趨勢
總體來看,事件聲量在6月29日、6月30日、7月14日時較高。

6月29日,各大媒體陸續援引外媒有關世衛組織下屬機構“阿斯巴甜致癌”和國際飲料協會相關回應的報道,引發外界廣泛關注。29日晚,元氣森林在微博回應產品不含阿斯巴甜,事件聲量迅速增加。
6月30日,媒體針對代糖上市公司股價情況和相關回應、無糖飲料討論、阿斯巴甜此前爭議展開報道,聲量至次峰值。
7月14日,世衛組織下屬機構發布報告稱“阿斯巴甜可能致癌”,國際飲料協會、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中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等各方分別進行回應,此時聲量再次增加并至峰值。隨后,有關致癌物分類、人工甜味劑與天然代糖之爭等內容的討論開始在輿論場中出現。
熱搜/熱榜
據知微事見數據,從詞條在榜時長TOP10來看,詞條平臺主要為今日頭條、知乎;詞條上榜日期主要為6月29日和7月14日。

媒體參與情況
事件引發諸多媒體關注報道,從媒體聲量TOP10來看,澎湃新聞、每日經濟新聞、新京報、財聯社、第一財經等綜合類媒體和財經類媒體聲量較高。


輿論關注
綜合各方信息發現,有關阿斯巴甜風險爭議從未間斷。2006年歐洲拉馬奇尼基金會曾發表過阿斯巴甜致癌相關的研究結果,但權威機構核查證據之后一直沒判定其有致癌性。
7月14日,世衛組織將阿斯巴甜歸為“可能對人類致癌”(2B類致癌物)之列,每日允許攝入量為每公斤體重40毫克。話題#世衛組織:阿斯巴甜可能致癌# 登上百度、微博、抖音及快手熱搜/熱榜。

國際飲料協會、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以及我國相關權威機構對此回應稱:
國際飲料協會:40毫克是人類每天可以安全攝入的阿斯巴甜含量,并不比蘆薈和其他數百種物質的危害大,意味著目前含阿斯巴甜的食品和飲料是安全的。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標記阿斯巴甜為“可能對人類致癌”,并不意味著阿斯巴甜實際上與癌癥有關,FDA不同意IARC的結論。
中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國家癌癥中心:阿斯巴甜按照我國現行標準規范使用可以保障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CEO馬斯克在其個人Twitter上對阿斯巴甜事件發表觀點,他表示:“如果阿斯巴甜致癌,我早死了”。據知微事見數據,7月17日15:28,話題#馬斯克:如果阿斯巴甜致癌我早死了 登上百度熱搜,最高排名第4位。


事件觀察
本輪“阿斯巴甜致癌風波”引發相關上市企業股價波動等市場反應。從股價來看,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稱,A股代糖概念股6月30日大漲。其中,保齡寶與萊茵生物漲停。
除上述股價漲停企業外,“代糖消耗大戶”元氣森林也迅速回應:全線產品不含阿斯巴甜。據 數據,6月29日19:44,話題#元氣森林:全線產品不含阿斯巴甜 登上百度熱搜,最高排名第5位。

數據顯示,在元氣森林作出回應后,聲量迅速增加,6月30日至峰值;7月14日,世衛組織等機構對阿斯巴甜致癌問題作出說明后,聲量再迎小高峰。

此外,輿論還關注到了元氣森林配料表的另一種代糖—赤蘚糖醇。據了解,赤蘚糖醇為天然代糖,相較于阿斯巴甜價格更貴,安全性更高。相關數據顯示,2010至2020年間,天然代糖在全球市場占比提升至29.4%。
據“國是直通車”(中國新聞社旗下賬號)報道,全球赤蘚糖醇市場,5家公司占有95%的市場份額,三元生物、保齡寶、諸城東曉等3家山東企業赤蘚糖醇的產量占全球總量的70%左右。
結語:近年來,隨著天然代糖日趨廣泛的應用,使得以阿斯巴甜代表的人工甜味劑市場地位不斷受到挑戰。從輿情角度來看,由于此前屢現爭議,未來有關阿斯巴甜的質疑與爭議或許仍會出現,因而對于相關企業來說,了解、知曉和把握輿情信息尤為重要。同時,結合實際情況作出快速回應,或能得到意想不到的輿論效果。
原標題:《可能致癌的阿斯巴甜只是一場“甜蜜的生意”嗎? | 探輿論場》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